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赋美乡村

搜索文档
 惠州博罗启动全域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室内固定放映点建设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4 16:39
当晚,活动现场公益放映了电影《长安三万里》。现场设置"点片箱"与线上投票渠道,实现"群众点 单、统一派单、放映点接单"的精准供片机制,让群众自主选择喜爱的影片。目前,部分室内固定放映 点配备了高清数字放映设备、LED银幕与专业音响系统,往日流动放映设备简陋、观影效果受限的问题 得到明显改善。 此外,博罗县计划2027年实现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室内固定放映点全覆盖,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光 影情暖博罗"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让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从"户外流动"转向"室内固定",是博罗县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 程",推动优质电影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探索。博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碧波表示,博罗县室内固 定放映点建设主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场馆等现有场馆设施,通过微改造、 软升级实现功能叠加,群众不再需要等待流动放映队的偶尔到访,而是可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享受 高质量观影服务,真正实现从"偶尔看得上"到"常态看得好"的转变。 这些转变,不仅提升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的观影体验,也丰富了现有场地设施的应用场景,使农村电影 公益放映点从"流动的星空"变成"暖心的客厅"。 10月23日晚,一场特别的 ...
 “村字号”为何接连涌现
 人民日报· 2025-10-22 10:29
"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激活乡 村文化内生动力"——不久前,中宣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 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广阔前景。一段时间以来,从"村BA""村超"到"村晚""村T",一 系列"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接连涌现,正是"文艺赋美乡村"的生动写照。 "村字号"为何接连涌现?乡村文化是从土地里孕育出的璀璨瑰宝,承载着绵延不绝的乡土情思。越 来越多村民在富足后向往充实的精神生活,人们渴望在乡村舞台上跳出对生活的热爱、唱出对家乡的自 豪。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是"村字号"得以涌现的深厚土壤。 "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意义不止于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文化兼具古朴底蕴与时 尚魅力,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独特资源。贵州"村T"时装秀让苗族百鸟衣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福建 长乐游神民俗则让傩戏元素与街头文化焕发新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持续延伸着乡村文化的价值链 条。 以乡村文化为基础,艺术IP的培育、文旅业态的创新,都可以成为"村字号"的下半篇文章,为乡村 发展注入内生动力。江西婺源深挖徽派建筑文化,融合田园风光 ...
 “村字号”为何接连涌现(新语)
 人民日报· 2025-10-22 05:47
"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意义不止于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文化兼具古朴底蕴与时尚魅 力,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独特资源。贵州"村T"时装秀让苗族百鸟衣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福建长乐 游神民俗则让傩戏元素与街头文化焕发新生。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持续延伸着乡村文化的价值链条。 以乡村文化为基础,艺术IP的培育、文旅业态的创新,都可以成为"村字号"的下半篇文章,为乡村发展 注入内生动力。江西婺源深挖徽派建筑文化,融合田园风光探索农文旅融合之路。文创主题餐厅、茶饮 店等新业态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陕西西安蔡家坡村则搭建起乡创空间与艺术实践平台,吸引高校师生 驻村创作,与村民携手共创,唤醒村民文化自觉,激发创作热情。 当乡村文化焕发新生,其"可参与、可收益、可传承"的特质逐渐构建起独特的乡土磁场。这股力量,不 仅让曾向往远方的年轻人重归故里,也凭借诗意田园与人文风情吸引城市居民追寻"向往的生活"。在双 向奔赴中,城市的资金、技术与人才等优质资源下沉,与乡村特色资源深度结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 持续动能。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文旅资源开发同质化、专业运营人才短缺等难题急需破解。 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农 ...
 “文艺赋美乡村”有哪些重点任务?两部门答问
 新华网· 2025-09-27 10:29
 政策出台背景 - 政策旨在发挥文艺力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根本遵循 [3] - 政策制定基于前期各地各部门在文艺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探索和丰富实践经验 [3] - 政策旨在解决当前乡村文化建设领域存在的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不足、基层文化人才缺乏、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3]   政策核心思路 - 政策指导思想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因地制宜、稳中求进、公益属性、共建共享 [4] - 政策核心思路包括注重优质内容供给,通过创作计划、扶持项目等推出一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4] - 政策思路涵盖搭建平台支持农民自主开展活动、赋能产业发展、传承文脉、壮大人才队伍五个方面 [4]   重点任务与目标 - 政策提出十项重点任务,涵盖文艺作品创作、文艺服务提供、群众文体活动支持、文艺工作者帮扶共建、乡村文化空间利用等方面 [5] - 重点任务包括赋能乡村产业发展、加强乡村学校美育工作、保护传承乡村文化、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等具体方向 [5] - 工作目标为到2027年底实现优质文化内容供给更加丰富,群众文艺活动更加多样,文艺赋能产业发展成效更加明显 [5]   工作要求与保障 - 政策实施要求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群众需求,发挥农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 [5][6] - 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和因地制宜原则,确保各项工作与乡村发展实际相匹配 [5][6] - 保障措施包括强化部署推动、加大资源保障、汇聚多方力量、加强宣传推广四个方面 [7]
 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 《“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答记者问
 新华社· 2025-09-27 05:57
问:请介绍一下《方案》的出台背景。 答:当前,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文艺日益成为推动乡村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 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多次就乡村文 化振兴进行系统阐释、专题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乡村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 二十大报告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 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对乡村 文化建设作出专门部署。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文艺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农民群众以前 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参与文艺的生产传播,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创作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 验,打开了文艺赋美乡村工作的广阔空间。但是,乡村文化建设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文化 产品服务供给不足、基层文化人才较为缺乏、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健全等。为更好发挥文艺助力乡村全面 振兴作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广泛调动全社会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 产业繁荣发展,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广 ...
 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答记者问
 新华社· 2025-09-26 21:52
问:《方案》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坚持因地制 宜、稳中求进,坚持公益属性、共建共享,围绕五个方面制定相关措施。一是注重优质内容供给。充分 利用创作计划、扶持项目、文艺奖项等创作推出一批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广泛开展文化惠民 活动、文艺志愿服务、学校美育工作,推动各类优质文化资源下沉乡村。二是注重搭建平台。用好各类 乡村文化空间,支持农民自主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帮助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三是注重赋能产业发 展。发挥文艺在提高农产品文化附加值、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质、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的独特 作用,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四是注重传承文脉。立足挖掘优秀农业文化深厚内涵,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乡村文化价值,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五是注重壮大人才队伍。发现、培 养、团结一批乡土文化能人,打造一支庞大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持续参与 乡村文化建设。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 近日,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 (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就《 ...
 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就《“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答记者问
 新华社· 2025-09-26 19:16
答:当前,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文艺日益成为推动乡村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力量。习 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 多次就乡村文化振兴进行系统阐释、专题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为乡村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提 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 兴规划(2024-2027年)》对乡村文化建设作出专门部署。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 索文艺助力乡村振兴路径,农民群众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参与文艺的生产传播,文艺工作者 深入乡村开展创作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打开了文艺赋美乡村工作的广阔空间。但是, 乡村文化建设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比如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不足、基层文化人才较为缺 乏、统筹协调机制不够健全等。为更好发挥文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作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广 泛调动全社会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中央宣传 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联合印发 ...
 文艺赋美乡村 激活内生动力
 人民日报· 2025-09-26 06:12
9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要求"推 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激活乡村文化内 生动力,促进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 近年来,"文艺赋美乡村"成为激活乡村全面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抓手。各地以文化为笔,在乡村大地描 绘出一幅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新画卷,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让农民既富"口袋"也 富"脑袋"。 从"送文化"到"种文化",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以前都是城里有啥演出,我们就跟着看啥,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点啥,剧团就演啥!"在陕西关中平原 的蔡家坡村,村民李大爷看着麦田里上演的秦腔表演,笑得合不拢嘴。这处由西安美术学院打造的"田 间舞台",是优质文化资源精准直达乡村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快速改善的同时,对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加迫切。 文艺赋能,政策先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服务 和产品供给";乡村振兴促进法将"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乡村特有 ...
 受权发布 |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
 新华社· 2025-09-25 15:39
《"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全文如下。 "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 为更好发挥文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作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制定本工作 方案。 一、总体要求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中国 文联、中国作协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并向各省级宣 传、农业农村、教育、文化和旅游、广电、文联、作协等部门发出通知,要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5.用好各类乡村文化空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广 场、礼堂、戏台、农家书屋等阵地,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文艺活动和文化服务,丰富空间内容,提升服 务品质。依托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民宿、旅游点等,打造一批嵌入式、开放式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创 新开展公共阅读、艺术普及等服务。提升乡村美育馆、乡村美术馆、作家书屋、村艺工坊、艺术家工作 室、写生创作基地等空间利用效能,汇聚更多优质资源,更好惠及农民群众。 6.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根据乡村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开展艺术服务,加强农产品包 ...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
 新华社· 2025-09-25 15:28
1.组织创作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乡村,创作反映和美乡村、美好乡情的 文学、戏剧、影视、曲艺、音乐、美术等作品。实施优秀微短剧创作扶持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 划等,组织创作一批反映新时代农村发展成就的文艺作品。发挥"群星奖"引领作用,推动基层文化单位 创作"三农"题材的群众文艺作品。开展移风易俗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及全国展演活动、"艺术点亮乡村"农 民优秀文艺作品征集等,激发乡村本土创作活力。适应农民群众文化消费新习惯,推出一批网络剧、网 络综艺等优质网络文艺作品。 2.开展农民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艺服务。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文化 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广电惠民服务提升行动、"送欢 乐下基层"、"与人民同行"文艺志愿服务、乡情艺术团走进乡村活动等,组织优质演出力量和服务资 源,精准对接农民群众需求,增强活动吸引力。面向农村老年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组织开展戏曲 演出、艺术普及等活动。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中 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