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三步走战略

搜索文档
深度|注册资本150亿元,国家队可控核聚变“巨无霸”正式启航
新浪财经· 2025-07-22 21:37
公司成立与资本结构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50亿元,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昆仑资本等7方共同增资1149157.48万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27万元,增资价格为1.0019元/注册资本 [1] - 股东结构中,中核集团以现金和知识产权出资,持股50.35%,中国核电持股6.65%,昆仑资本出资超30亿元持股20%,上海聚变与国绿基金合计持股15%,浙能电力与四川聚变分别持股5%和3% [1][2] - 中核集团知识产权评估值接近30亿元,其他股东均以现金出资 [3] 技术背景与研发进展 - 公司采用磁约束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规划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路径,目标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 [4] -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西物院)研发的"中国环流三号"已实现原子核温度1.17亿度、电子温度1.6亿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显著提升 [3] - 可控核聚变预计2045年进入示范阶段,2050年前后实现商业化发电,需突破稳态运行、材料与工程等瓶颈 [8] 股东战略布局 - 昆仑资本(中石油旗下)同时持股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20%,后者为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成果转化平台 [4] - 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分支,实控人为上海国资体系,系为投资中国聚变能源公司设立的专项平台 [4][5] - 浙能电力深耕核电市场,参股多个中核旗下核电项目,包括秦山核电(28%)、三门核电(20%)等 [5] 政策与行业支持 - 上海拥有国内最完整核电产业链,近200家核能相关企业参与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自主技术建设 [6] - 国家政策将可控核聚变列为"低碳前沿技术攻关"重点领域,国务院国资委将其纳入未来产业启航行动 [8] -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主导的钍基熔盐堆(TMSR)为四代堆技术,上海计划成为其供应链基地 [7] 公司定位与战略意义 - 公司由中核燃料有限公司更名而来,定位为中核集团聚变能源产业实施主体、投融资平台及抓总单位 [4]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将其作为首个直投项目,视为未来能源领域重大战略布局 [7] - 公司技术研发与国家能源安全、环保战略高度一致,但商业化落地仍需长期资金投入 [7]
70后少帅掌舵“头号央企”,申彦锋接棒中核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6-13 21:49
人事变动 - 申彦锋正式出任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成为集团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 [2] - 此次晋升距离其担任总经理仅13个月,此前于2024年4月30日被任命为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3] 新任董事长背景 - 拥有完整的核动力专业教育背景,本科就读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动力装置专业,硕士为反应堆工程与安全专业 [3] - 职业生涯始于江苏核电有限公司设计管理处技术员,历经仪控室副主任、维修处处长等岗位,2017年升任总经理 [3] - 2020年进入集团总部任副总经理,亲历田湾核电基地1-4号机组商运全过程 [3] 公司概况 - 中核集团在国资委央企名录中位列首位,资产规模约1.4万亿元,员工18万人 [3] - 世界500强中唯一的全产业链核工业企业,承担核能"三步走"战略关键角色 [4] 战略规划 - 2025年被定位为"追求卓越年",重点推动核能三步走战略、核电安全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及数字化改革 [4] - 数字化转型被列为高质量发展抓手,要求以数字化赋能各部门实现新发展 [4] - 构建"核水风光储蓄+智慧能源"清洁能源体系,推进18台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 [5] 国际合作与技术突破 - 2025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环流三号"实现百万安培亿度H模,创聚变装置运行纪录 [4] - 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采用俄罗斯VVER-1200三代技术建设中 [5] - 新任董事长曾发表文章强调扩大国际交流与技术应用,推动"一带一路"合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