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折现率
icon
搜索文档
瑞银:升老铺黄金目标价至980港元 评级“中性”
快讯· 2025-07-21 12:53
业绩预测 - 预计上半年收入将同比增长2.65倍至129亿元人民币 [1] - 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2.85倍至23亿元人民币 [1] - 预计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将同比增长2.96倍至24亿元人民币 [1] - 市场对全年净利润55亿元人民币的预期可能过高 [1] 门店扩张 - 预计上半年将新开4间门店 [1] - 预计下半年将新开5间门店 [1] - 新店质量较往年提升 [1] - 高端新店产能可能是一般门店的2至4倍 [1] - 开业促销折扣将推动业绩 [1] 估值与评级 - 目标价由900港元上调至980港元 [1] - 估值基于现金流折现率 [1] - 相当于2024年预测市盈率33倍 [1] - 相当于2025年预测市盈率25倍 [1] - 维持"中性"评级 [1] - 2025至2027年每股盈利预测上调25%至35% [1]
平安债券三剑客交投活跃,公司债ETF(511030)规模续创新高,国债ETF5至10年(511020)开盘飘红
搜狐财经· 2025-06-26 10:13
公司债ETF(511030)表现 - 最新报价106.08元 多空胶着状态 [1] - 最新规模达208.74亿元 创近1年新高 [1] - 近14天连续资金净流入 合计53.05亿元 日均净流入3.79亿元 最高单日净流入15.38亿元 [1] 国债ETF5至10年(511020)表现 - 最新价117.51元 上涨0.04% 近3月累计上涨1.16% [4] - 盘中换手率0.02% 成交22.32万元 近1月日均成交5.51亿元 [4] - 最新规模14.63亿元 最新资金净流入3173.93万元 近5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3173.93万元 [4] - 近5年净值上涨20.47%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58% 最长连涨月数10个月 最长连涨涨幅5.81% [4] - 历史涨跌月数比53/23 年盈利百分比100% 月盈利概率72.48% 持有3年盈利概率100% [4] 国开债券ETF(159651)表现 - 最新报价106.19元 多空胶着状态 近1年日均成交5.34亿元 [7] 股债跷跷板效应分析 - 现金流效应:宏观环境变化影响股票现金流 债券现金流固定导致股债走势背离 [7] - 折现率效应:基准利率或通胀率上升时股债价格同向变动 收益呈正相关趋势 [8] - 股市估值变化时投资者可能进行股债资产切换 避险需求下通常由股票转向债券 [8] - 当前政策背景下保险等机构可能将债市资金转向股市 金融股表现与债券投资更接近 [8] - 金融股持续上涨将增加债市扰动 若突破式走强债市承压可能持续 [8] 平安基金债券ETF产品 - 包含公司债ETF(511030) 国开债券ETF(159651) 国债ETF5至10年(511020) [8] - 产品类型覆盖国债 政金债 信用债 久期横跨长中短 可穿越债市周期 [8]
投资的锚与银行的内在价值
雪球· 2025-05-19 15:46
银行估值修复的核心逻辑 - 银行上涨引发市场争议,部分观点认为涨幅过高源于资金虹吸效应,但本质是内在价值驱动的估值修复 [2] - 投资锚点应为内在价值而非历史价格,内在价值由股息及未来股息折现决定,需采用长期视角(50-60年折现周期)评估 [2] - 银行业短期面临降息周期导致息差收窄,但长期仍具备随GDP+通胀同步增长的永续性特征,当前零增长属阶段性至暗时刻 [2] 内在价值的双因素模型 内部因素 - 股息与未来增长是核心变量,短期降息周期(2-3年)对长期折现价值影响有限,利率稳定后M2同步增长特性将恢复 [2] - 通胀是历史主旋律,通缩仅为短暂逆流,银行增长潜力在利率稳定后重新显现 [2] 外部因素 - 折现率反映社会平均收益率机会成本,当前银行盈利能力虽下降但相对社会平均水平仍具优势,推动估值提升 [3] - 资产定价遵循相对比较优势原则,即使绝对盈利下降,相对优势扩大仍可提升估值(如学生竞赛分数类比) [4] 银行投资的立体分析框架 - 需结合纵向长期视角(50年增长折现)与横向比较优势(相对社会平均收益率) [5] - 中国银行体系具有计划性特色,需关注政策底、区域差异、业务结构及资产质量等个体特征 [5] - 当前优秀银行股息率5%+成长率5-10%,年化收益10-15%显著高于2%的社会无风险收益 [5] 银行业的社会经济功能 - 银行估值修复可修复房地产危机导致的资产负债表损伤,为信用扩张提供基础 [5] - 低估值蓝筹股上涨能稳定资本市场,创造财富效应并拉动消费投资,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 [5] 长期价值回归动力 - 降息周期结束后,银行将重现GDP+通胀的成长性,叠加低折现率可能形成戴维斯双击 [5] - 优秀区域银行具备"行业增长+个体优势"双重叠加潜力,估值提升有基本面支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