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燃油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上汽销量反超比亚迪,真实“含金量”如何
经济观察报· 2025-10-25 13:56
上汽集团9月销量表现 - 上汽集团9月销量达43.97万辆,同比增长40.39%,超越比亚迪的39.62万辆,重新成为中国车企销量第一 [3] - 舆论认为此次反超象征燃油与新能源全动力产品布局的胜利 [3] 合资板块贡献分析 - 上汽通用9月销量为4.94万辆,同比增长124.38%,1至9月累计销量38.1万辆,同比增长36.7% [6] - 上汽大众9月销量为9.4万辆,同比增长0.09%,其主力燃油车系凌渡L上市首月销量突破5000辆 [6] - 专家指出上汽自主板块销量占比虽超六成,但利润贡献仍低于大众、通用两大合资板块 [7] 自主乘用车业务发展 - 上汽通用五菱贡献了上汽集团9月总销量的超过三分之一 [9] - 上汽乘用车旗下MG和荣威品牌9月总销量为9.37万辆,同比增长72.36% [9] - MG改变策略布局入门电动汽车市场,全新MG4上市首月销量达1.17万辆 [9] - 荣威M7 DMH以8.58万至10.28万元限时价切入市场,带动荣威9月零售销量同比增长超37%,新能源同比增长56% [10] 新品牌市场表现与挑战 - 上汽与华为合作的智选车品牌尚界H5预售起售价15.98万元,小订已突破16万辆,10月1日至3日累计大定突破2100辆 [12][13] - 智己汽车9月销量为1.1万辆,同比增长77.04%,1至9月累计销量4.26万辆 [13] - 新一代智己LS6上市权益价19.79万至26.99万,其超52%订单来自传统燃油车用户 [14]
那些「宁死」不买电车的人
创业邦· 2025-10-24 18:13
市场现状 - 2024年9月新能源车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达到57.8% [6] - 同期燃油乘用车销量约94.5万辆,连续四个月实现正增长 [6] 燃油车用户偏好 - 部分消费者偏好燃油车的机械质感、发动机声响及扎实的驾驶反馈 [11][28][30] - 传统燃油车被认为做工更扎实、技术更成熟可靠 [10][20][31] - 燃油车在长途驾驶和加油便利性方面被视为优势 [23][31][34][39] 对电动车的顾虑 - 存在对电池安全性、续航里程虚标及电池衰减的担忧 [20][23][31] - 充电基础设施的便利性不足,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现象常见 [26][31][39] - 电动车保值率被认为低于燃油车,维修便利性也存疑 [23][31][36] 车辆使用成本对比 - 有观点认为燃油车长期使用成本更低,保险费用相对便宜 [23][36] - 电动车充电费用在特定场景下(如高速服务区电价达2元/度)优势不明显 [39] - 燃油车被视为更保值且使用寿命更长 [23][36] 智能化功能接受度 - 部分用户对智能驾驶等高级功能需求不高,更信赖人工驾驶 [20][30][39] - 车载大屏等智能化配置被部分用户视为非必要功能 [12][20][30] - 传统油车配备的L2级辅助驾驶等基础功能已能满足部分用户需求 [30] 品牌与车型选择 - 品牌效应在购车决策中具有影响力,德系品牌等拥有用户情怀 [25][28] - 年轻消费者首辆车选择纯电车型居多,年长用户更倾向混动或燃油车 [26] - 部分用户在选择家庭用车时仍将可靠性和便利性置于首位 [25][32]
那些「宁死」不买电车的人
36氪· 2025-10-23 12:07
市场渗透趋势 - 2024年9月新能源车在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57.8% [1] - 同期燃油乘用车销量约94.5万辆并连续四个月正增长 [1] 燃油车用户偏好 - 部分用户偏好燃油车发动机声音和机械驾驶感 [3][19] - 用户认为燃油车做工更扎实例如方向盘缝线均匀度优于电车 [3] - 传统门把手设计被部分用户认为比电车弹出式更安全易用 [5] 使用成本对比 - 燃油车用户月均加油费用约700元保险年费3000多元 [12] - 电车充电在高速服务区价格可达每度2元 [32] - 油车用户认为长期使用因保值率高且维修便利总成本更低 [12][33] 技术成熟度关注 - 用户指出电车标称续航500公里实际仅能行驶300公里 [12] - 电池衰减问题被提及而燃油车性能更稳定 [12] - 混动车型在高速行驶时可能面临油电耗尽的双重风险 [19] 基础设施现状 - 充电桩普及度不足用户需比较不同时段价格且排队严重 [18][32] - 加油站覆盖广泛用户加一次油可行驶超过1000公里 [12] - 北方地区冬季低温影响电池性能加剧续航焦虑 [12][26] 品牌与车型选择 - 豪华品牌如奥迪、宝马因底盘调校和机械质感受青睐 [15][22] - 电车品牌中特斯拉因进入市场早被视为更可靠选择 [18] - 部分用户选择SUV车型如长安欧尚X5因底盘高适应复杂路况 [27][30] 智能化功能接受度 - 用户对电车大屏幕、冰箱彩电大沙发等功能需求不高 [10][23] - 辅助驾驶功能虽先进但部分用户仍倾向于手动控制 [12][33] - 油车配备的L2级辅助驾驶如自动跟车已能满足基本需求 [23]
到底什么人还在买油车?终于我悟了
36氪· 2025-10-21 11:42
中国汽车市场油电竞争格局 - 8月油车促销力度达22.9%,远高于电车的10.7%,显示油车正以利润换时间以减缓份额流失 [1] - 油车销量萎靡会引发研发和制造端成本摊销问题,并严重冲击经销商体系 [2] - 油车市场已陷入恶性循环,但通过以价换量及政策辅助,为车企争取到一定时间窗口 [3][9] 消费者偏好与市场细分 - 部分年龄偏大的消费者对合资品牌油车有根深蒂固的偏好,认知难以改变,是油车的稳定受众 [8] - 一位60岁消费者因长期信赖大众品牌,在享受补贴后以不到20万元价格购入新款燃油途观L Pro,拒绝了所有电车选项 [6] - 中国车市总存在偏好油车的消费者群体,即使电车份额未来升至90%以上,剩余市场仍有利可图 [16] 油车产品的应对与革新 - 激烈竞争下油车价格大幅下调,例如全新宝马X3最低配成交价不到26万元,较两年前低10万元以上 [10] - 油车产品力显著提升,如新款大众途观L Pro标配座椅加热通风按摩、全系采用2.0T高功动力、搭载骁龙8155芯片智能座舱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系统 [12] - 传统燃油车积极拥抱智能化,如全新日产天籁将首搭华为鸿蒙座舱,显示主机厂通过破而后立寻求生机 [13] 政策影响与未来展望 - 电车免征购置税额度将于明年起从3万元减半至不超过1.5万元,将直接推高消费者购车成本 [13] - 预计四季度电车需求将因税收优惠退坡前出现井喷,油车销量可能进一步受压 [15] - 待电车补贴完全退坡后,油电车型将站在更公平的赛道竞争,届时竞争格局更具参考意义 [15] 当前市场份额表现 - 9月零售车型销量榜前二十名中,油车占据7个席位,表明其仍具市场韧性 [15][16] - 销量前列车型包括轩逸、速腾、朗逸、凯美瑞、RAV4荣放、途观L等燃油车 [15]
请回答「Knock Knock 世界」NO. 250914
声动活泼· 2025-09-14 07:03
播客产品信息 - 播客"Knock Knock 世界"由声动活泼与十分之一联合出品 面向青少年群体提供全球新鲜事解读[3] - 更新频率为每周一三五早晨6:00 每期时长10分钟 年度订阅价格365元[3][6] - 第一季更新周期从2025年3月25日至2026年3月24日 已在各大音频平台上线并提供三期免费试听[3] 内容定位 - 节目定位为与青少年一起叩开全球视野和多元思考之门 聚焦全球新鲜事解读[5] - 内容涵盖科学现象解释(如血月形成) 商业模式分析(如菜鸟驿站盈利方式) 社会现象探讨(如校园霸凌)等多个领域[1][2] 平台分发 - 节目通过小宇宙App Apple Podcast 喜马拉雅 网易云音乐 QQ音乐等多平台分发[3] - 听众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在各平台搜索"Knock Knock 世界"获取节目内容[3] 制作方背景 - 声动活泼为播客制作公司 旗下拥有多个原创播客品牌[7][8] - 公司在微信公众号 微博 小红书 即刻等多个社交平台设有官方账号[14]
轩逸裸车价不足6万元,A级轿车市场硝烟再起
36氪· 2025-09-12 20:20
核心观点 - 合资A级轿车价格战持续升级 轩逸裸车价降至5.98万元 较指导价低2.1万元[1] - 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技术和性价比优势占据A级轿车市场超半数席位 比亚迪秦PLUS领先轩逸超4万辆[8] - A级轿车市场规模5年萎缩206.2万辆 新能源渗透率提升至43% 燃油车份额降至57.3%[9][10] 价格竞争态势 - 合资品牌全面降价:卡罗拉官降4.3万元至7.98万元 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优惠1.5万元 雷凌优惠4-4.5万元[1][3] - 价格下探至6万元区间:轩逸经典款6.98万元起售 新轩逸舒适版降至5.98万元[1][2] - A+级轿车加入战局:第十一代思域起售价8.99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低至7.49万元[3] 市场格局变化 - 自主品牌占据销量前十中六席: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小鹏MONA M03、星瑞、逸动、艾瑞泽8、帝豪入围[8] - 合资品牌仅四款车型留守前十:轩逸(19.94万辆)、朗逸(18.44万辆)、速腾(15.59万辆)、卡罗拉上榜[7][8] - 消费对比模式转变:原合资品牌内部对比转向与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直接竞争[9] 产品策略调整 - 合资品牌强化智能配置:全新速腾L搭载高速NOA功能 配备8155芯片支持智能语音连续对话[5] - 自主品牌实施"越级"标准:紧凑级轿车立项遵循B级车标准 提升动力与空间竞争力[9] - 多动力路线并行:长安逸动更新第四代燃油版 未来可能推出新能源版本[11] 市场规模演变 - 整体规模持续收缩:2020年549.9万辆(占比28.5%)降至2024年343.7万辆(占比15%)[10] - 2024年前7个月销量214万辆 占轿车市场总销量587.7万辆的36% 仍为最大细分市场[10] - 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从2019年燃油车占比95.8%降至2024年8月新能源占比43%[9] 行业趋势判断 - 燃油车需求长期存在:预计至少35%用户继续选择燃油车[11] - 车企采取双轨策略: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两端发力共存共进[11] - A级燃油车仍具市场空间:国内燃油车市场收缩但A级燃油车需求广阔[10]
A级轿车市场硝烟再起,轩逸裸车价不足6万元!背后这一数据惊人:5年销量“蒸发”超200万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7:11
合资品牌A级轿车价格竞争加剧 - 东风日产轩逸1.6L舒适版裸车价降至5.98万元 较指导价7.99万元低2.1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价格可进一步下探 [1] - 上汽大众朗逸新锐裸车价7.3万元 现金优惠1.5万元 落地价8万元出头 [2] - 广汽丰田雷凌全系优惠4万元 1.2L版本降幅达4.5万元 一汽丰田卡罗拉全系降幅3.9-4.1万元 先锋版裸车价7.5万元较年初降4000元 [2] - 东风本田第十一代思域起售价降至8.99万元 叠加置换补贴后低至7.49万元 [2]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 2024年前8个月A级轿车销量前十中自主品牌占六席 包括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小鹏MONA M03、星瑞、逸动、艾瑞泽8、帝豪 [8] - 轩逸累计销量19.94万辆居第二 与第一名比亚迪秦PLUS新能源相差超4万辆 [8] - 合资品牌仅四款车型上榜 分别为轩逸、朗逸、速腾、卡罗拉 [8] 产品策略差异化演进 - 部分合资车型通过智能化配置提升竞争力 如全新速腾L搭载高速NOA功能 配备8155芯片支持智能语音控车 [4] - 自主品牌采用"越级"策略 紧凑级轿车按B级车标准研发 在动力和空间形成优势 [10] - 新能源车型经济性优势凸显 行业分析师指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渗透率、供应链灵活度及电动智能化转型方面领先 [10] A级轿车市场规模结构性变化 - 2020年市场规模549.9万辆 市场份额28.5% 2024年降至343.7万辆 市场份额15% 五年减少206.2万辆 [11] - 2024年前7个月市场规模214万辆 市场份额16.8% 消费需求降低尤其是入门级家庭需求下降是主因 [12] - 新能源占比持续提升 2024年8月A级车新能源渗透率达43% 燃油车占比从2019年95.8%降至2024年8月57.3% [10] 车企多动力路线并行策略 - A级轿车市场仍为最畅销细分市场 前7个月占轿车总销量36% [13] - 自主品牌在巩固新能源优势同时加强燃油车布局 长安汽车表示未来至少35%用户仍选择燃油车 [13] - 行业普遍采用燃油与新能源"两端发力"策略 长安逸动已更新至第四代燃油版 未来可能推出新能源版本 [13]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用户画像解析
36氪· 2025-05-29 16:23
行业趋势 - 2025年4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突破51%,标志着汽车市场进入"油电并行"新纪元 [1] - 充电桩建设加速与补贴政策落地推动下沉市场渗透,如内蒙古东部县域新能源皮卡通过"柴油加热包"技术解决冬季续航问题 [2] - 北京五环内新能源网约车占比达72%,充电网络密度支撑高频次使用 [6] 消费群体差异 收入与地域 - 上海高端车主家庭年收入超50万元,将高端新能源车视为科技品味与环保理念表达 [2] - 山东乡镇个体商户选择五菱宏光MINI EV,电费比燃油车节省85%,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成为下沉市场"生产力工具" [2] - 深圳中心城区充电桩密度达200台/平方公里,内蒙古东部县域38%消费者因"找不到快充桩"放弃电车 [2] 年龄与性别 - 25-35岁新能源车主占比61%,其中87%认为"车机系统比发动机参数更重要" [3] - 45-55岁男性偏好日系燃油车,车龄超10年的二手车溢价12% [3] - 女性车主在硬派越野领域占比从2020年8%升至2025年23% [3] 职业与价值观 - 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商使用新能源车后议价空间平均多出2%,临沂商贸城新能源渗透率达40% [3] - 高知高收入群体将新能源车减碳数据视为"ESG投资圈层的社交货币" [4] - 医生等职业因专业顾虑选择燃油车,形成"保守阵营" [4] 市场生态 - 极端环境下燃油车仍占主导:西藏阿里地区兰德酷路泽为无人区首选,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接驳大巴98%为燃油车 [6] - 家庭车库出现代际调和现象,如北京家庭同时拥有燃油奥迪A6L和电车极氪001 [6] - 短视频平台"油电之争"话题播放量超50亿次,反映社会关注度 [6] 社会价值观映射 - 年轻群体将汽车视为"可移动智能终端",体现技术乐观主义 [7] - 传统消费者将燃油车视为"工业时代的浪漫遗产" [7] - 下沉市场用户关注"每公里使用成本",体现实用主义哲学 [7] 行业启示 - 汽车工业竞争核心是满足不同群体真实需求,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在细分市场各自深耕 [7] - 市场多元共存是成熟标志,如北京望京车库同时停放理想L9、宝马X5、五菱宏光MINI EV等不同定位车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