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内需消费
搜索文档
“十五五”规划建议有哪些要点?
国联民生证券· 2025-10-29 20:35
核心观点 - 对比“十四五”规划建议,“十五五”规划建议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稳定了资本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和信心 [4][6] - 强化提振内需消费的指引,体现在前置“提振消费”地位、宏观经济治理向内需倾斜、以及淡化双循环、突出内循环等方面 [4][6] - 突出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地位,明确了低空经济、生物制造、核聚变、脑机接口、具身智能、工业母机等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4][6] 现代化产业建设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突出科技自立自强核心地位,相较“十四五”强调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涉及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传统产业 [6] - 新兴产业方面,保留了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并新增了低空经济 [6] - 未来产业方面,由“十四五”的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等变为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 [6] - 科技产业的关键技术总结为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生物制造,并提及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 [6] - 基础设施方面,由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变为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 [6] 强化国内市场建设,大力提振消费 - 相比“十四五”规划,更加强调了投资于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的理念 [7] - 前置了“大力提振消费”的地位,新增提出“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加政府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支出” [7] - 相比“十四五”规划,新增了“拓展入境消费” [7] - 相比“十四五”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本次更强调内循环,并提到“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7] 其他方面 - 国企改革从“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变为“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8] - 民营经济表述更积极,提到“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8] - 宏观经济治理更向内需消费倾斜,提到“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并明确提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8] - 金融方面增加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表述 [8] - 对外开放更强调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8] - 区域发展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变为“巩固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继续关注深海科技方向 [8] - 房地产方面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不再强调“房住不炒”;人口发展方面明确增加了育儿补贴政策 [8] - 绿色发展新增提出了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8]
全力提振内需消费的五个重点 | 封面专题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9 18:33
消费调控政策体系 - 当前我国已形成一套有效的投资需求宏观调控体系,但消费领域的调控仍缺乏理论和实践指导 [2]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需求端"提升消费能力"、供给端"增加优质供给"和政府端"改善消费环境"三方面构建消费调控新框架 [2] - 需推动消费调控政策从零散化走向系统化,聚焦难点痛点精准发力 [2] 需求端调控 -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财产性收入(股市、楼市)是影响其消费的关键因素 [4] - 提振消费需实现"两稳":稳楼市(构建"市场+保障"新模式,消化库存)和稳股市(吸引中长期资金,完善退市机制) [4] 供给端调控 - 经济形态从实物经济向服务经济、数字经济转变,线上消费占比从2015年不足13%提升至目前超30% [5][6] - 商品消费领域需聚焦绿色消费(新能源汽车)、高端消费(智能家居)和新型消费 [6] - 服务消费领域重点突破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业改革 [6] - 数字消费领域需强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应用场景供给 [6] 政府端统筹 - 消费需求存在区域和城乡差异,需构建中央与地方协同政策体系 [7] - 中央政策应侧重整体规划(财税激励、重大项目布局),地方政策需因地制宜挖掘本地潜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