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消费率
搜索文档
“十五五”规划系列报告(八):提高消费率:“口径”的意义
民生证券· 2025-11-08 16:20
完善消费统计口径的必要性 - 完善消费统计口径是“十五五”期间提升居民消费率观测水平的重要前置步骤,有助于将更多消费项目(尤其是服务消费)纳入统计并明确政策方向[1][8] - 2023年8月中国统计局首次发布服务零售额数据,同年第三季度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创历史新高,居民消费率达2005年以来峰值[9][10][1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旨在革新统计体系并提升消费政策精准度[12] 中美消费数据口径差异 - 美国居民消费率存在价格优势:美国CPI累计涨幅较中国高出45.7%(以2000年为基期),其日常消费(如餐饮、交通)价格水平显著高于中国,易高估消费规模[15][16][17][18] - 中国服务消费占比为46.1%,远低于美国的68.5%,统计口径差异是主要因素之一[20][21] - 中国对金融服务与保险统计不足(未单独列示),而美国该类消费占服务消费比重达11.2%[22][23] - 中国服务消费统计仅覆盖住户部门,忽略公共服务补贴及非营利机构支出,而美国纳入灰色消费等更广范畴[23][25] - 中国2023年前采用“折旧成本法”核算自有住房服务,低估消费规模;2023年调整为国际通行的“虚拟租金法”,但受租金偏低(如北京租售比仅1.7%,纽约为5.1%)影响,核算值仍偏低[26][27][29] 风险提示 - 服务消费细项数据统计可能存在偏差,且“十五五”时期完善统计制度进度或不及预期[31] - 提升居民消费率需配合消费能力与消费倾向政策,仅优化统计制度可能效果有限[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