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601838)

搜索文档
多家银行股东及高管密集增持
证券日报网· 2025-09-16 20:25
银行股增持动态 - 上市银行股东与高管密集增持 多家银行披露增持计划 包括齐鲁银行 南京银行 光大银行等 [1][2] - 齐鲁银行董事 监事 高管及管理人员计划增持金额不低于350万元 [2] - 南京银行大股东紫金集团通过紫金信托增持567798万股 占总股本046% 持股比例从1256%提升至1302% [2] - 光大银行控股股东光大集团增持1397万股 占总股本002% 增持总金额达51661万元 [2] - 苏州银行 成都银行 青岛银行等也相继披露增持计划 向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3] 增持原因分析 - 增持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3] - 银行净息差逐步企稳 非息业务支撑营收增长 行业基本面持续改善 [3] - 增持操作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心 稳定预期 平复情绪 引导重新评估银行股价值 [3] 机构资金布局 - 险资 信托等机构积极增持银行股 凸显长期配置信心 [4] - 平安人寿年内多次增持银行H股 重点标的包括农业银行 邮储银行及招商银行 [4] - 截至6月底 18家信托公司现身25家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 合计持股总市值达5921亿元 重仓标的包括银行股 [4] 银行股投资吸引力 - 上市银行公司治理健全 经营稳健 风险防控稳定 具备穿越周期能力 [4] - 上市银行股息率较高 分红可预期性提升 [4] - 银行股市净率 市盈率长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4] 板块前景展望 - 机构对银行股后续走势持乐观态度 认为估值修复仍有空间 长期配置价值突出 [5] - 银行板块有望轮动补涨 当前调整已相对充分 中报表现向好 ROE触底回升预期逐步兑现 [5] - 低利率环境下 保险资金等绝对收益型资金面临资产荒压力 银行股高股息属性吸引力提升 [5] - 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居民存款向权益市场转移 宽基指数基金扩容为银行股带来被动配置资金增量 [5]
银行股屡获增持,9月以来6家上市银行发布增持公告
财经网· 2025-09-16 18:46
银行股增持计划 - 齐鲁银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主要负责人计划以自有资金自愿增持股份 金额不低于350万元人民币 实施期限为2025年9月16日至12月31日 增持目的基于对该行价值的认可和对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 [1] - 苏州银行12名董监高拟合计增持不少于420万元A股股份 包括董事长崔庆军和行长王强 增持目的基于对该行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 [1] - 华夏银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累计增持股份422.93万股 累计增持金额约3190万元人民币 增持计划已于2025年9月9日实施完毕 [2] 大股东增持进展 - 青岛银行股东国信产融控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 增持后合计持股比例达19.00%至19.99% 拟增持股份数量不少于2.33亿股且不超过2.91亿股 增持目的基于对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和支持该行长期发展 [2] - 光大银行股东光大集团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A股股份1397万股 占总股本0.02% 增持金额约5166万元人民币 [2] - 成都银行股东成都欣天颐累计增持股份436.45万股 占总股本0.103% 累计增持金额约7959万元人民币 增持时间为2025年8月27日至9月4日 [2] 行业影响分析 - 9月以来已有6家上市银行相继发布增持计划或披露增持进展 增持目的多为看好银行股长期投资价值 [1] - 股东增持方案稳步推进体现对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长期资金入市利好银行板块估值系统性修复 [3] - 银行股系统性估值修复的长期逻辑不变 基本面受益于息差下行趋缓使经营压力改善 资金面在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保持较强吸引力 [3]
城商行板块9月15日跌0.85%,西安银行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7.97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15 16:43
板块整体表现 - 城商行板块当日下跌0.85%,领跌个股为西安银行(跌1.87%)[1] - 上证指数下跌0.26%至3860.5点,深证成指上涨0.63%至13005.77点[1] - 板块内16只个股中仅郑州银行上涨0.98%,其余15只个股持平或下跌[1][2] 个股价格表现 - 西安银行跌幅最大达1.87%至4.19元,青岛银行跌1.76%至5.03元,重庆银行跌1.67%至9.42元[2] - 江苏银行成交量最高达181.42万手,北京银行成交额最高达16.09亿元[1] - 郑州银行成为唯一上涨个股,涨幅0.98%至2.07元,成交量138.39万手[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7.97亿元,游资净流入4.49亿元,散户净流入3.48亿元[2] - 杭州银行主力净流入6163.77万元(占比10.04%),贵阳银行主力净流入1944.81万元(占比11.17%)[3] - 苏州银行游资净流入5744.84万元(占比16.07%),长沙银行游资净流入2012.22万元(占比10.84%)[3] - 青岛银行散户净流出2286.81万元(占比-13.35%),苏州银行散户净流出4569.09万元(占比-12.78%)[3]
中国银行业:2025 年宏观、金融与房地产调研要点-China Banks_ Takeaways from 2025 macro, financial and property tour
2025-09-15 09:49
**中国银行业与宏观经济研究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银行业 宏观经济 房地产 金融科技[2][7] * 公司:工商银行(ICBC) 建设银行(CCB) 中国银行(BOC) 中信银行(CITIC) 民生银行(MSB) 招商银行(CMB) 成都银行(BOCD) 杭州银行(BOHZ) 南京银行(BONJ) 浦发银行(SPDB) 交通银行(BOCOM) 农业银行(ABC) 兴业银行(IB) [24][25][26][27][29][30][31][32][33] **宏观经济政策与增长前景** * 2025年GDP增长目标约5%有望实现 主要基于H1增长5.3% YoY和H2低基数效应 但2026年增长风险显著增加[3][12] * 进一步政策降息可能性低 更倾向于定向财政补贴(如1%消费贷款补贴) Q3或是额外财政政策窗口期[3][12] * 通胀疲软反映结构性问题:7月CPI/PPI同比+0.1%/-1.2% 反内卷措施仅暂时性帮助[3][11] * 人民币可能温和升值 因美元走弱和贸易再平衡 出口可承受2-3%升值幅度[3][19][22] * 资本市场监管层优先健康发展 市场复苏受中美关税紧张缓解 全球流动性改善和资本配置再平衡驱动[3][15] **结构性挑战与长期改革** *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通过债券发行暂时缓解 但收支错配根本问题未解[4][10][12] * 消费税改革可能2025年推出:从生产环节延迟至消费环节征收 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享[4][16] * 通缩压力源于投资驱动模式导致的制造业产能过剩和国内需求疲软[4][11] * "十四五"规划重点包括新质生产力 服务消费和人民福祉 服务消费占比目标从当前46%提升至50%以上[14][16][17] **银行业经营与展望** * 净息差(NIM)接近底部或即将稳定:多数银行预计NIM下行压力减缓 支持收入和盈利前景[5][24][25][26][29][31][32][33] * 贷款需求仍疲软 尤其普通企业(非政府相关)和零售贷款 零售贷款资产质量承压[5][24] * 区域银行表现分化:成都银行和杭州银行因高股息收益率 强劲盈利增长和高ROE受青睐[5][24] * 小银行加速整合或被大银行收购 但风险可能集中化 美国对大型中资银行制裁可能性极低[20][22] **房地产与消费市场动态** * 房地产政策放松空间有限:保交付倡议已完成超600万套 但二级市场价格仍下行 新房需求旺盛[18][22] * 零售消费增长疲软: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放缓至3.5% YoY(2014年为12.0%) 7M25小幅回升至4.8% YoY[16] * 服务消费成为关键驱动:文化 教育 医疗和交通是战略增长领域 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计划在H125带动1.6万亿元销售[16] **金融科技与跨境支付** * 稳定币和公链技术低调研究中:稳定币可作为跨境支付新基础设施 降低对SWIFT依赖(费用高达6.7%C端/2.2%B端) 处理时间从2-3天缩短至近实时[21][23] * 香港是试验场 监管更接近美国标准 需用户地理识别和地区服务限制[23] **投资偏好与风险提示** * 偏好高股息标的:H股推荐工行 建行 中信银行;A股推荐招商银行 区域银行推荐成都银行和杭州银行[5][24] * 主要风险:资产质量恶化 资本充足率压力 利率下行对盈利的冲击[37] **其他重要细节** * 反内卷措施本质是供给侧限制 仅暂缓价格下跌而非推升价格[13] * 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 1年期存款收益率已低于1% 继续降息边际效应递减[22] * 保险机构积极投资银行 金融体系内风险关联度上升[22]
8月金融数据点评:存款非银化延续,贷款投放或“价在量先”
开源证券· 2025-09-14 16:06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M2-M1 剪刀差持续收窄 M1同比增速6 00%(环比+0 4pct) M2同比增速8 80%(环比持平)[3] - 存款非银化趋势延续 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1600亿元 居民存款和财政存款分别同比少增6000亿元和3687亿元 非银存款同比多增3090亿元[3] - 社融存量增速环比下降0 2pct至8 8% 新增社融2 57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主要受政府债和人民币贷款拖累[4] - 人民币贷款投放呈现价在量先特征 新增5900亿元 同比少增3100亿元 对公和居民贷款双双走弱[5] - 企业贷款结构优化 短贷近五年来同期首次正增长700亿元 同比多增2600亿元 票据融资同比少增4920亿元[6] - 居民贷款需求疲软 中长贷新增200亿元同比少增1000亿元 短贷新增105亿元同比少增611亿元[6] - 预计9月信贷节奏恢复 可能通过企业短贷冲量 推荐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标的[7] 货币供应与存款结构 - M2-M1剪刀差收窄 M1增速6 00%(环比+0 4pct) M2增速8 80%(环比持平)[3] - 存款非银化趋势明显 非银存款同比多增3090亿元 居民存款同比少增6000亿元 财政存款同比少增3687亿元[3] - 高息定存到期资金分流至理财、保险等资管产品及股市 重塑银行流动性格局 大行流动性更充裕但负债稳定性弱化[3] 社融构成分析 - 社融增速回落至8 8%(环比-0 2pct) 新增规模2 57万亿元同比少增4630亿元[4] - 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新增6233亿元 同比少增4178亿元[4] - 政府债新增1 37万亿元 同比少增2519亿元 因发行节奏错位高基数拖累或延续至年末[4] - 表外融资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974亿元 同比多增1323亿元 信托贷款同比少增134亿元[4] - 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同比少增360亿元 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同比多增325亿元[4] 贷款投放结构 - 对公贷款总量欠佳但结构优化 中长贷新增4700亿元同比少增200亿元 短贷新增700亿元(近五年同期首次正增长)同比多增2600亿元[6] - 票据融资同比少增4920亿元 反映银行盈利导向增强 未通过低收益票据冲量[6] - 居民贷款全面走弱 中长贷新增200亿元同比少增1000亿元 短贷新增105亿元同比少增611亿元[6] - 消费贷定价下限锁定后银行以价换量行为减弱 后续政策或提振居民加杠杆意愿[6] 投资建议 - 预计9月信贷节奏恢复 可能通过企业短贷冲量[7] - 推荐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渝农商行等标的[7]
央行:调整后的一级交易商考评办法将从2025年启用,考评期内行为不当的一级交易商将被暂停参与公开市场操作
搜狐财经· 2025-09-12 18:45
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考评机制调整 - 央行于2004年建立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年度考评调整机制 并于2018年进行调整 近期为平稳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提供有力支撑[1] - 为适应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转型和金融市场发展 央行进一步优化简并考评指标 明确对各类型机构分类实施考核 并加强与债券做市商考核联动[1] - 调整后一级交易商考评办法将从2025年启用 2025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维持不变[1] 考评指标体系构成 - 考评指标包含货币市场传导 债券市场做市 研究和创新业务 合规稳健经营四大维度[3] - 具体考核内容包括稳定融出和合理定价交易 稳市表现 资金紧张时期表现 事故及流动性安全问题等[3] 2025年度一级交易商机构名单 -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3] - 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3] -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招商银行 中信银行 兴业银行 华夏银行 平安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广发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浙商银行 恒丰银行 渤海银行[3] - 城市商业银行包括北京银行 宁波银行 上海银行 江苏银行 南京银行 长沙银行 广州银行 杭州银行 厦门国际银行 徽商银行 成都银行 贵阳银行 河北银行 郑州银行 西安银行[3][4] - 农村商业银行包括上海农村商业银行 广东顺德农村商业银行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 成都农村商业银行 青岛农村商业银行[3][4] - 外资银行包括三菱日联银行(中国) 汇丰银行(中国) 德意志银行(中国) 渣打银行(中国) 花旗银行(中国)[4] - 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中信证券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4] 考评结果应用机制 - 考评期内行为不当的一级交易商将被暂停参与公开市场操作[1] - 情节严重的将在第二年被取消一级交易商资格[1]
成都银行跌2.10%,成交额3.0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340.97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2 15:3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2日盘中股价下跌2.10%至18.22元/股 总市值772.24亿元 成交额3.09亿元 换手率0.40%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2340.97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2500.28万元(买入1140.78万元占比3.69% 卖出3641.06万元占比11.79%) [1] - 大单净买入159.31万元(买入7378.73万元占比23.90% 卖出7219.42万元占比23.38%) [1] - 年内累计上涨12.34% 近5日涨0.66% 近20日涨0.05% 近60日下跌5.00%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6.17亿元 同比增长7.29% [1]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8.56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01.26亿元 [2]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4.46万户 较上期减少1.83% 人均流通股94,868股 较上期增加1.87% [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47亿股(第三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4398.63万股 [2]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持股4534.71万股(第十大股东) 较上期增持407.06万股 [2] 公司基础信息 - 成立于1997年5月8日 2018年1月31日上市 主营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资金业务 [1] - 所属申万行业分类为银行-城商行Ⅱ-城商行Ⅲ [1] - 概念板块涵盖破净股/低市盈率/价值成长/高派息/MSCI中国等 [1]
A股银行股走弱,浦发银行跌超3%
格隆汇APP· 2025-09-12 13:51
银行股市场表现 - A股银行板块整体走弱 浦发银行领跌超3% 齐鲁银行跌2% 渝农商行 成都银行 光大银行 江苏银行 民生银行 青岛银行 厦门银行 南京银行均跌超1% [1] - 浦发银行跌幅最大达3.68% 总市值4148亿元 年初至今累计涨幅36.18% [2] - 光大银行年初至今表现最差为-1.80% 华夏银行年初至今跌幅达5.49% [2] 个股市值与涨幅 - 总市值最高为浦发银行4148亿元 最低为厦门银行172亿元 [2] - 青岛银行年初至今涨幅最高达36.69% 厦门银行年初至今涨幅18.16% [2] - 江苏银行总市值1943亿元 年初至今涨幅13.27% 民生银行总市值1922亿元 年初至今涨幅7.49% [2]
银行股震荡回调,多家上市银行股东、董监高“趁机”增持
搜狐财经· 2025-09-11 18:19
银行股增持动态 - 多家上市银行大股东或董监高在股价回调阶段完成增持 包括华夏银行 成都银行 苏州银行 南京银行 青岛银行 上海银行 [2] - 南京银行大股东紫金信托通过集中竞价增持5677.98万股 占总股本0.46% [2] - 华夏银行累计增持422.93万股 金额达3190.2万元 [3] - 成都银行实际控制人累计增持1.7亿元 占增持计划下限的23.8% [4] 股价表现与估值变化 - 银行板块指数自7月10日见顶后整体回落 中小银行板块跌幅更大 [3] - 华夏银行股价从7月10日8.72元/股高位回落至9月9日7.28元/股 [4] - 银行AH全收益指数年内最大回撤超10% 估值回落至0.7倍PB 股息率回升至4.4% 部分银行股预计股息率超5% [7] - 银行股指数在2023年12月至2025年7月31日期间涨幅达64% 最高点超7923点 [7] 机构资金动向 - 主动型公募基金二季度末对银行股重仓配置比例达4.9% 环比上升1.1个百分点 创2021年二季度以来新高 [8] - 多家银行H股被险资举牌 农行H股 招行H股 邮储H股均被三次举牌 郑州银行H股获四次举牌 [7] - 平安人寿增持农行H股后持股比例达15% 触发举牌线 [7] - 险资偏好通过港股通投资银行H股 因估值更低且股息率更高 [7] 市场观点分析 - 大股东增持行为反映对公司基本面和未来前景的信心 凸显银行股高股息率的长期投资价值 [2] - 增持有助于稳定股价预期 防止市场情绪导致的过度波动 是市值管理的一种方式 [5] - 银行股具有低估值和高股息特性 在逆势中提供防御型配置价值 [6] - 市场分歧集中在净息差收窄压力和地产下行对资产质量的潜在拖累 [8] - 外资机构对国有大行配置需求稳定 全球利率环境变化将影响银行估值修复 [8]
17年“桥梁”使命完成,成都银行外籍副董事长何维忠退休
南方都市报· 2025-09-08 19:57
核心事件概述 - 成都银行副董事长何维忠因退休卸任全部职务 结束17年任期 [2][3] - 成都市国资委旗下两大平台合计增持公司股份超1.6亿元 [2][5] - 市场认为"人事更迭+国资加码"释放地方政府对公司中长期价值看好的信号 [2][8] 高管变动详情 - 何维忠(马来西亚籍)于2025年9月4日正式卸任副董事长及董事职务 [3] - 其拥有美国罗彻斯特大学金融与企业会计硕士学位 曾任花旗银行马来西亚分行副行长及花旗软件技术服务总经理 [4] - 2008年6月起担任成都银行副董事长 兼任丰隆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推动双方在数字化建设、风险控制及公司治理领域合作 [4] - 业内分析认为其离任标志公司完成外资经验转化 进入自主优化新阶段 [4] 股东增持进展 - 成都产业资本控股集团与成都欣天颐投资合计增持金额超1.6亿元 [5] - 增持后持股比例分别升至5.84%和3.90% 两家机构承诺法定期限内不减持 [5] - 此次增持系2025年4月9日公布的年度增持计划落地 目标为增持不超过2%股份 目前时间未过半已完成逾一成目标 [5] 公司经营表现 - 2024年资产总额达12500亿元 吸收存款8800亿元 发放贷款7400亿元 连续四年实现千亿级增长 [6] - 营业收入突破220亿元 净利润突破120亿元 创历史最佳业绩 [6] - 不良贷款率降至0.66% 连续九年下行 拨备覆盖率高达479.29% 风险抵御能力居上市银行第一梯队 [6] - 风控体系受益于丰隆银行经验输出 采用"精细化+智能化+数字化"模式 [6] 战略合作背景 - 2007年10月丰隆银行以19.5亿元认购成都银行6.5亿股 持股19.99% 成为第二大股东 [7] - 双方在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数十年合作 2010年合资设立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公司 [7]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22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审议选举2名非独立董事议案 [7] 未来发展预期 - 国资话语权提升有望增强公司在地方基建、绿色金融及科创贷款领域的资源获取能力 [8] - 外资董事席位可能迎来新面孔 或为国际业务合作打开新空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