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楼市双轨制
icon
搜索文档
楼市双轨制,终于要落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6-10 12:29
深圳配售型保障房政策解读 - 深圳市住建局公示两份文件《深圳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标志一线城市配售型保障房即将进入市场 [1] - 配售型保障房与原有安居房、人才房的核心区别在于实施封闭管理,禁止变更为商品住房,彻底隔绝保障房与商品房的流动性 [1][2] 住房双轨制对楼市逻辑的影响 - 双轨制重新界定住房属性,强调居住功能优先于投资属性,剥离存量住房的金融属性 [3][4] - 保障房分流刚需需求,商品房市场将集中于改善型和投资型人群,倒逼房企转向高端品质项目 [5] - 楼市分化加剧:核心城市核心地段抗跌性强,边缘城市商品房流动性持续恶化 [5][6] 房价趋势与资产配置建议 - 双轨制对房价直接影响有限,当前房价走向主要由宏观流动性决定,处于上下空间有限的磨底期 [7] - 流动性紧张环境下,投资策略需从进攻转向防守,优先选择能保证现金流的稳定收益资产 [8] - 行业建议放弃"猛涨思维",关注兼具现金流属性和稳定收益的资产类别 [8]
楼市双轨制,终于要落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6-06 17:30
深圳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政策解读 - 深圳市住建局公示两份文件《深圳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标志一线城市配售型保障房即将进入市场 [1] - 配售型保障房与原有安居房、人才房的核心区别在于实施封闭管理,禁止变更为商品住房,彻底隔绝保障房与商品房的流动性 [1][2] - 保障性住房体系分为三类:公共租赁住房(面向住房和收入困难家庭)、保障性租赁住房(面向新市民/青年/人才)、配售型保障房(面向有住房需求居民) [1] 双轨制对楼市逻辑的影响 - 双轨制重新界定住房属性,强调居住功能优先于投资属性,剥离存量住房的金融属性 [3][4] - 保障房分流刚需购房需求,商品房市场将集中于改善型和投资型人群,倒逼房企转向高端品质项目 [5] - 楼市分化加剧: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因稀缺性抗跌性强,边缘城市商品房或面临流动性枯竭和价格阴跌 [5][6] 房价趋势与投资策略 - 双轨制对房价直接影响有限,当前房价走向主要受宏观流动性紧张制约,短期处于上下空间有限的磨底期 [7] - 流动性紧张环境下,资产配置需从进攻转向防守,优先选择能保证现金流的稳定收益资产 [8] - 建议放弃追涨思维,持有兼具现金流和稳定收益的资产以应对通胀周期 [8]
楼市双轨制,终于要落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6-04 19:40
深圳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政策解读 - 深圳市住建局公示两份文件《深圳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标志一线城市配售型保障房即将进入市场 [1] - 配售型保障房与原有安居房、人才房的核心区别在于实施封闭管理,禁止变更为商品住房,彻底隔绝保障房与商品房的产权转换路径 [1][2] - 政策明确保障性住房三大类型:公共租赁住房(针对困难家庭)、保障性租赁住房(针对新市民/青年群体)、配售型保障房(针对有住房需求居民) [1] 房地产双轨制对行业的影响 - 双轨制重新界定住房属性,强调居住功能优先于投资属性,将剥离部分存量住房的金融属性 [4] - 保障房封闭流转将分流商品房市场需求,刚需客群转向保障房体系,商品房市场客群集中于改善型及投资型需求 [5] - 房企产品策略被迫转向高端改善型住宅,一线及二线城市新房品质显著提升,中低价位刚需产品去化压力增大 [5] 楼市分化趋势分析 - 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因稀缺性保持抗跌性,成为改善型需求主战场;边缘城市及人口流失地区商品房流动性持续恶化 [5] - 商品房投资需聚焦抗跌性强的城市,资产保值与居住属性需兼顾稀缺地段资源 [6] - 当前房价处于磨底期,受宏观流动性紧张制约,短期涨跌空间有限,但继续深跌可能性较低 [7] 当前资产配置策略建议 - 流动性紧张环境下需转换投资思路,从追求高收益转向保本稳定增值,重点配置能提供持续现金流的资产 [8] - 需规避高波动性资产,放弃"猛涨思维",选择收益稳定性高于存款利率的投资品种 [8]
楼市双轨制,终于要落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5-29 19:15
深圳配售型保障房政策解读 - 深圳市住建局公示两份文件《深圳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标志一线城市配售型保障房即将进入市场 [1] - 配售型保障房与安居房、人才房的核心区别在于实施封闭管理,禁止变更为商品住房,彻底隔绝保障房与商品房的流动性 [1][2] - 保障性住房体系分为三类:公共租赁住房(面向住房和收入困难家庭)、保障性租赁住房(面向新市民和青年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面向有住房需求的居民) [1] 双轨制对楼市逻辑的影响 - 双轨制重新界定住房属性,强调"居住优先于投资",剥离存量住房的金融属性 [3][4] - 保障房分流刚需需求,商品房市场将集中于改善型和投资型人群,倒逼房企转向高品质、高溢价项目 [5] - 楼市分化加剧:核心城市核心地段因稀缺性抗跌性强,边缘城市商品房或面临流动性枯竭和价格阴跌 [5][6] 房价走势与投资策略 - 双轨制对房价直接影响有限,当前房价走向主要受宏观流动性紧张制约,短期处于上下空间有限的磨底期 [7] - 投资策略需转向防守:放弃追涨思维,持有能保证现金流的资产,注重稳定收益而非高回报 [8] - 房企需调整产品结构,减少刚需中低价位项目,增加高端改善型住宅供给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5]
厦门房价:最新各小区涨跌排行榜
搜狐财经· 2025-05-22 19:46
厦门楼市区域房价分析 - 厦门二手房市场存在明显的区域鄙视链,岛内思明区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单价前十中思明占据8席,前20名中占据18位 [8] - 2025年5月厦门二手房成交单价最高达7.72万/㎡(思明区山景叠院),最低仅8672元/㎡,4万/㎡以上房源集中在思明区 [3][8] - 实际成交价与报价浮动比为-19.75%~-1.25%,多数业主报价趋于理性,实际谈价集中在10%以内 [2] 区域价格分化特征 - 思明区作为厦门核心区,拥有顶级学区和地标建筑,2025年初常住人口106.9万,户籍人口占比高达91.4%,为福建最高 [9] - 湖里区五缘湾及次新盘价格较高,新景翡翠苑成交价5.15万/㎡;岛外最高单价为集美IOI棕榈半岛4.4万/㎡ [10] - 岛外2.5万/㎡以上房源集中在绿苑新城、世茂璀璨天城等新城核心板块,3万/㎡以上房源已屈指可数 [10][11] 市场交易数据 - 典型成交案例:文社典铁社区78.12㎡以405.8万成交(降幅11.4%),山景会展157.96㎡以1220万成交(降幅18.56%) [5][12] - 400万以上房源主要分布在岛内,思明区占比最高;2万/㎡以下房源成为年轻刚需主要选择 [6][12] - 市场呈现"自住优先"特征,购房者更关注实际居住需求而非单纯区域划分 [1][13] 市场趋势变化 - 岛内新房限价导致一二手房价格调整明显,全市4万/㎡或400万以上房源比例大幅减少 [10] - 市场进入新周期,传统地段价值判断标准发生变化,需用新视角评估房产价值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