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棚改货币化
icon
搜索文档
为何当前债市大幅走熊的可能性较低?
华源证券· 2025-08-18 21: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自2005年以来经历多次债券熊市,主要受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和资金趋势等因素影响,当前债市大幅走熊概率低,近1 - 2年更可能维持震荡格局,阶段性看多债市,10Y国债收益率可能重回1.65%左右,调整后信用债机会突出 [1][10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历次债券熊市特征: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透视 - 2007 - 2008年:经济过热和通胀高企,CPI同比一度超8%,央行连续6次加息,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07年初3%升至2008年8月4.5%附近 [5] - 2010 - 2011年:“四万亿”刺激后通胀攀升,CPI同比突破6%,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0年9月3.2%升至2011年9月4.1% [8] - 2013年:“钱荒”和金融监管引发流动性危机,通胀预期升温,央行收紧流动性,隔夜回购利率一度超30%,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3年5月3.4%升至年末4.6% [9][10] - 2016 - 2017年:金融强监管、供给侧改革与棚改货币化,经济L型运行、资金泛滥,美联储加息等致资本外流,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16年10月2.7%左右升至2017年底3.9% [11] - 2020年:经济复苏与政策退出,公共卫生事件后经济回暖,资金利率回归正常,10年长端利率4月30日开始上行 [15] - 2022年:公共卫生事件结束提升市场经济复苏预期叠加理财负反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022年8月2.6%升至11月2.9% [19][21] - 债市熊市共性特征:政策驱动为货币政策收紧和金融监管强化;与经济周期关联,宏观经济向好、通胀上行时债市易走熊;资金是政策和市场纽带,未来债市波动围绕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和全球流动性环境,需关注通胀、地产政策及金融监管动向 [22][23][24] 为何当前债市大幅走熊的可能性较低 过往牛转熊拐点信号 - 基本面拐点:6次拐点均伴随基本面拐点,且领先或同向于牛转熊拐点,但前期变化幅度大,后续不明显 [83] - 政策面拐点:6次拐点中有3次伴随明显货币政策紧缩,2次货币政策拐点领先于债市拐点 [83] - CPI或PPI回升:6次拐点中有2次伴随CPI明显上行,85次CPI破2%,2次破3%;4次伴随PPI明显上行,PPI见底6 - 12个月、平均9.3个月后债市转熊 [85] - 资金面拐点:收益率底滞后资金底区间为0 - 8个月,平均2.5个月;熊市拐点滞后资金底区间为0 - 19个月,平均10个月;危机模式下快速宽松会使资金底与收益率底同步,正常经济周期有滞后 [87] CPI回升是否为债市牛转熊的充分或必要条件 - CPI回升既不是牛转熊拐点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过去十年CPI波动收窄,对债市影响趋于弱化,供给冲击导致的通胀暂时性上行对债市趋势影响有限 [95][96] 当前债市大幅走熊可能性低的原因 - 货币政策:2025年上半年货币政策阶段性调整,下半年经济面临压力,年内显著转向紧缩概率极低 [97][98] - 经济基本面: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稳健但价格承压,25Q2名义GDP增速仅3.9%,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为负,PPI持续下行,短期内债券市场更可能维持震荡格局 [100] - 资金面:资金面偏宽松,DR001和DR007下降且波动率收敛,无趋势性收紧信号,债市调整反映经济弱复苏预期,10Y国债收益率突破1.80%难度大 [101] - “反内卷”政策:当前反内卷政策缺乏需求端强力刺激配套,难以复制2016年政策效果,债市更可能维持区间震荡 [104] - 外部环境:美国经济减速、就业疲软,加息预期低,对我国债市难以构成实质性利空压力 [105] 投资分析意见 - 当前债市大幅走熊概率低,阶段性看多债市,10Y国债收益率可能重回1.65%左右;调整后信用债机会突出,建议重视长久期下沉的城投债及资本债、保险次级债,力推民生、渤海、恒丰长久期资本债,看多城投点心债及美元债,关注北部湾银行、天津银行、中华财险等资本债 [106][107]
家电板块超额复盘:以沪深300作为业绩基准,家电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中信建投· 2025-05-19 00:3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复盘过去十年,家电板块在长周期维度中大部分时间段能明显跑赢沪深300,即使部分时点受短期因素影响阶段性跑输,跑输幅度基本控制在10%,而市场风格与板块自身基本面配合时,板块会取得可观超额收益,基本在25%及以上,家电板块从获取超额弹性和回撤控制维度均具备极大配置价值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家电对比沪深300 - 大部分时间段跑赢沪深300,历史上2次出现较大超额,家电涨幅约110%,沪深300涨幅约50%,家电相较沪深300超额收益约60%;家电涨幅约120%,沪深300涨幅约95%,家电相较沪深300超额收益约25% [4][5] 16年初 - 18年初 - 是历史上家电相较沪深300跑出超额收益最高的阶段,市场层面是价值风格回归,基本面层面家电受益于消费升级和棚改货币化政策带来的后周期景气度提升 [7][10] 18年初 - 19年初 - 在贸易战冲击叠加地产后周期下行压力影响下,家电开始跑输沪深300,因家电板块中美国需求占比高,受贸易冲击影响大,且商品房销售端压力传导至家电,板块基本面承压 [11][13] 19年初 - 21年初 - 家电板块取得25%的超额收益,归因于市场机构化趋势加速,内资公募持仓规模增加,外资持仓比例提升,机构投资者给予“核心资产”估值溢价,助力家电龙头白电标的股价表现,同时20年疫情催化“居家经济”兴起,小家电板块表现亮眼 [14][16] 21年初 - 22年末 - 家电跑出小幅负收益,收入端受疫情冲击居民收入预期下行,终端消费走弱,成本端大宗牛市给家电企业成本端带来压力,市场提前交易原材料上涨对盈利端的影响 [17][19] 23年初 - 24年初 - 家电板块超额收益集中于24年初,市场风格上,24年年初市场风偏下降,偏好家电低波红利风格,对具有外销属性的家电板块给予估值溢价;自身基本面方面,24年年初白电行业开年排产超市场预期,催化白电龙头股价表现 [20][22] 投资建议 - 推荐黑电龙头的拐点性机会,海信视像受益于国补价格弹性,TCL电子利润提升确定性强;白电行业推荐积极变革的核心公司,如海信家电、海尔智家;把握两轮车板块2025年行业高景气的机会,推荐雅迪控股、爱玛科技、九号公司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