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链与产业链融合

搜索文档
政策扩岗+岗位深挖 护航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
环球网· 2025-07-03 16:26
扩岗政策创新 - 首次将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范围由企业扩大到社会组织 [1] - 综合运用税收优惠、就业补贴、扩岗补助、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稳岗扩岗 [1] - 深挖国有企业和基层就业空间 全力帮助2025届高校毕业生尽早落实去向 [1] 国有企业与基层就业计划 - 实施国有企业招聘扩容计划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挖掘岗位需求 [3] - 合理增加"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实施规模 [3] - 内蒙古实施社区民生志愿服务计划招聘5000人 [3] 地方性扩岗政策 - 山西按照"活动补助+成效补助"模式对校园招聘给予补贴 [3] - 吉林、福建、湖南、贵州等地采取"挂钩联系+重点服务"方式 与就业资源薄弱高校结对提供岗位资源 [4] 区域性就业市场建设 - 上海市联动苏浙皖三省举办"长三角2025届毕业生就业冲刺招聘会" 汇聚四地企业岗位资源超4000个 [5] - 招聘会涵盖生物医药、金融科技、智能制造等长三角优势产业 提供多层次、多元化岗位 [5] - 特别设置"浦东实习见习专区" 提供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实习见习岗位 [9] 企业招聘需求与反馈 - 中科新松有限公司在机器人研发和技术交付方向有需求 提供应届毕业生就业和实习机会 [8] - 应聘学生反映招聘企业岗位覆盖面广 展区标识明确便于针对性投递简历 [6] 长三角就业协同机制 - 成立长三角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联盟 完善"长三角高校毕业生供需云平台"建设 [11] - 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实现三省一市就业招聘信息即时发布 [11] - 2025年上海高校预计毕业生总量为24.6万 当前就业进展总体平稳 [8]
四维联动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
新华日报· 2025-05-15 07:22
高校毕业生就业生态系统构建 核心观点 -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个涉及人才培养、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工程,需构建"需求精准对接、能力动态适配、服务高效协同、保障持续有力"的高质量就业生态系统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1][7] 需求精准对接 - 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存在动态失衡,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到2025年人才缺口将超3000万,而部分传统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 [2] - 高校需建立"监测—响应—反馈"闭环机制,通过大数据整合区域经济数据、企业用工需求及毕业生就业质量反馈,构建专业设置动态预警模型 [2] -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建产业学院、联合研发项目,将企业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资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互动模式 [2] 能力动态适配 - 技术迭代加速导致50%全球劳动者需在2030年前重新学习技能,传统"一次性教育"模式难以应对 [3] - 高校需构建"三段式"培养框架:基础能力筑基(数理思维、批判性思维)、方向能力聚焦(模块化课程动态更新)、前沿能力迭代(企业联合短期课程) [3] - 推行"双轨认证"制度(学历证书+微证书)、"学分银行"机制(企业认证证书置换学分),探索"弹性学习—工作—再学习"循环模式及"技能保鲜假期" [3] 服务高效协同 - 传统"粗放式"就业服务需升级为数字化精准服务网络,建立"数据驱动—智能匹配—动态优化"闭环 [4] - 智能就业平台整合职业能力测评、岗位画像匹配、AI面试模拟等功能,生成个性化就业方案 [4] - 应用元宇宙招聘大厅等技术打造虚实融合场景,打破地域限制并提升求职积极性 [4] 保障持续有力 - 需建立从入学到职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跟踪机制,将就业质量作为高校办学核心指标 [5][6] - 构建多维度动态数据库,记录学生从在校表现到职场成长全过程,开展"专业诊断会"应对高转行率现象 [6] - 教育理念需从追求"即时就业率"升级为培养"终身竞争力",关注毕业生5年后发展及技能与产业升级的匹配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