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与可持续平衡

搜索文档
当降费不再是惠民保“主流”
北京商报· 2025-09-23 00:18
惠民保不再把"降费"作为主打的背后,是持续的"内卷式"降价或已接近天花板。 从市场与经营逻辑来看,长期的低价策略容易导致逆选择与"死亡螺旋"。低价吸引高风险参保、赔付上 升、保险公司被迫惜赔或退出,最终伤害参保者利益。"连续多年内卷之下,惠民保保费降价空间下 降,为进一步提升产品吸引力,各地区从优化产品获得感、分类升级保障方案角度去迭代产品,这也是 惠民保'坚守商业属性,遵循保险规律'的体现。"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表示。 对于保费下降空间越来越小的原因,李文中也表示,一是,惠民保要不断改善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以保障 运行的可持续性,保障范围就不能过窄,责任不断扩容导致成本上升;二是,惠民保本质上是一种商业 保险,需要遵循商业逻辑,避免持续亏损;三是,离不开《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 知》对保险公司经营行为的引导与规范。 今年7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城市商业医疗险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调,城市商业医疗险 要"遵循风险对价原则,实现差异化定价"。要求城市商业医疗险突出普惠定位,坚守商业属性。 保费下降空间减小并非是市场失去"温柔"的一面,而是产品设计必须在"普惠"与"可持续"之 ...
四地惠民保来袭,降费不再是“主流”
北京商报· 2025-09-22 21:28
整体而言,2026年度的惠民保升级迭代几乎都在同一条轴线上推进,如通过扩大特药目录、降低理赔门槛、增加门诊与健康管理服务以及为连续参保家庭提 供优待,来提升"用得上""感受得到"的获得感。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惠民保的保费下降空间正在消失?在逐步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背景下,惠民保如何为更广泛群体提供稳定、可预期的风险保障, 同时实现可持续运营的目标? 从降价走向保额与服务升级 多地2026年度的惠民保已在酝酿中,部分产品提前透露了产品升级方向。9月22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2026年度的惠民保产品中,以降费、保费不变为 宣传点或卖点的产品寥寥无几,取而代之的是保障扩容、特药升级、健康管理服务增强以及针对续保用户的优惠措施。 以海南"惠琼保"为例,2026版继续推出4种保障方案,年缴保费最低59元起。同时,在责任和服务上做了多项升级创新,建立免赔额动态调节机制、家庭参 保优待加码、将特药目录扩容到115种,并在指定医院试点"一站式结算",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惠琼保'"即时结算。 在江苏,这一思路同样明显。2026年度的江苏"医惠保1号"把"基础版"和"升级版"做出明显区分:"升级版"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