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投行

搜索文档
中银证券,大动作!
中国基金报· 2025-08-20 23:26
公司增资计划 - 中银证券计划向其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投资增资14亿元人民币 将注册资本从6亿元增至20亿元 [3] 子公司业务概况 - 中银国际投资主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 累计对外投资23家基金和企业 其中15家仍在存续期 [8] - 投资组合包括云南中医药大健康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持股28.5714%) 重庆璧山科创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持股19.97%) 成都交子中赢创新发展基金(持股25%)等7个存续项目 [9]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总资产9.1亿元 2025年一季度末微增至9.15亿元 [9] - 2024年营业收入2300.91万元 净利润935.53万元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21.22万元 [10] - 具体财务数据:2024年末资产总额91,053.55万元 资产净额90,359.86万元 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总额91,468.53万元 资产净额90,497.72万元 [11] 业务模式特点 - 收入主要来自管理费收入和业绩报酬 [10] - 业务模式向"投资+投行"和"保荐+跟投"方向转型 通过自有资金进行股权投资 [11] - 增强业务联动效应 同时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1] 行业发展趋势 - 券商系私募子公司业务范围和运作模式已形成特色 [11] - 政策端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 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11] 具体投资案例 - 8月18日完成对成都中科卓尔智能科技集团的B轮领投 资金用于半导体光刻用石英掩模基板研发和国产化产线建设 [12]
申港证券获批设立私募子公司!券商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队伍迎来第80位新成员
搜狐财经· 2025-07-21 06:59
公司动态 - 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申港证券设立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 成为券商私募子公司队伍第80位成员 [1] - 申港证券是首家依据CEPA协议设立的合资多牌照券商 2016年开业以来持续拓展业务边界 此次获批是其继2020年成立另类投资子公司后在股权投资领域的又一重要布局 [1] 监管要求 - 证监会要求公司依法完成子公司筹建工作 配备人员系统场所 通过住所地证监局现场检查前不得实际开展业务 [3] - 监管部门强调需履行母公司管控责任 加强子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 制定措施防范利益冲突和利益输送风险 [3] - 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自律规则适用意见第8号》 明确私募子公司重大影响情形认定标准和报送要求 与2024年修订的《证券公司私募投资基金子公司管理规范》形成呼应 [3] - 新规要求设立二级管理子公司需报送股权结构 引入三类机构的必要性合理性说明 业务划分等事项 [3] 行业趋势 - 券商业务模式向"投资+投行"和"保荐+跟投"等多元化方向转型 自有资金开展股权投资的优势日益凸显 [4] - 券商私募子公司通过专业投研和风控体系引导长期资金入市 2024年重点支持计算机 半导体 生物医药等科技创新领域 [4] - 截至2024年末券商私募子公司存续产品规模达6351.4亿元 同比增长2.4% 为服务实体经济奠定基础 [4]
申万宏源: 2024年度股东大会材料
证券之星· 2025-05-29 17:45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合并营业收入247.35亿元,同比增长15.0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11亿元,同比增长13.12% [5][6] - 基本每股收益0.21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08%,同比增加0.36个百分点 [5][6] - 总资产6,975.97亿元,较年初增长9.78%,总负债5,642.48亿元,较年初增长11.37%,股东权益1,333.49亿元,较年初增长3.54% [3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264.18亿元,投资活动净流入156.55亿元,筹资活动净流出112.86亿元 [44] 业务发展情况 - 股债承销规模超9,000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超1,800家,在证券业协会投行业务质量评价中获A类最高评价 [6] - 个人金融业务客户数和客户总资产同比显著增长,企业金融业务股债承销稳居行业前十,IPO过会数排名市场第2 [10] - FICC和金融衍生品等交易类业务保持行业领先优势,资产管理业务加快公募化转型 [10] - 金融科技方面推进"申财有道"数智化财富管理平台等关键系统开发上线 [12] 公司治理与战略 - 年内召开3次股东大会、13次董事会、18次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公司治理有效性持续提升 [8][9] - 战略方向锚定以资本市场为依托、以证券业务为核心、以"投资+投行"为特色 [6] - 入选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案例 [9][16] - MSCI ESG评级实现三年三连升至BBB级,国证、中证等主流ESG评级保持行业前列 [16] 股东回报与投资者关系 - 2024年两次分红共18.28亿元,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比例30.27% [14][45] - 获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案例",投教基地连续两年获国家级"优秀"评级 [6][15] - 制定并实施"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优化投资者沟通机制 [14][15]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主要风险指标符合监管要求,建立健全集团化、穿透式风险管理体系 [14] - 加强"三道防线"建设,坚持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的风险管理原则 [14] -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显示内控体系运行有效,无重大缺陷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