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
搜索文档
《Science》:中年男性发胖几乎成定局!真正原因竟然与新陈代谢无关
GLP1减重宝典· 2025-10-04 13:21
中年发福现象与普遍性 - 中年发福表现为腰围变粗,是普遍现象而非必然,但大多数人在30岁到60岁期间体重会逐渐上升 [6][7] - 数据显示美国人在21岁到55岁之间体重平均每年增长0.5到1公斤,女性在40岁至60岁期间体重平均每年增加0.7公斤 [7] - 中年减重比年轻时更为困难,即使饮食和运动量变化不大,体重也易增加且难以恢复 [7] 中年发福的健康风险 - 腹部堆积的内脏脂肪是导致多种代谢紊乱的重要隐患,会显著提升患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8] - 脂肪肝等健康问题是中年人关注腰围的主要健康因素,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更容易引发代谢类疾病 [12] 新陈代谢与中年发福的关系 - 2021年《科学》杂志研究澄清流行观点,指出20岁到60岁之间新陈代谢几乎保持稳定,没有明显下降 [9][11] - 新陈代谢的显著下降发生在60岁以后,每10年大约下降7%,90岁高龄者的日常能量消耗比50多岁的成年人低20%到25% [11] - 三四十岁时出现的中年发福与新陈代谢关系不大 [11] 脂肪堆积的生物学机制 - 年龄相关的脂肪增长主要依靠脂肪祖细胞产生新脂肪细胞,而不是原有脂肪细胞体积增大 [12][13] - 小鼠实验显示,雄性小鼠内脏脂肪组织中有超过80%的脂肪细胞是新生成的 [13] - 衰老过程激活了脂肪祖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能力,使其在中年阶段积极生成新脂肪细胞 [16] 新型干细胞CP-A的发现与作用 - 研究发现一种此前未曾描述过的年龄特异性脂肪前体细胞亚群CP-A,随年龄增长而大量出现 [17] - 白血病抑制因子受体信号通路对CP-A细胞生成新脂肪细胞并导致腹部脂肪增加起着关键作用 [17] - 人类样本研究同样发现CP-A细胞,中年人组织中数量显著增加,且生成新脂肪细胞能力极强,现象在男性内脏脂肪区域和40岁至65岁阶段尤为明显 [17] 未来研究方向与潜在干预 - 未来研究计划追踪动物模型和人类体内的CP-A细胞动态,并开发针对性地清除或抑制CP-A细胞的新方法 [17] - 针对CP-A细胞的干预有望成为应对年龄相关肥胖的新突破 [17]
除饱腹感外,司美格鲁肽也会直接影响新陈代谢?
GLP1减重宝典· 2025-09-27 12:11
药物作用机制新发现 - 新研究表明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等减肥药直接影响新陈代谢,而不仅仅是抑制食欲[4] - 传统观点认为GLP-1类似物通过让人感觉更饱、吃得更少来发挥作用[5] -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药物作用机制比单纯抑制食欲更为复杂[6] 临床试验关键发现 - 每天服用GLP-1药物24周的研究对象出现体重减轻和新陈代谢加快的现象[6] - 研究对象减重越多,其新陈代谢受到的影响就越大[7] - 研究开始时新陈代谢较慢的个体从治疗中获益最多[7] - 该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0人,由都柏林圣文森特大学医院的科学家领导[11] 新陈代谢机制分析 - 基础代谢率约占普通人每日能量消耗的70%[12] - 服用GLP-1类似物的个体新陈代谢活动增加,导致细胞消耗更多能量[12] - 新陈代谢更活跃的个体不费力气就能消耗更多能量,更难增重[12] 行业专家观点 - 研究负责人认为将新疗法简单理解为抑制食欲的观点过于片面[8] - 研究结果为肥胖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证明其复杂性远超"少吃多动"的预防措施[8] - 代谢活动增加是这些药物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尽管研究对象数量相对较少[14]
英媒:日本中银胶囊塔是失败的乌托邦吗?
环球时报· 2025-07-10 06:41
建筑设计与理念 - 建筑由140个预制胶囊公寓堆叠组成14层塔楼,每个胶囊公寓面积为10平方米,宽2.5米,进深4米,并配有一个窗户 [1] - 每个胶囊公寓可作为小起居室或办公室,多个胶囊公寓可互相组合形成更大空间 [1] - 建筑采用工厂预制部件并在现场组建的模式,每个胶囊公寓设计为可替换,以象征"新陈代谢"的建筑理念 [1] - 建筑出自日本激进派建筑师黑川纪章之手,于1972年在东京亮相 [1] 设施与市场反响 - 该胶囊建筑是当时最豪华的,每间房间配备浴室、折叠桌、电话和彩电等设施 [3] - 项目面世后广受好评,140间房很快销售一空 [3] - 销售火爆促使中银公司规划建设一座双子楼 [3] 项目发展与终结 - 1973年国际石油危机导致建筑成本飙升,打破了黑川的胶囊梦 [3] - 黑川最初设想每25年更换一次胶囊公寓,但自落成后没有一个胶囊被替换过 [3] - 建筑在2022年被拆除,存续时间达50年 [3] -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人指出,在建筑平均年龄15到20年的东京,该塔楼却50年屹立不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