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战

搜索文档
外卖巨头集体告别价格战!美团、饿了么、京东同日发声抵制恶性竞争
搜狐财经· 2025-08-02 12:21
行业转型背景 - 外卖行业持续数月的补贴大战在2025年落下帷幕 四大平台美团、饿了么、淘宝闪购和京东罕见同步发布声明 共同抵制恶性竞争 标志着行业进入"价值战"时代 [1] - 监管部门7月18日对饿了么、美团、京东进行约谈 要求严格遵守《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这是继5月份约谈后的又一次行动 直接促使平台重新审视竞争策略 [1]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专家指出 这场转型是行业自律和对监管导向的积极回应 [1] 恶性竞争后果 - "0元购"、"1分购"等极端补贴活动严重压缩平台和商家利润 部分活动中商家利润空间几近消失 2025年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2] - 骑手接单量激增导致工作强度大幅提升 服务质量下降 消费者体验受损 十多个省市餐饮行业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停止"内卷式"竞争 [2] 平台转型举措 - 美团承诺不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 保障商家自主定价权 杜绝选择性补贴 将竞争焦点转向"比服务"和"比品质" [4] - 饿了么和淘宝闪购建立专项治理机制和兜底赔付 杜绝"0元购"等非理性促销 升级配送体系网络效率 创建"用户保障"体系 [4] - 部分城市奶茶补贴从"1分购"调整为"满20减8" 商家实收比例提升至60%以上 [4] 行业新变化 - 2025年"立秋奶茶季"淘宝闪购推出透明优惠活动并邀请明星代言 饿了么联合奈雪的茶、星巴克推出"品质套餐补贴" 强调品质优先 [6] - 淘宝闪购将针对社区便利店推出"零佣金试点" 加大对中小商家扶持力度 [6] - 订单不再集中爆单 配送时间更合理 投诉减少 商家摆脱赔本赚吆喝困境 [8] 长期发展规划 - 淘宝闪购计划三年内培育10万家数字化示范商户 饿了么推出绿色包装补贴专项基金 [9] - 饿了么升级配送网络 淘宝闪购打通线上线下货盘 提供"电商低价 即时配送"服务 [9] - 美团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服务体验改善、商户经营支持、骑手权益保障、科技创新和国际竞争中 京东强调打造差异化特色菜品提升服务质量 [9] - 2025年第二季度用户复购率同比提升 印证行业转型正确性 [9]
“外卖大战”,谁是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7-22 11:01
外卖行业价格战现状 - 外卖平台近期放出大额无门槛红包和优惠券 部分商品甚至推出"0元购"活动 行业价格战持续升温 [2] - 行业竞争从"卷不动"升级为"杀疯了"状态 出现系统宕机 商家爆单等极端现象 [2] - 即时零售推动消费场景向即时性转变 形成万亿级蓝海市场 电商平台开始跨界切入外卖领域寻求高频流量 [2] 互联网行业竞争模式分析 - 当前竞争模式延续共享经济时代打法:砸钱引流 跑马圈地 赢家通吃 最终形成垄断格局 [3] - 共享单车行业曾经历0 5元 半小时的价格战 2024年多地价格已上涨至5 5元 小时 用户反映出现"价格刺客"现象 [3] - 网约车 共享充电宝等行业均呈现相似发展路径 预示外卖行业可能面临相同发展轨迹 [3] 行业竞争参与方影响 - 骑手在算法调度下高强度工作 普遍缺乏五险一金保障 8小时工作制难以实现 [4] - 小商家面临系统崩溃风险 部分门店因"0元免单"订单激增被迫临时闭店 [4] - 商家单量暴涨但利润被压缩 便利店凌晨仍需卸货 夫妻店营业至午夜才能结算 [4] - 消费者短期享受补贴红利 但参照共享充电宝价格从1元 小时涨至2元 30分钟的先例 长期可能面临价格回调 [5] 行业转型方向 - 破局关键在于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需重构行业评价体系 [6][7] - 建议推行"全职+众包"双轨制 为骑手提供社保保障 提升劳动者尊严 [7] - 通过供应链整合降低损耗 智能算法动态调整佣金 严格食品安全管控等方式构建健康生态 [7] - 理想状态应实现商家合理盈利 骑手规范作息 消费者放心购买的共赢局面 [7]
10116家!连云港“胖东来”时代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7-18 22:32
行业转型趋势 - 连云港超市行业从传统商品销售转向体验式消费模式,以家得福、保真为代表的本土超市5年内从7235家增长至10116家[4] - 行业调改方向对标胖东来、盒马鲜生等头部企业,核心目标是争夺消费者[5] - 场景化体验升级使超市功能从购物场所扩展为生活休闲空间,增设便民角等服务设施[9] 商品结构优化 - 家得福双盛花园店淘汰同质化滞销品(如月销不足的饼干),引入网红零食、进口食品等年轻化商品[7] - 果蔬区SKU显著增加(如南瓜品种从2-3种增至7-8种),推出预包装净菜并配备溯源二维码提升便利性[7] - 商品迭代使主力客群从50岁以上转变为25-45岁人群,消费画像变化驱动调改[7] 市场竞争格局 - 连云港超市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家(含便利店),行业竞争从价格战升级为价值战[9] - 家得福双盛店单日客流达2.4万人次,显示消费者对体验优化店的偏好[9] - 电商冲击下(如洗衣液价差5元),超市强化生鲜新鲜度、即时消费等线下优势应对[11] 区域扩张策略 - 调改率先覆盖年轻人口密集的市区,县区因中老年客群占比高暂缓全面升级[12] - 通过供应链渗透将市区热销品(网红零食、预包装净菜)导入县区门店,渐进式培养消费习惯[14] - 中央工厂体系支撑商品下沉,计划未来扩展至家政服务、亲子活动等生活服务场景[14]
乐见平台经济破“卷”重生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10
内卷式竞争的定义与表现 - 内卷式竞争表现为平台企业通过极端价格战争夺用户 包括"百亿补贴"、"限时秒杀"等手段 导致行业被迫减配置降成本 [1] - 典型现象包括3 99元包邮菜刀 1 9元秒杀T恤等超低价商品 实际质量与价格同步下降 [1] - 商家陷入"流量焦虑"与"增长焦虑" 通过"手动比价"、"自动调价"等机制将价格战推向极致 [1]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影响 - 新修订法律明确禁止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价销售 并规定处罚措施 [2] - 旨在切断内卷式竞争对价格信号的扭曲 推动平台经济回归理性竞争轨道 [2][3] - 案例显示福建漳州食品企业为参与低价促销 将小蛋糕鸡蛋含量从30%降至不足10% [2] 健康低价与畸形低价的区别 - 畸形低价源于商家被平台规则裹挟 以牺牲利润和服务为代价 最终导致质量下降或退出市场 [2] - 合理低价应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效应、供应链优化实现 能同时保障商家利润与消费者利益 [1][3] - 法律修订后行业竞争重心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促进性价比商品而非劣质低价品涌现 [3] 行业竞争模式转变方向 - 平台企业需停止"赛车式"内卷竞争 避免陷入不敢停机的非理性状态 [2] - 未来购物车将减少超低价劣质商品 增加真正高性价比产品 [3] - 破"卷"目标在于推动行业向上发展 而非通过降质降价向下内耗 [2][3]
【独家专访】对话蛋挞超级大单品背后的创始人:全球蛋挞未来最大B端品牌也许是我们
东京烘焙职业人· 2025-06-25 16:30
公司定位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于蛋挞品类,定位为中高端市场专业引领者,10余年深耕挞类产品研发与创新[1][7] - 在中国蛋挞市场年规模300亿元中,公司在中高端烘焙饼店市场占有率超70%,年产能突破10亿枚[4][8] - 采用"小众策略",仅聚焦25%的高品质需求市场份额,目标客户为头部烘焙品牌[9][12] 产品与技术优势 - 研发投入超销售额3%,拥有两代技术储备,产品迭代周期仅18个月,显著快于行业2-3年的产线建设周期[24][26] - 独家推出可复原冷冻蛋挞技术,挞液采用四合一配方(牛奶/稀奶油/鸡蛋/白糖),原料选用进口小麦芯粉/新西兰奶源[19][21][22] - 通过冷冻复原技术提升产品稳定性,并与茶饮品牌合作开发创新口味(如西藏青稞挞心)[27] 客户合作与供应链 - 服务好利来/鲍师傅等头部品牌,合作后客户门店蛋挞销量翻数倍,差评率极低[13][16] - 自建冷链系统,从武汉中心仓辐射全国,物流成本高于行业但保障品质[29][30] - 筛选客户标准严格,要求具备冷链能力与品质追求,拒绝价格导向合作[9][17] 行业洞察与未来规划 - 中国烘焙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将向消费升级转型,蛋挞品类将拓展至早餐/下午茶等多元场景[7][34] - 2025年启动出海计划,首站韩国/新加坡,目标成为全球蛋挞标杆[42] - 持续聚焦B端市场,通过两个在建工厂扩大产能,明确不涉足C端但助力客户打通终端[35][36] 商业模式与财务策略 - 因原料成本高企(黄油占比高),利润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 - 短期无上市计划,主要依赖自有资金与银行融资支持扩张[37]
618电商平台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即时零售全品类爆发重构消费效率
搜狐财经· 2025-06-19 22:05
促销规则与消费趋势 - 促销规则简化成为主流,平台普遍取消"跨店满减"等繁琐玩法,转向直接降价或立减 [1] - 超长促销周期持续约39天,消费者决策时间更充分,避免冲动囤货 [1] - 消费两极化趋势显著,基础刚需品类稳中有升,千元级电子产品和高端消费品需求旺盛 [3] - 消费者偏好直降+叠加补贴的简化优惠方式,减少满减、凑单的复杂操作 [6] 即时零售与场景多元化 - 即时零售从日用百货延伸至数码、家电、美妆、服饰等全领域,实现全品类爆发 [1] - 品牌通过"门店自提+即时配送"组合提升渗透率,重构消费效率 [1][4] - 美团首次参加618,即时零售比重提升,物流时间提升为小时达 [3][6] - 即时零售以"分钟级履约"重塑效率标准,"即时满足"正取代囤货式消费 [4] 平台竞争与生态协同 - 平台竞争从价格战转向生态协同,流量分配机制从"价低者得"转向"优者多得" [1] - 京东加码布局外卖、酒店等赛道,阿里通过淘宝闪购加码即时零售 [1] - 各大电商平台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注重直减优惠、售后保障、履约效率 [5] - 平台淡化GMV绝对值比拼,转而强调"高质量增长"和用户增长 [5] 直播电商与内容营销 - 直播与内容电商主导流量格局,头部主播与品牌自播矩阵分流传统货架流量 [3] - 国货美妆、3C品牌借内容营销实现弯道超车 [3] - 淘天的AI技术全链应用和京东百度数字人直播成为亮点 [3] AI技术与全链路赋能 - AI工具成为商家提效核心,AI类商品和AI销售技术应用大放异彩 [1][3] - AI全链路赋能,大促走向常态化运营,电商节从"狂欢"转向"长效价值深耕" [4] - 京东、淘天与小红书合作,实现互联互通的全域营销 [3] 国货品牌与进口跨境电商 - 国货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但进口跨境电商消费热潮增加 [6] - 京东全球购推出"门店保税展示+跨境电商+骑手配送"业务模式,提升消费体验 [6] - 国潮IP、宠物、户外装备、智能家电等细分赛道爆发 [6] 促销周期与消费热情 - 超长促销周期过度透支消费潜力,后期活动缺乏吸引力导致用户"审美疲劳" [9] - 平台玩法同质化严重,满减、预售等传统机制难以激发参与热情 [9] - 日常"电商小节"层出不穷,大促吸引力被稀释 [9] 商家与平台问题 - 部分商家沿用"先涨后降"套路,加剧消费者对低价促销的信任危机 [7] - 流量资源向头部集中,中小商家获客成本攀升,平台生态公平性面临挑战 [7] - 产品质量问题、投流成本高企、收货信息泄漏等问题仍存在 [8]
零跑C16推新五座版本,继续扩张20万级家庭SUV版图
钛媒体APP· 2025-06-19 20:18
产品升级与定位 - 2026款零跑C16推出"顶配不加价"策略,在新能源车市价格战中逆势推出家用SUV [2] - 新增5座版本提供"越级配置":2米电动纯平大床、1663L可拓展后备厢、15.6英寸后排屏幕、21扬声器音响系统等,针对年轻家庭用户高阶需求 [2] - 6座版本深化MPSUV理念,通过滑轨座椅、电动上下车、阶梯式三排布局等解决传统6座SUV第三排实用性不足痛点 [2] 智能化与动力系统 - 标配高通8295智能座舱芯片与Leapmotor OS 4.0 Plus系统,集成双大模型语音系统,配备7.1.4杜比全景声系统 [3] - 智能驾驶搭载28个感知硬件和骁龙8650芯片,支持27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3] - 纯电版搭载81.9kWh电池组,CLTC续航630km,支持800V高压平台,30%-80%充电仅18分钟 [3] - 增程版配备38.7kWh电池,纯电续航280km,综合续航1150km [3] 市场表现与竞争策略 - 公司累计交付量突破80万辆,2025年前五个月交付17.4万辆,5月单月交付4.5万辆 [3] - C16累计销量突破7万辆,占据20万元内6座SUV市场70%份额 [3] - 产品策略主打"同级唯一",通过配置优势制造感知溢价 [4] - 当前面临品牌力与渠道覆盖不足的挑战,智能驾驶方案需市场长期验证 [4] 战略转型与未来展望 - 2026款C16推出标志公司进入"价值战"第二阶段竞争 [5] - 需将C16成功经验转化为更多车型的产品方法论 [5] - 海外市场能力验证将影响公司在智能电动市场的长期位置 [5]
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60天!多家上市公司回应影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21:46
行业政策背景 - 17家重点汽车企业承诺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工信部表示支持该承诺 [1] - 该政策旨在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生态,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 - 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压力传导至产业链,出现账期加长、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 [1] - 行业原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平均达182天,远超国际车企90天水平,部分企业账期超240天 [2] 政策影响分析 - 有助于改善产业链中小企业现金流,稳市场主体和就业 [2] - 是"反内卷"重要组成部分,强制整车企业微观去杠杆,降低价格战能力 [2] - 有望推动行业从"价格战"向"价值战"转型 [2] - 缓解供应商资金压力,提升周转效率,使其有更多资金投入研发生产 [2] - 26家上市公司回应称政策有助于提升供应链资金流转效率,降低有息负债规模 [2] 上市公司具体反馈 - 振邦智能:推动产业链资金流动更高效健康,改善资金周转状况 [4] - 徕木股份:长期有利于优化产业链生态和改善零部件企业现金流 [4] - 慧翰股份:账期缩短对公司有正向影响 [3][4] - 震裕科技:减少应收账款占用,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4] - 华菱钢铁:改善汽车板业务现金流,提升资金周转效率 [5] - 四维图新:促进经营现金快速回笼,减少资金占用 [5] - 珠海冠宇:缓解应收账款压力,释放现金流,降低财务费用 [5] - 博俊科技:降低应收账款规模,提高资产周转率,增强运营能力 [6] - 优利德:优化产业链生态,改善现金流 [6] - 国机汽车:零部件业务占比小,影响甚微 [6] 政策实施挑战 - 旧有账期惯性难打破,部分车企原账期超170天 [7] - 数字化转型和流程优化对中小企业实施难度大 [7] - 行业信用体系不完善,缺乏监管与惩戒机制 [7] - 供应商与车企在"交付之日起60天"与"行业惯例"理解可能存在差异 [7]
“价格战”后,车企驶向“价值战”
大众日报· 2025-06-17 10:5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汽车行业面临价格战与技术升级的双重压力 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下滑 2024年行业利润率仅4 3% 2025年Q1进一步降至3 9% [3] - 2023年全国227款车型降价 新能源汽车平均降价1 8万元 降幅超9% 5月头部车企掀起新一轮价格战后 港股A股汽车股全线下跌 [3] - 4月末全国乘用车库存达350万辆 其中新能源车库存85万辆 均为近年峰值 高库存压力迫使企业降价销货 [4] 价格战成因分析 - 产能溢出与高库存是价格战主因 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及电池新国标实施加剧库存压力 [4] - 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成本下降 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60万元/吨降至目前6万元/吨 电池占整车成本约40% 成本降低为价格战创造条件 [4] - 车企构建专属供应链管理体系 省去中间商费用 进一步摊薄成本 [4] 价格战负面影响 - 价格战导致供应商货价被压低 回款周期延长 利润微薄甚至亏损 [5] - 消费者对低价低质产品存疑 担心续航 智驾等性能不足 影响购买决策 [5] - 新车价格波动导致二手车保值率下降 抑制二手市场活跃度 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 [6] - 现金流压力迫使车企减少研发投入 转向外部供应商合作 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6] 技术升级与服务创新 - 行业共识转向以技术和服务为核心的"价值战" 华为尊界S800展示无人代客泊车功能 比亚迪推出1000kW兆瓦闪充技术 [7] - 红旗与小鹏展出飞行汽车(eVTOL)等创新产品 技术突破成为车展焦点 [7] - 比亚迪腾势提供跨省上门试驾 免费接送维修车辆等高端服务体验 [8] 产业链转型与出海策略 - 宁德时代建设全球首个高比例绿电零碳产业园 潍柴集团下线首台刀片磷酸铁锂电池产品 [11] - 魏桥与极石汽车合作研发铝占比50%的车身 预计提升续航10%并减少碳排放 [11] - 车企通过出海寻找新增长点 如五菱宏光MINIEV在东欧农村市场受追捧 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12]
被“玩坏”的终身质保能帮车企重拾份额吗?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7 09:15
行业产销数据 - 1~5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累计完成1282.6万辆、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10.9% [2] - 行业面临无底线价格竞争问题,中央及行业组织呼吁反"内卷" [2] 车企终身质保政策 - 广汽丰田推出全系5款车型(凯美瑞、汉兰达等)终身质保,覆盖发动机、变速器、混动电池,权益价值8000元 [2] - 一汽-大众为旗舰SUV揽境、揽巡提供整车终身质保,后续扩展至全系燃油SUV,覆盖十大核心系统 [3] - 上汽大众途昂Pro推出终身质保后,3月订单量达6500辆,70%用户选择顶配车型,4月扩展至全系燃油SUV [3] - 理想汽车针对理想ONE车主推出终身质保"接力计划",零跑汽车将"三电"终身质保覆盖全系用户 [4] - 奇瑞新能源2019年首创"三电"终身质保,2023年扩展至全系整车终身质保 [4] 车企战略与行业观点 - 一汽-大众表示终身质保旨在以"品质升级"取代"价格内耗",提升用户忠诚度 [5] - 罗兰贝格认为终身质保体现车企从产品定价转向全生命周期定价,从"卷价格"转向"卷价值" [5]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指出权益类优惠可缓解车企当前经营压力,成本在未来3~5年逐步释放 [6] - 行业平均用车年限5~7年,终身质保实际覆盖期有限,同时可提升4S店售后产值 [6] - 整车终身质保可降低拥车成本,优化二手车残值2%~3%,但对价格敏感用户吸引力有限 [7] 消费者反馈与问题 - 终身质保常附带苛刻条件(首任车主、非营运、指定4S店保养等),上汽大众明确排除易损件 [8] - 消费者抱怨4S店保养成本高,部分门店无M站资质导致质保失效 [9] - 存在宣传与实际不符问题,如电池衰减不保、核心部件未覆盖等 [9] 车企改进措施 - 一汽-大众配套推出"保养增值计划",延长保养周期并提供7折优惠,单次成本降至470元 [10] - 上汽大众通过终身质保倒逼供应链升级,强化工艺一致性和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