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舱

搜索文档
李书福「豪赌」印奇
第一财经· 2025-10-20 07:17
公司背景与转型历程 - 公司前身为因债务问题司法重整的ST力帆 在引入吉利控股后更名为力帆科技 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于2024年7月通过其控股公司受让原力帆科技19.91%股份并于同年10月出任董事长 公司于2025年2月更名为千里科技以体现向AI+车的转型 [1][4] - 在印奇加入后的一年内 公司在智驾和AI+车等概念加持下市值上涨近2倍 [1]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 [1] 业务与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上半年 公司主营业务仍为汽车和摩托车 汽车板块收入占总收入的62.71% 摩托车收入占比超30% 两者制造及销售合计占各年度期间总收入85%以上 [4] - 公司转型方向的智驾 智舱和Robotaxi业务尚未产生任何收入 [1][4]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41.84亿元 同比增长40% 归母净利润为0.31亿元 同比增长19% 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4亿元 同比下降903.91% 扣非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因新增智能汽车座舱操作系统研发导致研发投入增加等因素 [10] 与吉利的关系 - 吉利及其联属人士是公司最大供应商及最大客户 2025年上半年有33.2%的收入来自吉利系 从吉利系采购的金额占比达29.7% [2][3][4] - 公司与吉利汽车合资成立睿蓝汽车 分别持股55%和45% 主销微型电动车和A0级燃油SUV [4] - 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 吉利系智驾业务全部整合至千里科技的附属公司千里智驾 意味着吉利将智驾业务发展押注于印奇 [5] 研发投入与财务压力 - 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长 2022年 2023年 2024年分别为0.9亿元 2.1亿元 4.1亿元 2024年上半年和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8亿元和2.9亿元 [10] - 智驾和Robotaxi是高研发投入且回报周期长的行业 预计研发费用将维持高水平 但投资可能无法产生预期回报 增加营运不确定性和业务风险 [10] - 2025年6月刚成立的千里智驾将于2025年10月15日起合并入账 在业务导入存在时间差的前提下 预计给公司四季度带来盈利压力 [11] 行业竞争与市场挑战 - 智驾行业市场格局不断收敛 第一梯队华为 Momenta 地平线 大疆已占据相当大市场声量 [1][7] - 智驾被视为高度标准化 高门槛 高投入的产品 产业从百家争鸣到存活企业越来越少 决赛圈将继续淘汰 [7] - 作为行业新玩家 公司面临如何利用AI经验突围 其智驾方案若不能媲美第一梯队会否被吉利抛弃 以及背靠吉利在开拓外部客户时可能面临类似华为车BU的"灵魂论"顾虑等关键问题 [8][9]
李书福“豪赌”印奇
第一财经· 2025-10-19 19:38
公司背景与转型 - 公司近五年完成从司法重整的"ST力帆"到引入吉利后的"力帆科技",再到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加入后更名为"千里科技"的资本蜕变 [3] - 在印奇加入后一年内,受智驾和"AI+车"概念加持,公司市值上涨近2倍 [3] - 公司于2025年10月16日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披露近700页申请资料 [4] 业务与财务现状 -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仍为汽车和摩托车,汽车板块收入占总收入62.71%,摩托车收入占比超30% [7] - 公司智驾、智舱和Robotaxi业务尚未产生任何收入 [3][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为41.84亿元,同比增长40%;归母净利润为0.31亿元,同比增长19%;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下降903.91% [13] 客户与供应商依赖 - 公司与吉利深度绑定,上半年33.2%收入来自吉利系,29.7%采购金额来自吉利系 [6][7] - 公司与吉利汽车合资成立睿蓝汽车,分别持股55%和45%,主销车型最高价不到6万元 [7] - 吉利系智驾业务自今年下半年起全部整合至千里科技的附属公司千里智驾 [8] 研发投入与财务压力 - 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长,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别为0.9亿元、2.1亿元、4.1亿元;2024年上半年和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1.8亿元和2.9亿元 [12] - 扣非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因新增智能汽车座舱操作系统研发导致研发投入增加 [13] - 千里智驾的财务业绩自2025年10月15日起合并入账,预计给公司四季度带来盈利压力 [13] 行业竞争与市场挑战 - 智驾行业市场格局不断收敛,第一梯队"地大华魔"已占据相当大市场声量 [3] - 智驾行业被视为高度标准化、高门槛、高投入的产品,产业正从百家争鸣进入淘汰阶段,存活企业越来越少 [10] - 作为行业新玩家,公司面临如何利用AI经验突围、吉利基盘依赖以及作为第三方开拓非吉利客户的挑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