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生活服务

搜索文档
反内卷下如何看美团和阿里巴巴的投资价值
2025-07-22 22:36
反内卷下如何看美团和阿里巴巴的投资价值 20250722 摘要 阿里巴巴在纯电商领域的核心优势在于品牌货架逻辑和 88VIP 会员体系, 但面临抖音和拼多多的挑战,需调整策略以应对竞争压力,关注实际支 付增长和用户体验。 抖音作为内容驱动的电商平台,增长迅速,通过短视频结合品牌广告实 现快速扩张,并涉足到店业务,但其核心仍依赖内容流量驱动。 拼多多专注于商品供应链,以农产品和白牌产品为主,通过百亿补贴策 略提升商品价值与价格贴近度,类似于 Costco 的模式,强调商品价值 属性。 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中表现突出,核心竞争力在于即时零售配送,通过 维护外卖用户心智实现稳定增长,并积极拓展物流供应链,如折扣零售 和小象超市。 阿里加大本地生活补贴力度,但低价订单的 ROI 仍需观察,而美团通过 防守补贴和 ESG 措施调整策略,注重与商家关系及供应链能力。 当前市场竞争格局导致短期利润下调,但企业应回归商业本质,提高商 品、供应链及商业效率,关注海外业务成长潜力,以提升长期竞争力。 美团在外卖领域市占率高,前景乐观,应关注海外业务成长,以国内组 织能力为基础,通过提高企业 ROE 实现长期发展,在估值较低情况下具 ...
如何看外卖大战及下半年格局演变
2025-07-22 22:36
如何看外卖大战及下半年格局演变 20250722 摘要 监管约谈规范外卖平台促销行为,特别是针对"0 元购"造成的资源浪 费,导致补贴力度减弱,但大额优惠券依然存在,旨在构建商家、骑手、 平台多赢生态。 外卖市场单量因商家和消费者拆单出现泡沫式增长,总单量达到 2.5 亿 单左右,美团冲击 1.5 亿单,阿里达到 8,000 万单,但并非实际需求增 加。 阿里加码外卖旨在构建 C 端流量入口,不强求行业领导地位,美团仍被 视为稳态格局下的龙头,需警惕抖音等竞争对手带来的冲击。 拼多多或于 8 月进入即时零售市场,以应对电商业务受到的影响,预计 下半年 GMV 目标为 500-600 亿人民币,对应 1,600-1,700 万订单量。 字节跳动在电商领域优势显著,拥有成熟的商家和用户生态系统,抖音 电商增速迅猛,对阿里、京东等传统电商构成压力,2025 上半年 1 至 2 月增速约为 25%,3 至 5 月增速提升至 35%到 40%。 字节跳动在本地生活服务方面推出"探饭"agent,并开始招募品质商 户入驻随心团业务,通过直播和返佣提高用户体验,但算力瓶颈限制了 大规模推广。 美团面临阿里、京东、拼多多和抖 ...
聚焦上海我店:模式特点、竞争优势、风险考量及未来发展方向!
搜狐财经· 2025-07-22 15:58
近来,身边不少经商的朋友都在热议上海我店,纷纷提及它突破了传统商业的局限,打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这让我心生强烈的好奇。 今天,咱们就一同深入探究上海我店,看看它究竟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又面临着哪些挑战。 我是一杰(Ajie3293)带你了解更多商业模式! (一)线上线下无缝对接 线上,"我店生活" 小程序涵盖餐饮、娱乐、购物等丰富生活服务场景,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满足多元需求;线下,通过布局实体门店提供高品质购物体 验。这种线上线下的深度联动,为用户打造了便捷又愉悦的消费环境:例如用户可在小程序下单后到附近实体店自提,高效省时;也能在实体店体验商品 后,通过小程序完成复购,形成消费闭环。 (二)独特的积分激励机制 这是我店模式的核心竞争力。用户消费后可获得积分,积分并非固定数值,而是依托 AI 算法在 36-40 期内实现动态增值,最高可达到初始积分的 5 倍,随 后转化为消费券。举个例子:用户消费 1000 元,若商家让利 20%,即可获得 200 积分,经算法增值后,这 200 积分可能转化为 1000 元消费券,下次消费 时可直接抵用,相当于大幅降低消费成本,甚至有望实现免单,对消费者吸引力极强。此 ...
王兴挂不了免战牌
36氪· 2025-07-18 20:47
掌管着美团核心本地商业集团的王莆中,曾隔空喊话刘强东。这次在晚点的采访中,直言不讳的回应了记者关于京东、饿了么等友商的问题。 美团出来喊话了,不过不是王兴,而是他的小弟王莆中。 这是王莆中的第一次公开访谈,也是过去八年美团核心层的首次公开访谈。在刘强东与媒体访谈后,这次访谈有点舆论攻防的味道。 在壹度Pro看来,王莆中的意思有三点,一是你们几家别来抢外卖市场蛋糕了,这块蛋糕不好抢,赚的是辛苦钱。二是,眼下你们订单的增长都是泡沫, 不代表未来能赢,别被数据骗了。三是,虽然你们钱多,但你们要战,美团奉陪到底,且能以更低的成本迎战。 不论最终战况如何,王兴应该早能料到今天的局面。因为美团从来都不是面对某个敌人,而是一众对手。 这是美团的业务结构造成的局面,基于王兴的三横四纵理论,美团的业务包罗万象,多元化布局。好处是业务协同,加深企业护城河,还能高低频流量与 利润互补。缺点就是注意力分散,四面树敌。 外卖领域有饿了么、京东;即时零售领域有阿里、京东等一众电商平台;酒店商旅平台有携程、抖音;共享单车有哈啰。每一个都不是善茬,每一个领域 都需要时刻谨慎。 京东已经尝到了甜头,现在,一边拓展供应链,一边静待美团和阿里的战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第一财经· 2025-07-18 20:23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外卖平台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 美团 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1] - 要求平台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 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1] - 要求平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规范促销行为 理性参与竞争 [1] - 目标是构建消费者 商家 外卖骑手和平台多方共赢的生态 [1] - 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1]
到店团购,京东外卖下一个增长点
北京商报· 2025-07-17 22:14
当美团与淘宝闪购在外卖上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京东外卖默默发力到店业务。7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京东外卖正在鼓励服务商拓展到店团购,主要 针对正餐品类的商家,例如火锅烧烤、地方菜系等,丰富团购类目。 相比费时费力的外卖业务,到店团购既能为平台赚广告费,又能为堂食商家引流,无疑能帮助京东外卖增加新的收入来源。然而,无论是到店还是到家,京 东都无法避免与美团、抖音狭路相逢。 加码正餐团购 除了到家外卖,京东的目光还转向了到店业务。据了解,针对今年7月入驻的品质正餐门店,京东外卖正以100元/店激励服务商拓店,包括外卖业务和到店 餐饮业务。资料显示,入驻的正餐门店需要是7月31日前首次开业的门店,不含小吃快餐、咖啡茶饮、甜品烘焙等非正餐品类,且有效营业天数超过14天。 同时,在价格上,京东外卖要求到店餐饮业务的商品原价不高于美团、饿了么任一原价,商品数量也不少于美团、饿了么任一数量。"意味着京东外卖加大 了对正餐餐厅拓展外卖、到店团购业务的步伐。"一位接近京东的知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目前来看,京东餐饮团购的品类比较有限,京东团购入口的美食快餐频道内,上架的到店团购主要为快餐品牌,包括汉堡王、达美乐、永和大 ...
美团没有停火权
虎嗅· 2025-07-17 18:08
温斯顿·丘吉尔曾经如此形容一战的爆发:"一个个可怕的假设,全都凑到一起了。" 原本关系紧张的几方,往往会做最坏的打算,并认为这种打算能够让自己获胜,然而正是这些准备,最 终导向了大家都以为不会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最终变为一片焦土,美国日本崛起。 这句话被印在了《八月炮火》开篇,肯尼迪总统在处理古巴危机时,恰好读到这本书,据说他从中得到 了启示,最终避免了一场大战。 这也是王兴最喜欢的书之一,而在 7 月 16 号的采访里,美团最核心业务的操盘手王莆中也多次用"一 战"来类比当下的外卖大战。 这是一场愈演愈烈的战争。仅仅一个季度,参战各方就计划投入超过 500 亿元,将整个市场的单日订单 量,从年初的 1 亿单,强行推高至创纪录的 2.5 亿单。一方是投入巨资、决心"掀桌子"的挑战者,另一 方则是高调宣布战报、用 1.5 亿单日订单淹没对手的反击者。 王莆中喊话,说这样的"卷"在伤害行业,也没有意义,最终只剩下泡沫。这些言论,也被看作美团想要 停战的信号。 一边秀肌肉,一边倒苦水,意思是告诉对方,这场仗你们打不赢,费心打赢了也没用,赢来的都是泡 沫,不如专心把主业做好。 美团当然是市场主导者,王莆中也在访 ...
抖音投亿级补贴发力连锁酒店;滴滴与海底捞实现会籍互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07:34
消费市场 -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 同比增长5% 较一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30.7%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5.4% 通讯器材类增长24.1% 家具类增长22.9% [1]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 推动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 [1] 本地生活服务 - 抖音本地生活业务投入亿级平台补贴 支持连锁品牌酒店官方直播及特惠订房6折起 [2] - 抖音通过补贴策略提升酒店预订领域市场份额 与连锁品牌酒店合作提供更具竞争力价格 [2] 科技合作 - 京东科技与鲸鱼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推动"AI+教育机器人"产业发展 [3] - 双方将在产品技术合作 科技营销增长 产业模式探索等维度展开合作 [3] 会员体系互通 - 滴滴与海底捞实现会员体系互通 推出多重会员权益及定制化礼遇 [4] - 双方通过"出行+餐饮"场景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用户黏性 [4]
美团订单量再创新高 微信社交裂变礼赠成为重要渠道
快讯· 2025-07-12 21:20
美团订单量创新高 - 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再创新高 7月12日19:30分后数据刷新纪录 [1] - 神抢手项目实时订单量接近4000万单 其中礼赠量突破千万单 [1] 微信社交裂变营销效果显著 - 微信小程序下单额屡创新高 好友间优惠券及礼赠分享多次触及社交裂变阈值 [1] - 微信赠礼成为重要营销渠道 效果优于传统app开屏广告 [1] 社交平台促销工具组合效应 - 小红书 微博等平台成为重要成交促销工具 与微信形成协同效应 [1] - 多平台营销工具组合效果显著 推动订单量增长 [1]
从争议到百亿:“我店” 模式的真实面目解析
搜狐财经· 2025-07-11 14:31
核心观点 - 上海我店平台以"绿色消费积分"为核心,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圈,3年内实现注册用户超800万、合作商家8.6万家、年交易额200亿元 [1] - 公司商业模式引发争议,被质疑是"割韭菜"还是创新模式,计划2025年上市 [1] - 平台通过绿色积分返利体系、零风险正拨比架构和全渠道融合生态实现快速增长 [1] 商业模式 - 绿色积分返利体系:消费全返机制刺激消费,积分可循环增值并在不同场景兑换 [1] - 零风险正拨比架构:商家让利部分转为消费券,平台效益结构符合国家政策 [1] - 全渠道融合生态:线上商城、线下连锁超市和异业联盟形成流量闭环 [1] 业务构成 - 自营商城:涵盖生活必需品,增强用户粘性 [4] - 品牌商城:吸引品牌入驻,提高平台可信度 [4] - 异业联盟:整合线下门店资源,支持实体商家 [4] - 连锁超市:采用共享股东模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4] 运营数据 - 比那多超市从2022年近100家增长到2023年1000家,增长率900% [5] - 商务人员从2022年129人增长到2023年2000人,增长率1550% [5] - 异业联盟商家从2022年2000家增长到2023年1.8万家,增长率800% [5] - 注册会员从2022年28万增长到2023年200万,增长率714% [5] - 平台GMV从2022年5亿增长到2023年300亿,增长率800% [5] 积分机制 - 消费1000元,商家让利20%(200元),用户获得200绿色积分 [6] - 初始补贴池200元触发首期补贴,经过36轮释放后200积分可兑换1000元抵用券 [6] - 平台仅将让利池的40%用于补贴,保证良性循环 [7] 运营机制 - 启动机制:当平台累计让利池达到预设目标时首次补贴启动 [5] - 释放逻辑:每新增15%让利池规模开启新一轮补贴 [5] - 周期控制:最多40期分红周期,单期最长30天,积分累计到5倍时自动退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