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装治理

搜索文档
新闻1+1丨快递包装治理,如何“瘦身增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0 11:48
快递业务量增长与包装问题 - 2024年快递业务量达1750亿件 同比增长21.5% 连续11年全球第一 人均年收快递约120件 [1] - 快递包装量同步增长 引发环境资源占用与污染问题 新修订《快递暂行条例》将包装治理单列一章 开启全链条治理 [1] 快递包装治理进展 - 环保材质源头突破 胶带减量 封装技术优化 中转封装袋可循环化 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5] - 治理难点包括产业链主体责任划分(生产商/电商/快递企业/消费者) 绿色化成本高 回收成本与效率问题 [7] 末端回收利用挑战 - 投递场景限制(到户/驿站)导致回收困难 消费者隐私担忧 末端基础设施不足影响便捷回收 [9] 法规与处罚机制 - 《快递暂行条例》明确违规处罚:责令改正 拒不改正者罚款5000-20000元 [13] - 配套出台《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等强制性标准及《快递循环包装箱》等推荐性标准 [11] - 浙江2023年涉环保包装行政处罚20起 最高罚10000元(违反一次性塑料制品规定) 其余罚600-9000元 涉及未告知包装要求/未培训/未制定规范等 [11]
三部门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修改〈快递暂行条例〉的决定》答记者问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7 06:32
快递业发展现状 - 快递业是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在降低流通成本、支撑电子商务、服务生产生活、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 2024年业务量达1750亿件,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人均接收快递超120件 [2] - 快递业迅猛发展同时带来包装物大量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等突出问题 [2] 政策修订背景 - 原《快递暂行条例》对快递包装仅有一条原则性规定,难以适应实际治理需要 [2]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 [2] - 修改条例旨在填补制度空白,为快递包装治理提供法治保障,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 [2] 政策修订总体思路 -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快递包装资源消耗和污染问题,健全包装管理制度机制 [3] - 坚持系统观念,围绕包装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完善制度措施 [3] - 坚持规范引导并重,在增强刚性约束同时发挥法律制度引导功能 [3] 快递企业责任强化 - 规定快递包装应符合寄递生产作业要求,节约使用资源,避免过度包装,防止污染环境 [3] - 快递包装应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 [3] - 快递企业应优化包装方式和结构设计,制定回收利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 [3] - 快递企业需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回收情况 [3] - 将快递包装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纳入政府部门监督检查事项 [3] 全链条治理措施 - 国家完善综合性支持政策,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 [4] - 鼓励使用可降解、可重复利用环保包装材料 [4] - 国家鼓励科技创新,支持研发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快递包装 [4] - 推动快递企业与商品生产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协同发展,推广商品原装直发 [4] - 鼓励设置包装物回收设施设备,通过积分奖励等方式引导用户重复使用包装物 [4] 包装减量化与安全保障 - 节约使用包装物应以保障快递安全为前提 [5] - 通过规范包装、运输、分拣、派送行为可在保障安全同时减少包装物使用 [5] - 强制性国家标准《限制快递过度包装要求》提供具体技术要求 [5] - 推广使用新型包装材料、优化包装方式和结构设计实现减量 [5] 政策实施保障 -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和培训,帮助政府部门和企业掌握政策内容 [6] - 开展快递绿色包装"五进"工作,引导社会公众使用绿色包装 [6] - 推动配套规章、文件制修订工作,完善相关标准 [6] - 邮政管理部门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