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恒星磁活动
icon
搜索文档
科学家观测到太阳以外的恒星爆发
新华社· 2025-11-17 20:29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新发现对探寻其他恒星周边是否存在生命提供了新思路。恒星周围允许液态水 存在的区域通常被称作"宜居带",这一区域内的行星可能具备生命生存条件。银河系已知的众多行星大 多围绕红矮星运行。然而,这些行星如果经常被红矮星爆发抛出的物质冲击,很可能会逐渐失去其大气 层,行星即便处在宜居带,其表面也会变得荒芜而不宜居。 新华社巴黎11月17日电(记者罗毓)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发布消息说,研究人员在射电波段 观测到距地球130多光年外一颗红矮星的爆发。 研究成果已发布在英国《自然》杂志上。 据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介绍,尽管长期以来人们推测除太阳外的其他恒星也会发生此类现象,但 并没有确切的观测记录。在这次探测中,研究人员通过恒星特征性的射电信号观测到短暂而强烈的恒星 爆发。 据介绍,该观测成果有助研究人员将空间气象学应用到其他恒星系统的研究,这一新兴领域为理解 恒星的磁活动如何影响其周围行星的宜居条件开启了新视野。 红矮星是一类比太阳暗淡得多、温度更低、体积也更小的恒星。巴黎天文台、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 心等的研究人员利用荷兰的低频阵列(LOFAR)射电望远镜探测到这一爆发现象,类似于太阳的日冕 物质抛 ...
中国天眼,有新发现!
券商中国· 2025-10-20 07:37
"中国天眼"的高灵敏度射电观测为黑子探测和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与光学手段互补的途径。科研团队 通过探测恒星黑子上方局地磁场结构发出的射电信号,可以约束黑子的尺度,了解其上方星冕磁场的强度 和结构,准确地刻画恒星黑子的性质。 目前,科研团队也在利用FAST观测开展对年轻类日恒星、褐矮星、恒星-行星相互作用过程的探索,这将 进一步拓展我们对恒星磁活动及其驱动的系外空间天气现象的理解,为寻找系外宜居行星提供重要启示。 来源:央视财经 记者18日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获悉,近日该学院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 电望远镜FAST),探测到一种新的来源于恒星黑子区域磁场的毫秒级射电暴。该成果填补了我们对太阳 系外恒星小尺度磁场认知的空白,对于推动太阳系外的空间天气研究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近日在国际学 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 太阳磁场是驱动太阳活动的根源,这些磁活动通常源自太阳上局地的强磁场区域,如太阳黑子区域。在其 他晚型恒星上,也存在着类似的磁活动现象,一些恒星(如活跃的M型恒星)上的磁活动比太阳上的更加 剧烈、频繁,对近邻行星的宜居性有着显著影响。 测量恒星小尺度磁场是探究恒星磁活动起源、 ...
“中国天眼”,捕获新的毫秒级射电暴
财联社· 2025-10-19 10:33
科学发现与观测成果 - 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一种新的毫秒级射电暴,该射电暴来源于恒星黑子区域磁场 [1] - 该成果填补了太阳系外恒星小尺度磁场认知的空白,对推动太阳系外的空间天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 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1] 恒星磁活动研究意义 - 恒星磁场是驱动恒星活动的根源,磁活动通常源自局地强磁场区域如恒星黑子 [3] - 部分活跃恒星(如M型恒星)的磁活动比太阳更剧烈频繁,显著影响近邻行星的宜居性 [3] - 测量恒星小尺度磁场是探究磁活动起源和评估空间天气效应的关键 [3] 技术突破与研究方法 - 主流恒星磁场测量方法(如塞曼多普勒成像)此前只能提供全球性大尺度磁场信息,无法分辨恒星黑子区域的小尺度磁场结构 [3] - 中国天眼FAST的高灵敏度射电观测为黑子探测和研究提供了全新的、与光学手段互补的途径 [3] - 通过探测恒星黑子上方局地磁场结构发出的射电信号,可约束黑子尺度并了解其上方星冕磁场的强度和结构 [3] 未来研究方向 - 科研团队正利用FAST观测开展对年轻类日恒星、褐矮星、恒星-行星相互作用过程的探索 [3] - 这些研究将拓展对恒星磁活动及其驱动的系外空间天气现象的理解,为寻找系外宜居行星提供启示 [3]
中国天眼,有新发现!
齐鲁晚报· 2025-10-18 16:25
研究核心发现 - 首次利用FAST探测到来自恒星黑子区域的毫秒级射电暴信号 [2] - 该发现为直接探测恒星小尺度磁场和揭示恒星磁活动起源提供了全新观测手段 [2] - 说明恒星黑子区域的磁活动能将电子加速到极高能量 产生独特的射电辐射 [2] 技术突破与设备优势 - FAST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是研究成功的关键 [2] - FAST将恒星射电观测的时间分辨率从小时或分钟量级提升至“亚毫秒”级 [2] - 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其他设备能在捕捉恒星射电辐射细微瞬变方面与之媲美 [2] 学术价值与应用前景 - 捕捉射电信号可直接分析恒星表面小尺度的磁场结构 [2] - 为解决直接测量恒星黑子区磁场这一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难题提供了全新方法 [2] - 为研究恒星磁活动的起源和理解恒星复杂的磁场结构开辟了新途径 [2]
首次捕获!这一大国重器有重要发现
证券时报· 2025-10-18 15:24
近日,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和博士生张佳乐为主的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首次探测到来自恒星黑子区域的毫秒级射电暴信号,为直接探测恒星小 尺度磁场、揭示恒星磁活动的起源提供了全新的观测手段。 相关论文于北京时间10月18日发表于国际学 术期刊《科学进展》。 长期以来,直接测量恒星黑子区磁场是困扰学术界的难题。该发现说明恒星黑子区域的磁活动能将电子加 速到极高能量,这些电子在磁场中做回旋运动,产生独特的射电辐射。捕捉这些射电信号,就可以直接分 析恒星表面小尺度的磁场结构。它为研究恒星磁活动的起源、理解恒星复杂的磁场结构提供了全新方法。 田晖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该研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FAST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 过去恒星射电观测时 间分辨率大多只有小时或分钟量级,而FAST把观测时间分辨率提升到了"亚毫秒"级,能捕捉恒星射电辐 射的细微瞬变,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其他设备能与之媲美。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 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 ...
首次捕获!这一大国重器有重要发现
科技日报· 2025-10-18 14:07
研究核心发现 - 首次利用FAST探测到来自恒星黑子区域的毫秒级射电暴信号 [1] - 该发现为直接探测恒星小尺度磁场和揭示恒星磁活动起源提供了全新观测手段 [1] - 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10月18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1] 科学意义与机理 - 直接测量恒星黑子区磁场是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难题 [1] - 发现表明恒星黑子区域的磁活动能将电子加速到极高能量 电子在磁场中做回旋运动产生独特射电辐射 [1] - 捕捉这些射电信号可直接分析恒星表面小尺度的磁场结构 [1] - 为研究恒星磁活动起源和理解恒星复杂磁场结构提供了全新方法 [1] 技术优势与突破 - FAST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是研究成功的关键 [1] - FAST将恒星射电观测时间分辨率从小时或分钟量级提升至亚毫秒级 [1] - FAST能捕捉恒星射电辐射的细微瞬变 目前世界上几乎没有其他设备能与之媲美 [1]
“中国天眼”立新功 首次捕获恒星黑子区射电暴信号
科技日报· 2025-10-18 11:24
寻找太阳系外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行星宿主恒星的磁活动对行星是否宜居有重要影响。近日,以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田晖教授 和博士生张佳乐为主的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次探测到来自恒星黑子区域的毫秒级射电暴信号,为直接探测恒星 小尺度磁场、揭示恒星磁活动的起源提供了全新的观测手段。相关论文于北京时间10月18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局地的强磁场区域,其磁场结构的爆发会扰动地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影响卫星运行和通信、导航、电力等系统的正常工作。其实,其他 恒星也存在类似的黑子结构,一些活跃红矮星上的磁活动还会更加频繁剧烈。 长期以来,直接测量恒星黑子区磁场是困扰学术界的难题。主流恒星磁场测量方法通常只能获取恒星整体的大尺度磁场信息,难以分辨局地的小尺度结构; 传统的光学观测虽然能够揭示黑子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但无法直接获得黑子区局部磁场强度与分布数据。 此次,在一颗名为AD Leo的活跃红矮星上,团队用FAST探测到一种极为特殊的射电暴,其信号频率变化速度高达每秒约8GHz,远超以往在类似恒星上观 测到的任何射电暴频率漂移速率。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