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IP
icon
搜索文档
从一棵“网红树”看见福州对树的深情
新华网· 2025-11-20 14:03
福州文旅IP开发 - 三坊七巷内一棵经过修剪的榕树因形似爱心而在社交平台走红 成为热门打卡点 被称为“爱心树” [1] - 围绕“爱心树”IP 沿街商户开发了包括面塑 毛绒玩具 银饰在内的系列文创产品 并在街区持续热卖 [1] - “爱心树”被运营公司认定为街区最有流量的网红和福州市看得见 摸得着 带得走的爆款文旅IP [1] 古树名木保护政策与措施 - 福州市于2000年出台《福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成为全国最早立法保护古树名木的城市之一 [2] - 园林部门为全市1582株古树名木建立基础信息档案 并常态化开展日常养护和抢救复壮工作 [2] - 在城市发展中保护古树名木已成为政府各部门共识 例如为保护“古樟王”根系 采用旱桥架空方式修建路面 [2] 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与持续维护 - 福州西禅寺内的宋代古荔枝树通过专业维护 至今生机勃勃 每年仍能结果 寺方借此延续“怡山啖荔”的传统并举办荔枝节 [3] - 园林中心高级工程师等专业人员会为古树提供疏花疏果 立地环境改善 病虫害防治及水肥管理等专业指导 [3] - 主管部门认为通过尽力维持古树最佳生长状态 树木自然能体现其存在意义 成为寄托乡愁和城市文化传承的载体 [3]
凭6700场演出闯关港股,印象大红袍多元化业务仍在亏损
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 公司核心业务为《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该演出累计上演超过6700场,累计接待观众超330万人次[3][5] - 公司营收高度依赖单一IP,2022至2024年,《印象·大红袍》门票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91.4%、94.3%和94.6%[7] - 2023年营收同比大增128.57%至1.44亿元,并实现扭亏,盈利约4750.4万元;但2024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回落至1.37亿元和4280.9万元[8]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续跌至42.5%,主要原因是租赁成本上升与新业务亏损[8]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演出以武夷山景区为固定场景,每场可容纳2380名观众,游客转化率为4.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5%[7] - 业务高度依赖节假日客流,且作为户外演出易受天气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例如2024年6月因暴雨导致演出短暂停摆[7] - 2024年在中国文旅演出市场总票房中份额仅为0.8%,排名第八;在山水实景演出细分领域份额为3.1%,远低于头部项目《长恨歌》的16.4%[8][9] - 业务布局局限于武夷山区域,与宋城演艺等全国连锁布局的同行相比,扩张能力显得薄弱[9] 多元化尝试与财务状况 - 公司尝试多元化业务,包括茶汤酒店、印象文旅小镇及新演出《月映武夷》,但均未贡献盈利[11] - 茶汤酒店业务报告期内持续毛损,截至2025年上半年毛损为270万元;新演出《月映武夷》截至2025年上半年录得毛损180万元[11] - 公司无银行借款,主要债务来自租赁负债,截至2025年8月底总负债增至约1.66亿元,其中租赁负债约为9466.8万元[14] - 截至2025年8月底,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961.5万元;但20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入缩水至6079万元,2025年上半年仅约1600万元[14] 资本运作与增长前景 - 公司曾登陆新三板,后尝试冲击北交所未果,并于2025年1月首次向港交所递表,7月因失效后于10月再次递交申请[3][16] - 此次IPO募集资金计划主要用于对核心演出《印象·大红袍》的硬件、场馆设施进行检修和内容升级[16] - 公司由福建武夷山文旅集团等3家地方国企出资设立,具有国资背景,核心优势在于成熟IP的现金流能力[5][17] - 增长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印象·大红袍》年均最大场次约600场已接近饱和,门票单价在147.2元至219.5元之间,提升空间有限[8]
抢抓“双节”时间节点,拉长“金九银十”文旅、消费“窗口期” 摆下消费盛宴 宜宾端出“创意菜”
四川日报· 2025-09-30 11:04
文章核心观点 - 宜宾市正通过建设多元化消费新场景、优化文旅体验及利用交通枢纽优势,积极打造川渝滇黔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并抓住国庆中秋双节契机延长消费窗口期 [4][6][9] 消费新场景建设 - 高铁南片区E·PARK宜公园入选2025年度“蜀里安逸”消费新场景“潮品乐购类”名单,是成都以外唯一入选的地级市项目 [4] - 万象宜宾天地项目引入超100家品牌首店,首店比例超过40%,包括盒马鲜生、乐高等国际品牌 [5] - 高铁南片区位于成贵、渝昆两条高铁交叉点,是游客“第一站”,交通优势有望放大首发经济的消费促进效果 [6] - 老城区商业体同步焕新,五粮液501古窖池中国白酒文化圣地将对外开放,以“前店后坊”等形式还原古代酒肆市井烟火气 [6] - 宜宾王府井已启动招商,不同层次商业体的成熟将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丰富消费体验 [6] 文旅体验优化策略 - 宜宾与泸州携手在成都、重庆、昆明等地开展文旅推介,发布4条短小轻快的文旅融合线路,涵盖城市、景区、美食、文化、乡村游 [7] - 景区活动向全年延伸,兴文石海的“长桌宴”和实景演出将在国庆后常态化,江安县夕佳山民居、叙州区横江古镇尝试延续民俗活动 [8] - 引导景区围绕特定主题持续打造文旅IP,使客流更稳定,并计划开通双层观光旅游巴士,将城区主要景点串联 [9] 交通枢纽与区位优势 - 高铁南片区是成贵、渝昆高铁交叉点,作为城市新区和游客“第一站”,随着酒店、办公等业态完善,客流将更稳定 [6] - 高铁、飞机等交通方式日益便捷,有望增加赴宜宾“一日游”游客比例 [6]
央广网评|文旅IP热力涌动 激发“双节”服务消费新增量
搜狐财经· 2025-09-28 20:44
文旅IP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核心价值在于将特定文化内核转化为具备独特识别性与情感共鸣力的知识产权体系,并通过商业开发形成文旅产品、体验或服务 [1] - 行业当前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为“联动、特色、场景、体验” [1] - 文旅IP热反映了行业对消费升级趋势的精准把握及对服务消费潜力的深度挖掘,消费需求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6] 区域联动型文旅IP - 跨区域文旅联动IP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例如京津冀地区整合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体验等资源,开发“乐游京津冀”等组合产品以构建联动消费引力场 [2] - 四川与重庆借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契机,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精品IP,将艺术节资源与知名景区、特色古镇串联,形成特色旅游线路,有效拓展服务消费的时空边界 [2] 地方特色与场景化文旅IP - 市县级文旅IP更聚焦挖掘本地文化内核和独特魅力,以“小而美”的创新定位吸引游客,例如河北邯郸成安县将音乐节与本地非遗文化、特色美食、乡村风光融合,推出“音乐节+深度体验游”套餐 [5] - 行业呈现“多元化布局、场景化渗透”特点,覆盖全年龄段、全时段,具体形式包括将中秋赏月与非遗展演结合的“月下非遗”主题IP、亲子研学IP以及融合夜间市集、灯光秀、特色演出的夜间文旅IP [5] - “IP串珠成线”的模式旨在提升游客消费体验,带动当地服务消费全方位增长并释放显著的乘数效应 [5]
文旅IP热力涌动 激发“双节”服务消费新增量
央广网· 2025-09-28 20:23
文旅IP的核心价值与特征 - 文旅IP是文化旅游产业核心价值的浓缩载体,本质是基于特定文化内核、具备独特识别性与情感共鸣力的知识产权体系[1] - 文旅IP可通过商业开发转化为文旅产品、体验或服务[1] - 当前文旅IP的核心关键词是“联动、特色、场景、体验”[1] 区域联动型文旅IP -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跨区域文旅联动IP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2] - 京津冀地区策划推出“乐游京津冀”等组合产品,整合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体验等资源,构建联动消费“引力场”[2] - 四川、重庆借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精品IP,将艺术节资源与知名景区、特色古镇串联,形成特色旅游线路,拓展服务消费时空边界[2] 地方特色型文旅IP - 市县文旅IP更聚焦挖掘本地文化内核和独特魅力,以“小而美”的创新定位吸引游客[3] - 河北邯郸成安县举办“美丽中国踏歌行”音乐节,将非遗文化、特色美食、乡村风光融入活动,推出“音乐节+深度体验游”套餐,激活基层文旅资源和服务消费的“微循环”[3] 文旅IP的多元化场景布局 - “双节”文旅IP呈现出“多元化布局、场景化渗透”的特点,形成覆盖全年龄段、全时段的消费场景矩阵[3] - 具体创新包括将中秋赏月与非遗展演结合打造“月下非遗”主题IP,推出亲子研学IP,以及打造“夜间市集+灯光秀+特色演出”的夜间文旅IP[3] - 这种“IP串珠成线”的模式可提升游客消费体验,带动当地服务消费全方位增长,释放显著“乘数效应”[3] 文旅IP的行业驱动因素 - 文旅IP热力涌动背后是行业对消费升级趋势的精准把握和对服务消费潜力的深度挖掘[4] - 随着消费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优质、特色、创新的文旅IP成为撬动消费的关键变量[4] - 行业正从需求侧挖掘潜能,从供给侧创新服务供给,以精准节奏推进促消费行动,为消费“引擎”注入新动能[4]
“双节”假期,解锁儋州N种玩法
海南日报· 2025-09-28 09:57
文章核心观点 - 儋州市围绕“一人一岛一路一港”四大文旅IP 打造多样化旅游产品和活动 旨在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和产业融合 [6] - 通过新地标项目上线 节庆活动创新及跨区域合作 激活文旅新动能并吸引游客 [9][10][13] 四大文旅IP战略 - “一人”指苏东坡 IP 通过沉浸式演艺《男神东坡》实现文化体验创新 该演出自2024年12月20日开演后观演人数显著增长 9月13日单日观演超1200人 [6][7] - “一岛”指海花岛旅游度假区 结合《男神东坡》演出及黄金周活动(如海洋动物表演、非遗打铁花)强化娱乐吸引力 [5][6][13] - “一路”指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儋州段(全长约119公里) 依托儋耳追光驿站和火山海岸驿站提供赶海、红树林探索等服务 并举办环岛自行车赛事提升曝光度 [6][8] - “一港”指洋浦港 其周边沙滩资源吸引游客游玩 体现“港旅融合”潜力 [6] 新地标与项目开发 - 海南神冲滨海旅游度假区由海南省旅游投资集团投资 规划“一核一心一带三组团” 首次开放六大空间(如火山石屋民宿) 将于10月5日至6日举办电子音乐节 [10][11] - 地瓜文化广场近期开业 以千亩地瓜田为基础 融合农业与餐饮业态 提供种植采摘体验及地瓜主题美食(如地瓜奶昔) [11][12] 节庆活动与区域合作 - 黄金周期间推出特色活动 如东坡文化旅游区的“宋代运动会”和背诗免门票活动 海花岛的76款10.1元特价产品及莲花山文化景区29.9元成人门票 [13][14] - 儋州牵头海南西部旅游联盟 通过文旅舞台秀和“村BA”篮球赛深化区域合作 推动“体育+旅游”融合 [9] 市场表现与游客反馈 - 《男神东坡》演出吸引外国游客积极参与 如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游客对文化体验给予正面评价 [7] - 环岛旅游公路骑行赛事参赛者认可沿途风景 表达未来自驾游意愿 反映基础设施的旅游价值 [8]
踏歌金秋胜景 12条主题线路邀您安逸过双节
四川日报· 2025-09-22 08:36
四川省文旅推广活动 - 2025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宣传推广活动于9月20日在湖南长沙橘子洲焰火广场启幕 [1] - 活动通过主题推介、快闪巡游、沉浸体验、非遗展示等形式呈现蜀地风情 [1] - 推介会发布“踏歌金秋胜景·一路锦绣天府”12条主题旅游线路,覆盖特色美食寻味、休闲康养度假、潮玩文创打卡、历史研学探秘等多重场景 [1] - 成都、广元、南充、巴中、达州等地代表及省旅投集团等企业作专场推介,推出多款四川秋冬特色文旅产品与新体验 [1] 川藏文旅IP合作与基础设施 - 四川和西藏文旅部门联手进一步打造“此生必驾318”超级文旅IP [1][2] - 两地持续加强G318/G317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升,共同打造多个主题服务区、高原超充站、换电站及咖啡馆等配套设施 [1][2] - 合作旨在推动318国道从“通达到”向“体验好”、由“交通线”向“风景线”转型升级 [2]
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9-19 06:12
活动概况 - 第十二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暨2025云台山旅游节于近日在河南省焦作市开幕 [1] - 活动吸引了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运动员参赛 [1] - 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河南省体育局、焦作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1] 活动内容与亮点 - 活动依托太极拳和云台山两大文旅IP [1] - 大赛期间开展太极拳个人项目、集体项目、推手比赛 [1] - 同期举办非遗推广、商贸合作等主题活动 [1]
总编有约·“两高四着力”大家谈丨加快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河南日报· 2025-07-30 07:23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与瓶颈 - 河南文旅产业2023年接待游客首破10亿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首破1万亿元 但仍存在城市游相对落后 吸引力不及长沙 西安 成都等城市 [2] - 同质化发展问题尚未解决 传统休闲观光类景区发展滞后 入境游亟待突破 接待外国游客人次占比不高 [2] 产业竞争力构建策略 - 聚焦文化转化环节 推动历史文化时尚表达 让传统文化与新奇创意碰撞 用产品讲好古今辉映的河南新故事 [2] - 提升文旅产业能级 以文旅产业链群建设为抓手 坚持点做亮 线拉长 面拓展 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 [2] - 实施文化赋能和街区焕新工程 对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精提升 植入新业态 打造漫步式消费场景 [2] - 拓展入境旅游市场 构建全球传播+精准营销+产品升级体系 策划多语种推广活动 聚焦黄河文明探源等IP定制线路 力争十五五期间实现入境游客百万人次以上 [2] - 做强做优经营主体 实施龙头引领+特色发展计划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 在穿珠成链 做强板块 深化融合 塑造品牌等方面下功夫 [2] IP开发与运营战略 - 通过创造性转化 符号化提炼 产品化落地 移动端传播打造IP产品 使其成为引流端口 市场接口 业态风口和形象窗口 [3] - 形成1+4形象IP矩阵 1是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主品牌 4是老家河南 天下黄河 华夏古都 中国功夫4张名片 [3] - 产品IP包括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清明上河园 万岁山武侠城为代表的景区IP 以银基旅游度假区 郑州记忆1952油化厂旅游休闲街区为代表的休闲度假产品IP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标识IP [3] - 系统盘点黄河文化 中原文明等资源 建立IP资源数据库 按核心IP+衍生IP+潜力IP分级培育 构建覆盖多领域的IP集群 [3] - 推动IP与科技深度融合 开发沉浸式体验馆 数字藏品等新业态 将IP元素植入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 推出IP主题酒店 文创商品 特色餐饮 [3] - 善用新媒体传播规律 联合头部流量平台打造IP话题挑战赛 邀请跨界达人开展IP体验官活动 让IP形象走进综艺 影视 游戏等场景 [3][4] - 策划IP主题季活动 如中国功夫嘉年华 黄河文化艺术周 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制造传播爆点 [4] 现代文旅产业体系构建 - 以郑汴洛安黄河古都群为牵引 打造产品一体 交通一体 营销一体的区域文旅发展共同体 [4] - 推动郑州沉浸演艺 剧本娱乐 研学旅行等新业态规模化 品质化发展 开封清明上河园 万岁山武侠城等景区文旅演艺提质升级 [4] - 建设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 中国剧本娱乐之都 提升安阳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品牌影响力 [4] - 深化文化 旅游和科技融合发展机制 拓展文旅+百业 百业+文旅融合发展机制 全面布局研学旅游 康养旅游 农文旅融合等业态项目 [4] - 发挥胖东来 蜜雪冰城等商业品牌的流量效应 在文商旅融合板块实现突破 [4] - 聚焦数字文旅 文化创意 景区游览 文旅演艺 游乐设备 展览展会等六大领域发力突破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4] - 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 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深度融合 强化人才等文旅产业要素支撑 [4] - 完善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优化文旅领域营商环境 [4]
榕江“村超”重启带动文旅经济 两年累计创收近200亿
长江商报· 2025-07-28 07:34
灾后重建与赛事重启 - 贵州榕江县"村超"足球赛在经历6月下旬两场特大洪灾后30天内完成球场重建与赛事筹备,以"感恩雄起"为主题重启20强村级联赛 [1] - 江苏企业捐赠8000平方米人造草坪,当地政府组织千余名群众昼夜施工,仅用半个月完成草皮铺设并同步修复跑道和看台 [2] - 7月25日重启后首个比赛日进行四场比赛,大河口村队虽因洪灾临时组建学生队伍参赛,仍展现榕江人不服输精神 [2] 感恩活动与文化融合 - 特邀国际足坛传奇巨星罗伯特·巴乔与罗伯特·卡洛斯参与"村超火炬"点燃仪式,中场表演融入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等非遗文化 [3] - 球场外设置280桌侗族长桌宴绵延一公里,款待3000余名救援人员,通过拦门酒与民族歌舞传递谢意 [3] - 灾后组织感恩大巡游,涵盖救援队、援建队、志愿者及洪灾中自发组建的厨师队、三轮车队等上千人队伍 [2] 文旅经济带动效应 - "村超"两年内为榕江县创造旅游综合收入近200亿元,网络浏览量突破1000亿次,成为现象级文旅IP [4] - 赛事重启后榕江县城酒店7月26日预订量达4457间(总5460间),携程平台搜索量涨幅超330%,酒店预订量单日增长105%创年度纪录 [4] - 铁路部门加开榕江至贵阳D6166次列车,当地开通高速口、高铁站至球场的免费接驳车服务 [4] 区域投资与基建升级 - 贵州榕江"村超"温泉小镇建设项目开工,预计总投资2.2亿元 [4] - 赛事推动榕江县从脱贫县跃升为GDP百亿县,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汇聚效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