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校园霸凌
icon
搜索文档
东亚三国的校园霸凌,哪国更严重?
虎嗅· 2025-09-17 21:04
校园霸凌事件统计 - 日本2023年校园霸凌案件数量达73万起 [1] - 平均每日发生约2000起案件(基于73万起/365天计算) [1] 国际比较范围 - 研究涵盖中日韩三国的校园霸凌情况对比 [1] - 校园霸凌被认定为全球性教育领域突出问题 [1]
请回答「Knock Knock 世界」NO. 250914
声动活泼· 2025-09-14 07:03
播客产品信息 - 播客"Knock Knock 世界"由声动活泼与十分之一联合出品 面向青少年群体提供全球新鲜事解读[3] - 更新频率为每周一三五早晨6:00 每期时长10分钟 年度订阅价格365元[3][6] - 第一季更新周期从2025年3月25日至2026年3月24日 已在各大音频平台上线并提供三期免费试听[3] 内容定位 - 节目定位为与青少年一起叩开全球视野和多元思考之门 聚焦全球新鲜事解读[5] - 内容涵盖科学现象解释(如血月形成) 商业模式分析(如菜鸟驿站盈利方式) 社会现象探讨(如校园霸凌)等多个领域[1][2] 平台分发 - 节目通过小宇宙App Apple Podcast 喜马拉雅 网易云音乐 QQ音乐等多平台分发[3] - 听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在各平台搜索"Knock Knock 世界"获取节目内容[3] 制作方背景 - 声动活泼为播客制作公司 旗下拥有多个原创播客品牌[7][8] - 公司在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红书 即刻等多个社交平台设有官方账号[14]
“又不是没进去过”,不能让校园霸凌者有下一次说出口的机会
虎嗅· 2025-08-07 15:01
学生霸凌案件分析 - 一起典型的学生霸凌抢劫和故意伤害案涉及13名未成年人,其中7名实施抢劫或故意伤害,5名跟风加入"帮派",1名幕后"指挥" [5][6] - 案件覆盖10至18岁未成年人全年龄段,涉及罪错行为升级链条(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6] - 有关部门根据涉案未成年人行为严重程度、心理偏常状况、日常表现情况等,依法采取责令严加管教、训诫、专门教育、刑法实刑等分级分类的干预措施 [6] 分级矫治机制 - 第一级:对"把风""跟风混社会"但未参与抢劫伤害或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2条不予处罚,按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8条"不良行为"进行教育矫治 [7] - 第二级:当家庭不能有效履行监护义务时,国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将未成年人送入专门学校进行矫治 [10][11] - 第三级:对于触犯刑法但"未满16岁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判处有期徒刑(缓刑)并交由司法所矫正 [12][13] - 第四级:对于已满16岁未满18岁需承担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适用"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从轻判处有期徒刑 [14][15] 专门学校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全国专门学校数量为230所,较2022年底的119所增幅明显,但仍存在供需不平衡问题 [23] - 各地区之间差异极大,上海已有专门学校10所,而河北、山东、内蒙古、青海、甘肃等人口大省却没有一所真正符合标准的专门学校 [23] - 专门学校面临三重困境:僧多粥少、旱涝不均;资源困顿(师资缺口、硬件设施和课程体系不足);家长恶意阻挠 [23][24] 法律与机制改进 - 《刑法修正案(第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点降至12周岁 [27] -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告别部分未成年人"行政拘留不执行"时代 [27] - 越来越科学严格的罪错未成年人矫治和监护人阶梯式惩戒与支持体系正在建立 [27] - 增加专门学校数量并均衡布局,公开成功案例、展示教育成果,为专门学校"正名",增强专门教育的强制执行力 [28]
武大图书馆诬告案,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校园霸凌
虎嗅· 2025-07-28 19:53
校园霸凌现象分析 - 校园霸凌具有筛选弱势目标的特征 霸凌者能精准识别缺乏反抗能力的对象 如清华腚姐案中艺术生针对高智商学生 武大诬告案中研二学生针对大一新生[2] - 被霸凌者往往因性格软弱导致事态恶化 武大肖同学因"一律认错"性格签署不实字据 需亲属介入才能阻止错误延续[3] - 反抗策略差异显著 杭州师大研究生采用激烈对抗方式成功维权 对比武大案件中被动处理方式形成鲜明反差[4] 网络暴力与技术赋能 - 网络传播放大霸凌效应 武大案件结合传统霸凌与网络暴力双重特征 形成技术赋能的升级版伤害模式[1] - 舆论场存在非理性跟风现象 大量旁观者未核实事实即转发小作文 异议声音遭到压制 类似班霸施暴时路人盲目参与[5] 校方处理机制缺陷 - 校方审查标准存在严重漏洞 未进行实质性调查即做出处分 辅导员签字环节缺乏责任意识[6] - 事件调查存在三大逻辑漏洞:手冲行为时长异常 行为与偷拍动作矛盾 注意力分配不符合犯罪心理[7][8][9] 长期影响与制度缺失 - 霸凌造成不可逆身心创伤 武大肖同学出现PTSD与自残倾向 对比同龄人童年霸凌阴影的持久性[10] - 现行制度对霸凌者约束力薄弱 主要依赖施害者良心发现 缺乏有效惩戒机制[11] - 社会记忆短暂性特征明显 霸凌者常能"美美上岸"继续发展 而受害者持续承受后果[14] 法律局限性 - 现有法律体系难以应对新型霸凌 无法有效规制网络暴力与诬告行为 导致施害成本极低[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