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反制技术
搜索文档
无人机“黑飞”导致航班延误取消
南方都市报· 2025-08-01 07:14
无人机“黑飞”安全挑战 - 无人机“黑飞”事故频发,影响航空高铁运行、造成人员伤亡,并被用于诈骗走私等犯罪活动,引发公众对人身和公共安全的担忧 [2] - 截至2024年底,全行业无人机注册用户达161.9万,注册无人机共217.7万架,较2023年增幅达98.5% [5] - 2017年至2024年间,成都、昆明、重庆、南京、天津、乌鲁木齐等多地机场发生无人机“黑飞”干扰民航安全事故 [5] - 2020年8月至2025年7月间,仅“农林植保”领域有公开记录的无人机伤人事件就达15起 [6] - 无人机在俄乌战争中展现的战略突破能力,使其对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公共安全带来极大挑战 [6][7] 监管体系与政策动向 - 国家发改委强调抓紧建立低空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要求加快推动无人机“一机一码”、全面落实实名登记 [2][3] - “无安全,不低空”成为共识,业内呼吁建立防御和监管体制以守住安全底线 [4] - 操作者需实名登记无人机、办理飞行许可并在指定区域飞行,紧急任务需向空中管理机构和公安机关报批报备 [8] - 2024年4月7日,中央空管委正式将“无人机反制技术”纳入全国低空安全监管体系,构建“技术防控+制度约束”的立体化监管模式 [11] 反无人机行业市场前景 - 未来39类行业包括机场、高铁、地铁、水利等领域均需部署无人机防御设备,应用场景广阔 [11] - 全球无人机防御系统市场预计在2030年达到5000余亿元,城市低空管理系统市场份额至2030年将达3000亿元左右 [11] - 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反无人机”民营企业仅有二三十家,行业仍以军工企业为主 [12] - 市场主流防御设备具备探测、干扰、诱骗功能,但面临研发能力不足、迭代更新慢的挑战 [12] - 未来便携、操作简单、能实现多功能探测诱骗驱离且能远距离探测干扰的设备将在市场中占据优势 [12] 行业发展困境与建议 - 无人机防御监管设施难以迅速铺开,受限于技术更迭速度和大规模建设的经济成本 [12] - 低空安防领域头部民企目前仍然盈利有限,企业和政府应理性对待低空领域发展 [13] - 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完善监管标准,明确部门职责,解决多头管理问题 [13] - 提升无人机防御和安全监管水平需政府重视和扶持,民营企业尤其需要国有资本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13]
产业链乘风而起 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创新要素“荟萃”
上海证券报· 2025-07-25 02:58
展会概况 -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吸引近300家企业参加,现场人潮涌动,eVTOL企业展台尤为火爆 [2] - 展会聚集产业链企业、金融和保险机构,促进行业交流与融合,突出展示低空经济全要素 [2] - 各方对低空经济全要素的重视反映行业发展新趋势,技术创新与政策措施、技术手段、基础设施同步推进 [2] 产业链合作与产品 - 云路复材与小鹏汇天达成合作,共同研发飞行汽车轻量化碳纤维复合材料,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 [2] - 天成自控获得EASA和FAA双重适航认证,为空客、波音供应商,其eVTOL航空座椅重量仅八九公斤 [3][4] - 吉利旗下沃飞长空与富维股份达成战略合作,发布eVTOL产品AE200的"智能灵动舱" [4] 技术发展趋势 - eVTOL航空座椅处于研发阶段,预计未来一两年头部企业将获适航证,量产仍需时间 [4] - 航空座椅技术门槛高,普通厂商因缺乏碳纤维加工等技术难以进入,天成自控已获峰飞、沃飞长空订单 [4] - NSK轴承开发eVTOL用燃气轮发电机轴承,已应用于成熟无人机,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 [4] 市场需求与挑战 - 无人机制造商需求集中在轻量化、低功耗、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未来业务发展潜力大 [5] - 无人机反制技术随产业蓬勃发展,市场迅速扩大,鉴真防务布局广泛但海外业务较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