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搜索文档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股东部分股份质押及解除质押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8-16 14:04
股东股份质押及解除质押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14日收市,控股股东复星高科技持有公司36%股份(961,424,455股,含A股889,890,955股、H股71,533,500股),质押后剩余质押股份612,675,000股(均为A股),占公司总股本22.94% [2] - 复星高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967,812,180股(占36.24%),质押后余额612,675,000股,占其持股比例的63.31% [2] - 本次解除质押股份存在后续质押计划,公司将根据法规履行披露义务 [5] 质押股份到期及融资情况 - 未来一年内预计40,982.50万股质押股份到期(占控股股东持股42.35%、公司总股本15.35%),对应融资余额33.34亿元,其中未来六个月到期24,122.50万股(占持股24.92%、总股本9.03%),融资余额17.43亿元 [7] - 复星高科技生产经营正常,还款资金来源包括债券发行、分红、投资退出等 [7]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展 - 公司2022年4月出资6,000万元参与上海景旭榕煦基金首轮募集(总规模1.5亿元),未参与第二轮募集,基金备案后规模增至2亿元 [11] - 2025年8月因LP调减认缴规模,基金总认缴额减少1,950万元至1.805亿元,公司认缴比例被动增至33.24%(原30%) [12][13][1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基金总资产1.4248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万元,主要投资生物医药领域早期企业,已投超5家创新医疗器械及新药研发公司 [13][14]
两大动因支撑险资持续加码股权投资
证券日报· 2025-08-05 23:52
保险机构股权投资动态 - 河北成达临空股权投资基金成立,3家保险机构合计出资31亿元,占比62%,其中中国人寿保险出资20亿元占比40%,中银三星人寿出资10亿元占比20%,中国人寿财险出资1亿元占比2% [1] - 上半年保险私募股权基金规模达250亿元,同比增长524.9%,其中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完成备案,首期规模100亿元,聚焦上海国资改革和产业体系建设 [2] - 上半年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股权投资计划规模约268亿元,同比增长188% [3] 保险机构增配股权资产驱动因素 - 市场利率下行推动险资增配股权资产以满足收益率要求,同时政策支持扩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引导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3] - 监管鼓励险资服务实体经济,能源、科技等领域投资机会涌现,推动险资加大布局力度 [3] - 部分保险资管公司将股权投资作为重要配置方向,通过长期投资获取可观收益 [3] 保险资产配置趋势展望 - 利率走低背景下,增配权益资产、减配固收资产将成为行业趋势 [3] - 经济复苏预期将促使险资继续增配股权资产以提升收益,但债权类资产仍将作为压舱石保持流动性和安全性 [4] - 行业将在控制风险前提下优化股债配置比例 [4]
两大动因支撑 险资持续加码股权投资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5 23:41
保险公司股权投资动态 - 河北成达临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成立,3家保险公司合计出资31亿元,占比62%,其中中国人寿保险出资20亿元占比40%,中银三星人寿出资10亿元占比20%,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出资1亿元占比2% [1] - 上半年保险私募股权基金规模约250亿元,同比增长524.9%,其中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完成备案,首期规模100亿元,聚焦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 - 上半年保险资管机构登记股权投资计划约268亿元,同比增长188% [3] 保险机构加大股权投资的原因 - 市场利率下行推动险资增配股权资产以满足收益率要求,同时政策支持扩大险资重大股权投资行业范围 [3] - 监管鼓励险资服务实体经济,国家战略指引下能源、科技等领域涌现投资机会 [3] - 中国人寿资管将股权投资作为重要配置方向,通过长期投资获取可观收益 [3] 行业未来趋势 - 市场利率走低背景下,险资增配权益资产、减配固收资产将成为趋势 [3] - 经济复苏预期促使险资继续增配股权资产,但债权类资产仍为配置压舱石,险资将优化股债配置比例 [4]
超4200亿,2025年二季度这些LP活跃出资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8-01 17:38
季度出资总览 - 2025年第二季度新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416只,创业投资基金749只,总计1165只,同比增长38.2%,环比增长20.3% [2] - 创投类基金占据主导地位,备案区域集中于浙江、江苏、广东三省,显示长三角和大湾区GP活跃度与产业吸附能力强劲 [2] - LP累计出资规模达4270.2亿元人民币,其中国资认缴2317.2亿元,占比54.26%,占据绝对优势 [1][9] LP出资频率变化趋势 - 2025年第二季度每月活跃的机构出资主体分别为934、824、893家 [3] - LP出资频率整体呈现略微下降趋势 [4] - 认缴比例1%及以上的机构累计出资2651笔,政府引导基金和国资占比52.7%,主导市场 [6] LP出资结构分析 - 国资认缴2317.2亿元(54.26%),出资笔数占比38.4%,主导地位稳固 [9][16] - 金融机构认缴746.1亿元(17.47%),单笔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 [9][19] - 政府引导基金认缴714.6亿元(16.73%),发挥"以少撬多"的引导作用 [9][18] - 民间资本认缴238.9亿元(5.59%),产业资本认缴101亿元(2.37%),GP认缴144.2亿元(3.38%),活跃度有限 [10][20] 活跃机构LP排名 - 出资笔数Top 10机构包括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工银金融资产投资、中银金融资产投资等 [13] - 认缴规模Top 10机构包括人保资本保险资管(100亿元)、杭实智投(100亿元)、海淀国投(99亿元)等 [14] 机构LP画像分析 - 国资:集中于江苏、北京、浙江等地,聚焦先进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政策导向性强 [16][17] - 政府引导基金:多通过区域性产业母基金和子基金形式运作,聚焦前沿科技和绿色转型 [18] - 金融机构:保险资管公司单笔认缴金额高(如人保资本100亿元),偏好成熟管理人和多轮次验证的基金 [19] - 民间资本:参与度低,资金分散,需通过税收激励等机制激发活力 [20] 行业活动预告 - 第四届达沃斯全球母基金峰会将于2026年1月21日举办,发布2025全球最佳母基金机构榜单 [24][25]
科技金融多项试点开花结果 股权投资试点加速扩围
经济日报· 2025-07-31 07:48
股权投资试点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股权投资试点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试点范围扩大至18个大中型城市[2] - 发起设立AIC的主体扩展至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 - 截至6月末,广东监管局辖内完成5只AIC股权基金设立注册,规模合计47亿元,其中2只基金实现项目投放5400万元[2] - 广州首只AIC股权投资试点基金完成对集成电路产业链核心企业广州新锐光掩模科技的B轮增资[2] - 工银投资"市场化债转股"落地规模累计超4000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累计超2500亿元[3] - 工银投资深化"资本+产业"协同,依托工商银行产业链资源帮助企业对接上下游合作伙伴[3] 知识产权金融生态 - 广东金融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发布103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产品清单[5] - 截至6月末,广东监管局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超466亿元,同比增长7.1%[5] - 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为凯融光学科技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带动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5%[6] - 工商银行东莞分行与政府建立知识产权贷款贴息合作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6] 科技企业并购贷款 - 金融监管总局试点放宽并购贷款条款,贷款占交易额比例从60%提高至80%,期限从7年延长至10年[7] - 中信银行广州分行为高新技术企业发放5000万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占交易对价80%,期限10年[7] - 截至6月末,广州地区试点银行机构为23笔科技企业并购项目提供授信超83亿元,已发放贷款10.3亿元[8] - 储备科技企业并购项目46个,金额超140亿元[8]
海峡股交:夯实“塔基”功能赋能优质企业加速进阶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05:09
区域性股权市场定位与功能 - 区域性股权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和重要地方金融基础设施 [1] - 海峡股交作为全国最早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牌照的区域性股权市场之一,通过旗下海岚基金帮助企业规范财务、推动上市培育 [1] - 截至2025年5月末,海峡股交服务企业转板新三板挂牌29家,转板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上市9家,2022-2024年累计培育福建省上市后备企业182家 [1] 企业筛选与培育机制 - 2024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1002家次,收集服务需求686家次,落地服务527家次(政策咨询94家次、产业对接87家次、融资对接85家次等) [1] - 服务覆盖福建省83个县域,形成古田县农副产品产业链、邵武市新材料产业链等服务样板 [2] - 按北交所上市财务指标的50%筛选119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2] "专精特新"专板建设 - "专精特新"专板2023年12月通过证监会备案,截至2025年5月末累计入板企业412家(培育层17家、规范层287家、孵化层108家) [3] - 专板帮助企业实现融资24.05亿元,孵化层中107家企业升级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化率近50%) [3] - 福建省首创政策:进入专板企业在申报省级"专精特新"时可加3分 [3] 融资支持与创新服务 - 截至2025年5月末累计挂牌企业592家,展示企业9989家,帮助企业实现融资290.54亿元 [5] - 海岚基金管理规模6亿元,累计对接项目327个,深度培育56家企业,孵化14个投资项目(其中1/3成长为国家级"小巨人",1家上市) [5] - 海峡基金港平台入驻基金管理机构49家、基金产品60家,促成融资25.42亿元 [5] 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服务 - 建成包含创新企业、服务机构、专家库及专利技术的四大基础数据库 [4] - 截至2025年5月末促成知识产权交易271项,成交金额2.9亿元 [4] - 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专利开放许可试点 [4] 未来发展方向 - 以企业综合服务为核心,通过管理咨询、产业对接、资本市场培育提升企业素质 [6] - 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6]
红土科创战投股权投资基金登记成立,出资额12.75亿
快讯· 2025-07-25 16:11
基金成立信息 - 红土科创战投股权投资基金(深圳)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7月23日成立 [1] -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深创投红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 [1] - 出资额为12.75亿人民币 [1] 基金经营范围 - 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1] 合伙人信息 - 基金由社保基金湾区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深圳)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红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创投红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1]
基小律观点 | 私募股权基金所投资产的七条退出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7-22 07:49
私募基金退出路径分析 核心观点 - 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基金清算期需高效处置底层资产,重点梳理未退出项目的交易文件及现状,针对不同退出路径进行排序和策略选择[2] - 七种主要退出路径按优先级排序为:上市退出、并购/转让退出、非现金分配、创始人回购、被投企业清算、股权拍卖、超低价回购或核销[8] 上市退出 - 境内上市为理想选择,但A股审核趋严促使部分企业转战港股/美股,需注意境内外架构重组及审批流程延长可能导致与基金清算期冲突[2] - 需关注股票限售期与基金清算期的匹配,若限售期晚于清算日需协调延长基金存续期[3] 并购/转让退出 - 对无明确上市计划但具市场价值的项目,可通过上市公司或国企并购实现溢价退出,估值通常低于IPO[4] - 老股转让是阶段性退出方式,建议通过FA、同行推荐或产权交易所(如上海联交所)寻找受让方[4] 非现金分配 - 证监会2022年试点允许私募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中基协细化与减持规则衔接[5] - 适用于不动产/基建类资产,需取得其他股东同意并协调权利义务[5] 创始人或公司回购 - 触发回购条款时需注意创始人资金能力有限,可能引发被投企业现金流危机[6] - 最高法2024年明确回购权为形成权,无约定期限时行使权不超过6个月[9] 被投企业清算 - 无回购条款时需考虑清算,分为一般解散(股东会决议)、强制解散(吊销执照)和司法解散(股东诉讼)三类[11] - 清算分配顺序中基金股东劣后于债务清偿,但优先清算权可优于后轮投资人[11] 未上市企业股权拍卖 - 适用于企业停业/失联情形,需处理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及工商变更配合问题[14] - 起拍价参考净资产或评估价(涉国资),流拍后需降价重拍[15] 超低价回购或核销 - 美元基金常见最终手段,人民币基金需获全体合伙人同意[16] - 建议通过诉讼获得终本裁定后再核销[16] 行业趋势 - PE/VC基金进入集中清算期,管理人需在投后阶段投入更多精力完成退出闭环[17]
AIC基金跑步进场,是挤出吗?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20 16:50
政策动态 - 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将AIC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至18个大中型城市,股权投资金额占比从4%提升至10%,单只私募基金投资比例从20%提升至30% [2] - 截至2024年底,5家AIC与试点城市合作设立超30只股权投资基金,签约意向金额累计超4,200亿元 [2] 业务演进 - 2016年国务院允许银行设立机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2017年五大国有银行全资设立首批AIC,截至2024年6月总资产规模达5,869.90亿元 [3] - AIC初期以债转股为主,通过私募基金现金增资帮助企业降负债,但资金用途受限 [4][5] - 2020年银保监会批准AIC开展纯股权投资,五家AIC设立附属机构探索新业务模式,包括盲池基金、专项基金及LP直投 [6] - 2024年AIC完成156起投资案例,披露金额576亿元,但纯股权投资占比仅1% [7] 长期资本作用 - AIC作为耐心资本分支,通过长期投资支持高科技企业,政策层面多次强调发展耐心资本(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2024年政治局会议等) [11] - AIC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定向降准资金等,债转股项目期限3-5年,股权投资需更长周期 [12] - 试点扩容后,五家AIC纯股权投资规模预计扩增352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战略性产业 [13] 投资方向 - AIC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华大半导体、积塔半导体项目 [14] - 深圳、武汉、杭州等试点城市的新设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绿色低碳等前沿领域 [15] - 北京工融顺禧基金专注北交所上市前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已投资AI芯片龙头昆仑芯 [16] 市场影响 - AIC依托母行资源具备项目挖掘优势,可提供投贷联动服务,但短期内可能挤压民营资本空间 [20] - 与国有投资机构形成竞合关系,共同组建专项基金,但需警惕一级市场估值失真风险 [21] - 广州开发区2025年出台政策允许种子/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100%亏损,探索国资容错机制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