快递

搜索文档
上半年包裹量近140亿件,“鲶鱼”极兔冲击快递业旧格局
华夏时报· 2025-07-09 21:43
作为国内快递市场的"后来者",极兔速递(1519.HK)在经历了海外市场起网,杀回国内市场,通过低价 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以及并购重组、登陆资本市场等一系列动作之后,已经从最初那个搅动国内快递市场 格局的鲶鱼开始逐渐成为行业中一个不容小视的角色。 7月8日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主要经营数据显示,极兔速递在今年第二季度实现包裹量约73.9 亿件,同比增长23.5%;日均包裹量8,120万件。整个2025上半年,极兔速递总包裹量达到139.9亿件, 同比增长达到27%,日均包裹量达到7,690万件。 "前几年我曾经试过用极兔发货,当时也是考虑价格比较实惠,想节省点成本,但用了一段时间效果不 太好,配送速度比不过其他几家快递,而且投诉率也比较高,后来就不太敢用了,"一位在国内几家主 流电商平台均开通店铺售卖生活日用品的私营业主近日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最 近一段时间发现其他同业很多也都在用极兔,就重新试了一段时间,虽然价格要比前几年高不少,但配 送效率和服务提升还是很明显的,而且较其他快递依然有价格优势,所以就又开始用了。" 极兔速递方面表示,在国内市场一直持续推动网络建设和运营优化,通过提 ...
快递小哥用汗水编织城市便利网 | 热镜头
长沙晚报· 2025-07-07 22:45
快递行业运营现状 - 快递员在高温天气下仍保持高强度工作,日均派件量约150单,需频繁爬楼配送[3][5] - 特殊区域(如陶瓷城)存在大量超长件(超过1.8米)、易碎品和异形件等复杂包裹,对配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5] - 公司提供防暑支持措施,包括绿豆粥、冰镇西瓜、藿香正气水及空调休息区,以保障员工工作条件[7] 客户与快递员互动 - 客户对特殊物品配送需求存在依赖性,部分客户因公司能承接高风险包裹(如陶瓷样品)而建立信任[5] - 高温作业中客户主动提供冰水等关怀行为,增强快递员职业认同感[7][9] - 快递员认为准时高效完成配送是核心职责,强调"天气不影响服务"的行业准则[9] 行业服务标准 - 公司通过特制缓冲材料等专业化手段处理易碎品,体现差异化服务能力[5] - 坚持上门服务(包括无电梯老楼),维持"城市便利网络"的连续性[3][9] - 快递员将自身角色定位为城市"小蜜蜂",突出行业对时效性和可靠性的追求[9]
公共消防栓不是谁家的快递柜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6 18:36
快递行业投递问题 - 多家快递公司"收件偏好"设置支持将消防栓作为收件点 这违反了《消防法》关于不得圈占、遮挡消火栓的规定 [1] - 全国每天有数亿件快递流动 签收时人不在家导致投递效率损耗 直接堆放在门口又存在被误清理的风险 [1] - 除消防栓外 电表箱、水表箱、弱电井、配电室等公共设施也被部分居民用作"快递柜" 这些区域存在电气线路且快递包装多为易燃物 增加了居民安全风险 [1] 解决方案建议 - 快递公司应避免将明显不妥的位置设为收件偏好 需在法律法规、公共利益、自身发展和客户需求间寻求平衡 例如增加驿站或安装小件投递箱 [3] - 社区和物业可参与解决 一方面提醒乱投乱放行为并加强消防安全宣传 另一方面为居民收发快递提供更多便利 [3] - 居民可主动预约在家投递时间或改到方便签收的地点 避免将包裹放置在消防栓等公共设施内 [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快递包装易燃特性与公共设施电气线路并存 可能加剧火灾风险 尤其在炎夏火情高发期 [3] - 投递效率与收件便利性之间的矛盾 需要行业创新解决方案 如末端投递设施的完善 [1][3]
莫让行业惯例成“利己条款”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4
快递行业计费问题 - 半数快递企业在续重收费中存在"向上取整"行为,例如2 1公斤按3公斤收费 [1] - 快递行业业内人士认为"向上取整"是行业惯例,可降低计费复杂度、节约成本、减少风险 [1] - 新版《快递服务》国家标准规定计费重量以千克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 [1] 法律与消费者权益 - "向上取整"行为违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1] - 消费者有权获得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 [1] - 部分商家未提前告知计费规则或征得消费者同意,侵犯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1] 技术与行业改进 - 电子计费和现代信息技术可降低计费技术门槛和成本 [1] - 快递企业可通过升级计费系统和智能称重设备实现精准计费 [1] - 计费精细化透明化是行业发展趋势 [2] 行业规范与监管 - "向上取整"是单方面设定的"利己条款",损害市场公平和消费者信任 [2] - 监管部门需加强监督,开展专项治理,核查企业计价系统算法逻辑 [2] - 快递企业应依法制定公平收费标准,公示称重设备校准记录和计费规则 [2] 消费者与行业发展 - 消费者对快递服务要求提高,需主动维权以倒逼行业整改 [2] - 快递企业需坚守公平诚信经营,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2] - 破除潜规则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和赢得消费者信任 [2]
阳谷县强化镇级物流枢纽建设,实现快递“当日到镇、当日进村”
齐鲁晚报网· 2025-07-05 09:26
邮政快递业发展 - 阳谷县深化邮政体制改革 形成县级枢纽为核心 乡镇节点为支撑 村级网点为终端的规模化布局 解决村级快递覆盖率低问题 [1] - 出台《阳谷县加快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系统谋划县乡村三级寄递体系 设立全市首个邮政管理行政科室 [3] - 整合中通 圆通 申通 极兔四大品牌 主导建设2万平方米综合快递物流园 日均处理能力20万件 覆盖全县乡镇 [3] 业务模式创新 - 融合"快递+电商"模式 成立电商及生产企业快递业务调研小组 建立寄递企业与电商 制造企业联动机制 [3] - 组织10家寄递企业对接食品加工 农副产品销售电商 推动景阳冈酒 凤祥食品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实现快递业务量与产业销售额双向增长 [3] - 创新"客货邮"模式 打造"阳驿通"品牌 统筹货运线路与县乡村三级服务站资源 利用货运车辆集中分拣配送 降低配送成本 提升运输效率 [4] 物流网络优化 - 强化镇级物流枢纽建设 依托大布镇 高庙王镇客运站打造综合服务站 年均节省物流成本10万元 日均吞吐量4000余件 实现快递"当日到镇 当日进村" [4] - 推广绿色包装 鼓励循环利用 全县城区末端网点派送车辆全部更新为新能源电动车 韵达快递率先购置无人快递车 [4]
注意!快递续重暗藏玄机,向上取整的“重量刺客”正在偷袭你的钱包
环球网资讯· 2025-07-04 16:58
快递行业计费规则 - 快递公司采用首重加续重的计费模式,续重部分采用向上取整到整数的收费方式 [2] - 实际称重为10 05kg的包裹,计费重量按11kg计算,导致消费者多付费 [1] 行业操作动机 - 向上取整的操作有助于提高计价效率,简化覆盖分拣、仓储等成本,维持整体经营和稳定利润空间 [2] 消费者影响 - 向上取整导致高频寄件用户长期累积额外支出,产生"多付费"的负面感受 [3] - 部分快递公司规则不透明,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3] - 消费者对服务透明度和性价比要求提升,向上取整可能导致品牌信任感降低和用户流失 [3] 法规与标准 - 《快递服务》国家标准规定计费重量应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续重费用应为实际值与计费标准的乘积 [3] - 快递公司需在服务前告知用户计费依据和标准,当前向上取整操作不符合行业服务标准 [3] 改进建议 - 快递公司应在官网、APP等显著位置公示计费规则,探索阶梯式计费或按实际重量精确计费 [4] - 升级计费系统,通过智能秤实时采集称重数据,避免人工录入误差 [4] - 加强内部管理,明确收件员和客服职责,开通"取整争议投诉入口"快速处理纠纷 [4] - 相关部门需强化监管,通过培训、执法宣传和监督抽查机制规范行业操作 [4] 消费者应对措施 - 消费者应合理包装、预先称重,主动了解规则并核对运单计费重量 [5] - 保留称重计数和交易凭证以便维权 [5]
如何评估?效果如何?上海推出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码”
央广网· 2025-07-04 13:50
行业管理新规 - 上海市推出快递外卖骑手"交通安全码"系统,采用绿黄红三色动态管理骑手安全等级,新入职骑手必须绿码才能从业[1] - 系统覆盖全市约20万快递外卖骑手,实现一人一码动态可溯,骑手可通过"随申办"查询自身安全码[1][2] - 红码骑手将被停止派单并列入行业禁限名单,黄码骑手限制派单,绿码骑手优先派单[2][4] 评估标准体系 - 绿码标准:使用合规专用号牌车辆且无未处理交通违法及有责交通事故[3] - 黄码标准:存在1-3起未处理违法或5起以上当月违法或未完结简易程序事故[3] - 红码标准:使用非法改装车辆、破坏号牌、4起以上未处理违法或2起以上有责事故等[3] 企业站点管理 - 对配送站点实行1-5星安全评级,企业分为高低风险等级,数据来源于骑手安全行为[2] - 企业业务考核等级不得高于安全等级,强制挂钩倒逼安全责任落实[5] - 22家平台企业已完成修订版《上海市同城配送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自律公约》签订[2] 实施成效数据 - 4月实施以来已有420多名问题骑手被纳入禁限名单[4] - 某生鲜平台事故率下降近30%,履约时效反而提升[6] - 某物流公司2025年上半年事故率同比下降45%,事故理赔下降70%节省305万元[7] 企业配套措施 - 外卖平台建立"安全分"体系,将安全配送里程与收入挂钩[5][6] - 生鲜平台将安全指标在考核中占比提升至45%,对不达标站点实行负责人问责[6] - 物流公司设置7个安全组定期走访检查,重点管控红码人员较多站点[7] 技术管理创新 - 建设"快递外卖行业非机动车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全量汇聚骑手车辆企业及违法数据[1] - 系统可自动生成高风险企业、违法高发站点、问题骑手等清单[2] - 推动行业治理从"被动治"向"主动防"转变,科技赋能提升管理精度[7]
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进入加速期
消费日报网· 2025-07-03 10:46
快递包装绿色化进展 - 6月1日起实施的《快递暂行条例》新增"快递包装"章节,明确要求推进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鼓励使用环保材料 [2] - 2024年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95%,智能装箱技术使包装耗材减量20% [5] - 国家邮政局目标推动同城快递可循环包装比例提升至10% [5] 企业实践案例 - 顺丰速运使用可循环中转箱,并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仅30克重的丰调箱,实现樱桃包裹减重1公斤、物流成本降30% [2][4] - 京东物流推广"青流箱"(硬塑料可循环箱),替代传统纸箱和胶带,具备防水和魔术贴密封功能 [3] - 中国邮政在网点设置废弃包装回收箱,对符合条件商品直接原装贴单发货,减少二次包装 [3][4] 行业数据与区域分布 - 全国现存环保包装相关企业超10.9万家,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合计占比52.1%(5.7万余家) [5] - 2020年中国快递包装碳排放总量达2395.8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需种植相当于北京市面积的树木抵消 [6] 技术与管理升级 - 企业利用回收废纸生产包装箱,结合智能化仓储配送降低能耗,实现降本增效与环保双赢 [5] - 顺丰丰调箱通过气阀自动调节气体浓度,替代冰袋实现"无冰运输" [4] 政策与全链条治理 - 《快递暂行条例》修订明确各环节主体责任及强制性标准监督措施 [6] - 国家邮政局将推进标准政策落地,引导包装产品、技术和模式创新 [6]
昨夜今晨:荣耀确认已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雷军否认小米造摩托车和自行车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7-03 09:22
荣耀Magic V5发布 - 荣耀发布全新AI旗舰产品线,包括折叠屏手机Magic V5及AI平板MagicPad3 [2] - 宣布长期系统升级计划,MagicPad3与MagicPad2未来将支持三个大版本迭代更新,其中MagicPad3可升级至MagicOS 12.01 [2] - 荣耀首席财务官透露上市流程已推进至第二阶段,即上市辅导期,预计持续至少三个月 [2] 比亚迪巴西工厂首车下线 - 比亚迪位于巴西巴伊亚州卡马萨里市的乘用车工厂举行首车下线仪式 [3] - 该工厂隶属于比亚迪在萨尔瓦多大都市圈建设的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达55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71亿元) [3] - 设计年产能为15万辆,涵盖纯电动及插电式混动车型生产 [3] 哪吒汽车关联公司股权冻结 -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冻结标的为其全资子公司众联天下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20亿元股权,期限为三年 [4] - 今年1月,合众新能源所持众联天下同等数额股权已被冻结 [4] - 众联天下成立于2018年,主营业务包括汽车销售、零配件零售及互联网销售等 [4] 淘宝闪购500亿元补贴计划 - 淘宝闪购宣布自7月2日起的12个月内,将投入500亿元直补消费者及商家 [5] - 计划包括面向商家的店铺补贴、商品补贴、配送费用减免及佣金优惠 [5] - 消费者端通过发放红包、免单卡及官方补贴商品等形式降低购物成本 [5] 小米产品规划 -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明确表示公司暂无生产自行车或摩托车的计划 [6] - 此前网络流传的"小米公路车"渲染图为网友虚构内容 [6] - 雷军强调个人爱好与公司业务无关,目前小米未规划相关产品线 [6] 快递企业充电宝寄递政策 - 中国民航局禁止无3C认证、标识不清或被召回的充电宝携带登机 [7] - 京东快递将此类充电宝及存在鼓包、破损等安全隐患的产品列入禁寄清单 [7] - 顺丰、中通等快递企业对散单用户寄递充电宝实施限制,仅部分备案商家可通过特定渠道寄送 [7]
11.01kg收取12kg费用,你的快递正被收取空气费
36氪· 2025-07-02 18:04
快递行业"向上取整"计费潜规则 核心观点 - 快递行业存在"向上取整"计费潜规则,即续重不足1kg按1kg收费,该行为多年未改且不合法,通过海量业务牟利[1][3][16] - 行业日均包裹量达5亿件,保守估计10%包裹触发"向上取整",可产生上亿元额外利润[16] - 2024年新版《快递服务》国家标准明确要求计费重量保留小数点后至少1位,但企业执行不力[14] 行业现状 - 测评显示8家快递公司中半数存在"向上取整",申通、极兔、中通、圆通客服承认该行为[4][5] - 申通续重以1kg为单位计费,极兔明确1.1kg计为2kg,均违反国家标准[14][15] - 2020年起黑猫投诉平台已有相关投诉,2024年案例显示3.1kg包裹被按4kg收费[7][9] 商业模式分析 - 首重低价引流(如申通8元/1kg),续重高价盈利(2元/kg),"向上取整"主要作用于续重部分[18][19] - 单个包裹多收几元,但行业日均5亿件包裹中10%触发规则即可创造巨额收益[16] - 隐性收费形成行业默契,避免明面涨价导致客户流失,成为共同利益来源[20] 法律与监管 -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要求如实标注快件重量,《邮政法》禁止价格违法行为[20][21] - 2024年新版《快递服务》国标为推荐性标准,非强制性导致执行不力[15] - 2021-2025年快递投诉量增长580%,2025上半年运费纠纷投诉超800件[22] 行业影响 - 企业将计量误差成本转嫁消费者,损害市场信任机制[20] - 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企业依赖隐形收费而非服务质量竞争[21] - 2024年投诉量达77,098件,服务质量问题呈爆发式增长[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