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体系重构
搜索文档
元老谢幕!融通基金副总经理邹曦正式离任,24年老将见证行业变迁
搜狐财经· 2025-10-11 11:27
核心事件 - 融通基金副总经理邹曦于2025年10月11日因个人原因离任 [1][2] - 此次离任在市场预料之中,邹曦已于2025年9月6日卸任其管理的全部4只基金产品 [4] - 邹曦是融通基金元老,拥有24年司龄和23年行业从业经历,投资经理年限近18年 [4] 个人业绩与规模变动 - 其代表产品在管理期间(2012年7月3日至2025年9月6日)累计回报达161.32%,年化回报7.56% [4] - 该基金在2019年凭借对周期股的把握获得87%的年度回报 [4] - 邹曦在管规模巅峰时达150亿元,为“百亿级基金经理”,但卸任前管理总规模仅剩39.25亿元,较巅峰缩水超70% [4] - 规模大幅缩水与其重仓地产板块并遭遇行业深度调整有关 [4] 产品接任安排 - 融通行业景气混合由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李进接管,其管理的融通产业趋势臻选任期回报108.13%,同类排名前10% [5] - 融通中国风1号由万民远和程越楷共同管理,万民远管理的融通价值成长任期回报32.33%,同类排名前1/5 [5] 行业背景与趋势 - 邹曦的离任是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动的缩影,截至2025年10月11日,年内公募基金经理离任人数达292人 [6][7] - 行业正从明星基金经理主导的“个人时代”向平台化、体系化的“集体作战”模式转型 [10] - 融通基金自2022年并入中国诚通集团后,正大力推进“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的投研体系建设 [10]
重磅来了!340000亿之上
中国基金报· 2025-08-03 22:14
公募基金行业转型现状 - 公募基金总规模创34万亿元历史新高,但行业面临转型期焦虑,压力来自ETF赛道激烈竞争、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留存困难等问题[3] - ETF业务竞争白热化,中证A500ETF吸引超30家基金公司布局,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10只科创债ETF引发头部公司同台竞技[6] - 主动权益基金上半年总份额3.12万亿份,较去年底减少1297亿份(缩水4%),百亿产品阵营从去年底的20只缩减至18只[15] ETF业务竞争格局 - 单只ETF年固定成本约200万元(系统90万+人员90万+运营30万),需规模稳定在50亿元以上才能盈亏平衡[11] - 中证A500ETF发行成本达千万元级别,部分公司为维持流动性每天需支付高额做市费用维持几十亿元成交金额[7] - 行业竞争呈现分层:头部大厂"全覆盖式"竞争、次头部转向策略性竞争、部分公司选择"小而美"战略或放弃ETF业务[12] 主动权益基金困境 - 上半年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收益率超6%(28只收益超50%),但首尾业绩差距达104个百分点,部分基金亏损超15%[15] - 面临"两头不讨好"困境:业绩波动大则客户流失,风格稳健又难在短期行情突围,资金加速流向被动指数产品[16] - 存量基金陷入恶性循环:业绩不佳产品市场反弹仍遭净赎回,历史绩优产品也难回规模峰值[16] 行业人才流动趋势 - 上半年离任基金经理190位,较去年下半年下降,行业招聘需求收缩,中小公司仅补充核心空缺[21] - 绩优基金经理密集离职转投私募,与行业限薪趋势及私募高业绩分成、投资自由度吸引力相关[22] - 人才结构调整反映行业转型:被动投资、量化分析及复合型人才需求上升,薪酬体系从高薪挖角转向内部培养[21] 养老FOF发展现状 - 271只养老FOF总规模604.42亿元(同比减少5.18%),55只规模低于5000万元,4只不足1000万元[24] - 近三年平均收益率-3.62%,但近一年回升至8.89%(363只产品涨超5%)[25] - 个人养老金基金规模稳步增长:从2022年末20.05亿元增至2025年二季度末124.09亿元[25] 高质量发展路径 - 头部公司战略方向:差异化竞争(创新业务)、平台化整合(多业务线协同)、国际化布局(全球资产配置)[33] - 中小公司面临生存压力,需在股东定力与战略魄力间寻找平衡[34] - 技术赋能成为关键:通过AI投顾、数字化工具实现精准营销、智能运营,构建全周期投资者陪伴体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