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支柱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西南区域三季报公布,川渝领跑
第一财经· 2025-10-29 21:36
西南四省份经济增速变化 - 2025年前三季度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3518.47亿元、17352.04亿元、49322.2亿元、24449.36亿元,同比增长4.3%、4.9%、5.5%、5.3%,其中云南和贵州增速低于全国水平(5.2%)[3] - 过去10年西南省份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但最近三年增速不再显眼,云南2024年仅增长3.3%,位居全国后列,贵州2025年前三季度增速也滑落至全国水平以下[5] - 四川曾长期保持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的增速,但2022年和2023年其季度增速曾落后于全国,领先幅度已缩小,重庆2024年与四川均增长5.7%,领先全国0.7个百分点[6] 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影响 - 投资增速下降是西南地区经济降速的重要因素,贵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13年的28.0%滑落至2024年的0.6%,期间曾出现负增长[8] - 云南受投资下滑拖累明显,2022至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7.5%、-10.6%、-7.7%,主要动力陷入负增长[8] - 2025年前三季度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0.2%、0.9%、0.4%、1.0%,虽高于全国增速(-0.5%),但相比此前速度已大幅下降[9]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萎缩 - 云南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跌,2020至2024年增速分别为8.5%、-4.3%、-26.9%、-34.4%、-28.5%,2022年以来三年年均下降约三成,累计下降幅度为全国之最[8] - 2025年前三季度云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3%,虽然降幅收窄,但仍处于负增长区间[8] 传统支柱产业面临挑战 - 贵州四大支柱产业中,2025年前三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8.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烟草制品业增长5.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0%[9] - 云南重点传统行业增速仍处较低水平,2025年前三季度烟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电力行业增加值增长1.8%,有色行业增加值增长14.6%,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贡献率达31.0%[9]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文旅产业战略定位 - 文旅产业被定位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具备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及优化经济结构等功能[6][7] - 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特征,能形成乘数效应,关联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超10个细分领域[7] - 2024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直接从业人员达165.3万人,旅游带动综合就业总人数超1000万人[8] 产业融合模式 - "旅游+农业"催生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拓展[7] - "旅游+工业"打造工业旅游项目,为工业企业开辟新营销渠道[7] - "旅游+体育"带动专业赛事与大众健身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建设[7] - 科技赋能显著提升旅游业效率,全国5A级景区数字化改造完成率100%,4A级景区达92.3%[19] 区域发展与社会效益 - 文旅产业可助力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重要切口[7][12] -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业态,有效带动特色种植、生态养殖、农产品加工及乡村基础设施改善[8] - 产业推动"田园变景区、民房变民宿、农产品变礼品",提高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8] 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 杭州通过挖掘大运河文化为申遗奠基,绍兴鲁迅故里实现"从故居到故里"的文物保护利用经典案例[12] - 洛阳以旅游演艺、活态展陈等方式活化历史元素,发展夜间经济及汉服秀场等新业态[13] -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通过"文化+数字"场景提供沉浸式体验,促进红色文化传承[14] - 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通过形式创新吸引年轻观众,实现非遗守护与旅游引爆并行[15] 发展原则与工作重点 - 需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五对关系[16][17][18] - 文化遗产保护需建设数字资源库并进行数字化建模,实现永久保存与精准修复[19] - 通过改进讲解模式、优化展陈方式降低游览知识门槛,提升游客参与感[20] - 需加速发展入境旅游,通过文旅活动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20] 差异化竞争策略 - 各地区需避免同质化竞争,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形成区域优势[20] - 通过资源整合打破地域壁垒,推动跨区域文旅一体化发展[10] - 强调"文旅+"与"+文旅"双轨并行,催生新业态、丰富新场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