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感

搜索文档
焕新!工业遗存变身城市新景
西安日报· 2025-06-05 12:06
时光文化公园一角。 多元业态构建消费新场景 老厂区变身城市生活"秀场" 近年来,西安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方面有诸多有益探索。以新形式让旧厂区"复活",重拾城市记忆…… 近日,在西安国营第一钟表机械厂旧厂区遗址上新建的时光文化公园正式开放,作为我市又一城市更新项 目,将工业遗存与现代功能相结合,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公园开放以来,已吸引大批市民前往探 访。 以时区创新划分园区 用现代方式演绎旧时故事 旧时的水塔换装后依旧高耸入云,斑驳的老厂房建筑焕然一新……6月3日,记者来到位于雁塔区丈八东 路上的时光文化公园探访时看到,曾经的西安国营第一钟表机械厂旧址已焕发新生,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穿梭 其间。 在众多适合"打卡"的工业元素中,最受欢迎的是一座高高耸立的大型水塔,也是公园内最引人注目的标 志性建筑。 "这塔可是钟表厂的老伙计,现在裹着'新衣裳',反倒多出些说不出的韵味。"看着改造后的时钟水塔, 家住丈八东路附近的居民张师傅欣喜地说。 "眼前所能看到的,都是在原址上改建而成的。这处大水塔就是当年的工业遗存。我们以艺术装置的形式 对其进行提升改造,加入'时钟''沙漏'的概念形象,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时光沙漏,这与项 ...
绵延之河,时间是否只是空间的倒影?
钛媒体APP· 2025-05-26 19:47
人脑时间感知机制 - 人脑对时间的感知主要依赖外部规律运动(如时钟齿轮、日月移动)产生的运动痕迹,而非内部时钟[1] - 神经科学家David Robbe提出时间感知是通过与周围世界互动及行为产生的,而非脑内固有机制[1] - 该观点基于啮齿动物行为实验和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思想重新审视[1] 亨利·柏格森的时间哲学 - 柏格森提出"绵延"(durée)概念,认为真实时间是连续、不可分割的流动,与可量化的空间化时间不同[26][27] - 他强调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本质区别,提出"生命冲动"(élan vital)概念,但被误解为活力论[15][16] - 柏格森与爱因斯坦关于时间本质的辩论显示哲学与科学在时间理解上的分歧[6][8] 大鼠时间感知实验 - 实验设计让大鼠在跑步机上7秒到达奖励区,但动物发展出刻板运动序列而非真正时间感知[17][18] - 80%大鼠形成"等着跑"或"跑-等待"的固定行为模式,显示其依赖空间化运动而非时间测量[20][21] - 实验结果表明动物通过动作而非内部时钟来完成任务,验证了柏格森的时间空间化观点[22][23] 时间感知的神经机制 - 传统观点认为大脑有内部时钟(如纹状体、基底神经节)负责时间表征,但新研究质疑这一假设[17][30] - 时间感知可能源于运动系统协调而非专门的时间表征区域[37][38] - 人类将内在变化与外在规律(如钟表)联系的能力是时间测量的关键[37] 人工智能与时间感知 - 人工智能系统缺乏"绵延"体验,其时间处理是离散化、可暂停的,与生物系统本质不同[42][43] - 自动驾驶等系统依赖精确时钟时间而非主观时间体验[44] - 生命系统因代谢需求而重视时间,但AI系统中时间并不重要[45] 科学与人文的交叉 - 神经科学可以从哲学(如柏格森思想)中获得实验设计和方法论的启发[48] - 艺术和文学提供科学无法完全捕捉的主观时间体验视角[47] - 跨学科交流有助于提出更本质的科学问题,避免陷入术语迷宫[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