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竞争
icon
搜索文档
商家和消费者,不再“独宠”大众点评
搜狐财经· 2025-10-17 00:35
平台竞争格局演变 - 餐饮商家不再单一依赖大众点评,营销选择趋于多元化,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及小红书成为重要渠道[2][3] - 2023年到店餐饮业务线上化渗透率约为10%,市场空间广阔[3] - 美团到店业务通过商家供给和点评体系形成壁垒,但平台对商家和消费者没有独占性[3] 商家营销策略分化 - 不同规模与类型的商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平台:精致小店倾向小红书分享日常以积累精准熟客[4],三四线城市餐厅因本地人际关系圈强大而更依赖抖音、小红书[6] - 商家营销意识普遍提高,但预算收紧,更注重投入产出比,倾向于精打细算[8][9] - 部分商家采用“买手店模式”,通过主理人分享与活动策划吸引社区忠实客户[4][6] 平台商业模式与成本 - 大众点评收费项目包括商户通(9800元/年)以获得主页装修权,以及推广通(5000元起充,单日最低投流150元)购买广告位[10][14] - 抖音、小红书等平台通过本地通、Dou+、聚光平台等工具进行流量售卖,表面有“免费”或“扶持”政策[10] - 代运营服务涵盖视觉设计、流量操作、活动策划和评价管理,旨在提升平台曝光[10] 各平台面临的挑战 - 大众点评需提升评分体系公信力,如加大“消费后评分”权重、细分榜单类别以增加小店上榜机会[17] - 小红书面临“种草真实性”问题,过度营销标题与内容不符导致用户信任度下降[17] - 抖音需解决实际转化与复购率的挑战,部分商家反馈引流效果后续不佳[17][19] 未来营销趋势 - 平台分流已成定局,一、二线城市连锁品牌仍将大众点评作为必选项,但商家普遍转向多平台布局[19] - 关键成功因素在于用户留存与转化,而非单一平台依赖,商家计划采用“组合拳打法”向大众点评、小红书及私域等多方向渗透[19]
大众点评,不能再吃独食了
36氪· 2025-10-10 12:06
各大平台围绕本地生活,尤其是到店餐饮业务的动作,越来越多了。 2024年,抖音本地生活宣布GMV 突破 3000 亿,并加大餐饮板块扶持;快手加大同城团购,对下沉市场商家尤其有吸引力;小红书同年上线"同城"和"附 近"入口,推动本地商户在站内做长尾流量。 到了2025年,高德赶在国庆前推出了"扫街榜",以用户搜索、导航到店、收藏等行为数据为基础,对美食、景点和酒店等商家进行综合评分排名;小红书 推出了本地生活订阅会员服务"小红卡",用户花168元购买年卡后,可以在精选门店中享受9折优惠。 餐饮商家也闻风而动,把目光投向不同的平台。 除了大众点评,一些商家在店铺开业前就在小红书造势引流,一些商家把目光放在了抖音直播团购,还有一些商家更重视私域的运营。 我们很好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大众点评、小红书和抖音上,餐饮商家的营销效果分别是怎么样的?我们采访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商家和相 关从业者,试图探究一二。 餐饮商家,不再"独宠"大众点评 通过到店餐饮业务,平台连接了商家和消费者,一边帮商家引流拉新,一边帮消费者找店。 根据浙商证券研究所的报告,2023年到店餐饮业务的线上化渗透率约为10%,市场空间广阔。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