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政务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长沙银行(601577):区域经济赋潜能,县域金融空间大
财信证券· 2025-10-28 15:11
投资评级与估值 - 投资评级为“增持”,评级变动为“维持” [1] - 当前股价为9.53元,总市值为383.2541亿元,52周价格区间为8.14-10.62元 [1] - 基于2025年0.7-0.8倍市净率(PB),对应合理估值区间为12.67-14.48元 [4][5]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2.10元、2.23元、2.36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4.53倍、4.28倍、4.03倍,市净率(PB)分别为0.53倍、0.46倍、0.41倍 [3][5] 核心投资观点 - 长沙银行资金利用效率高,净息差稳居上市城商行前列,总体盈利能力稳健 [4] - 公司深耕湖南本土,区域优势突出,业务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2024年99%的营业收入来自湖南地区 [4][14] - 公司坚持推进零售转型,一方面巩固政务金融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县域支行+乡镇支行+惠农服务站”模式下沉社区县域,市场覆盖率不断提升 [4] - 外部环境上,湖南经济增长确定性高,区域消费活力强,地方金融发展空间足,且省内银行业竞争格局简单 [4] 公司概况与区域优势 - 长沙银行总部位于长沙,坚持“立足长沙、深耕湖南、辐射广东”的战略定位 [4][10] - 公司股权结构多元,以国有资本为主体,民营企业多方参与,无实际控制人,第一大股东为长沙市财政局,持股16.82% [4][11][12] - 区域经济稳健,2025年上半年湖南省GDP同比增速为5.6%,高于全国增速(4.25%),为公司发展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17][20] - 区域消费活力高,长沙人均可支配收入(69658元)显著高于全国及湖南省水平,低房价收入比吸引人才流入并刺激消费 [22][23] - 本地竞争格局好,湖南省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8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3%),发展潜力大,长沙银行在省内贷款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3.6%提升至2023年的6.56% [24][25][28][33] 业务特色与财务表现 - **县域金融**:作为全行“一号工程”,是资产规模增长的重要引擎,2022-2024年县域贷款年均复合增速为18.96%,高于贷款总额增速(13.11%),2024年末县域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36.94% [4][40][44] - **政务金融**:凭借国有资本主导的股东背景优势,与各级政府建立紧密合作,2024年对公贷款余额达3464.7亿元,同比增长19.32%,企业活期存款付息率低至0.7%,为公司带来大量低成本资金 [4][11][45][48][52][54] - **盈利能力**: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43.29亿元,同比增长5.05%,年化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A)为0.69%,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0.35% [53][56][100] - **净息差优势**: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为1.87%,净利差为1.97%,均位列上市城商行第1位,资产端收益率为3.72%(第2位),负债端成本率为1.75%(第16位,仅高于北京银行) [4][64][72] - **手续费收入**:2025年上半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9.68亿元,同比增长25.59%,占营收比重为7.31%,财富客户管理资产(AUM)达4552.08亿元 [75][76] - **资产质量**:截至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17%,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为309.71%,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82][90] - **资本充足**: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6%、11.3%、9.73%,均满足监管要求且有安全边际 [91][96]
金融人·事|14年估值大逆转:从“被歧视”到“香饽饽”的城商行样本
新浪财经· 2025-05-30 21:39
核心观点 - 成都银行在2021-2024年间总资产增长63%,居上市银行首位,远超行业平均33%的增速 [1][2] - 公司资产规模达1.33万亿元,成为西部地区首家万亿级城商行,市值同期接近翻倍至822亿元 [2] - 高增长核心驱动力为政务类贷款(占比53.1%),其中租赁与商务服务业贷款三年增长近2000亿元 [3][5][9] - 政务类贷款不良率仅0.11%-0.6%,推动公司不良率降至0.66%(上市银行最低) [15] - 公司营收和净利润2021-2024年分别增长28%、64%,增速居行业前列 [16] 资产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末总资产1.25万亿元(2021-2024年+63%),增速领先第二名宜宾银行(62%) [2] - 2024年一季度资产规模达1.33万亿元,超越长沙银行 [3] - 对公贷款余额6026亿元(2021-2024年+108%),占贷款总额超80%,显著高于中信银行(55%)等同业 [3][4] 业务结构特征 - 政务类贷款占比53.1%(2024年),其中租赁与商务服务业贷款2819亿元(占贷款总额38%) [3][5][8] - 十大贷款客户中九家属于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最大单户贷款占比0.81% [7] - 四类政务贷款(含水利、交通等)余额4000亿元,占总资产31.5%(较2021年+10个百分点) [8] 历史转型路径 - 2010年融资平台贷款占比27.4%,2013年降至11.5%后转向制造业/零售贷款,但2015年不良率升至2.35% [10][12] - 2016年重启政务贷款("拨改租"模式),租赁与商务服务业贷款年均增长50%,2024年较2015年增长27倍 [13] - 拨备覆盖率从2016年155%提升至2024年480%,不良率下降1.7个百分点 [19] 区域经济绑定 - 成都GDP 2015-2024年增长1.2倍至2.35万亿元(全国第七),公司超70%信贷投入当地基建 [18] - 政务贷款高度依赖成都发展,形成"城运即命运"的绑定关系 [17][18] 财务表现 - 净息差1.66%(2024年),低于长沙银行,主因对公贷款收益率较低且个人存款成本高 [16]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因对公贷款扩张明显下降 [16] - 资本市场给予溢价估值,市值增幅(90%)仅次于江苏银行、中信银行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