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建造

搜索文档
北京十四中模块化项目:解码MiC建筑的创新密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1 17:01
MiC建筑技术概述 - MiC即模块化集成建筑(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将建筑拆分为模块化单元在工厂完成结构、装修、水电等工序后现场快速拼装,实现"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的工业化建造[1] - 该技术代表建筑工业化先进水平,具有高效性、环保性和灵活性三大核心优势[1] 技术优势 - 高效性:工厂化生产可大幅缩短工期,减少现场湿作业,提高施工效率并降低成本和不确定性[1] - 环保性:标准化生产减少建筑废弃物排放,可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和碳排放[1] - 质量安全:工厂化生产减少天气和场地限制影响,提升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2] 实际应用案例 -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改造项目采用MiC技术,是北京首个混凝土模块化学校,由中建海龙科技和中海建筑联合承建[2] - 项目创新使用"混凝土模块框架与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将建筑拆分为116个模块,每个模块集成教学设施并在工厂完成装修和水电工序[2] - 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为模块赋予唯一识别码,现场仅需吊装和管线接驳,计划在暑假期间完成施工[2] - 建成后将增加24个教学班约1000个学位,缓解核心城区教育资源紧张问题[2] 行业意义 - MiC技术为土地稀缺的城市核心区提供高效解决方案,中建海龙通过标杆项目验证了该技术的可靠性和普适性[3] - 该技术代表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推动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3]
利柏特(605167):核电景气度加速上行 模块化建造市场前景广阔
新浪财经· 2025-06-05 18:29
核电行业景气度 - 2025年1-4月核电投资完成额362 56亿元 累计同比增长36 64% [1] - 2023-2025年累计核准31台核电机组 中国在运 在建和核准建设的核电机组共102台 装机容量达1 13亿千瓦 [1] - 中国在建核电机组共28台 总装机容量3365万千瓦 [1] 三代核电技术发展 - 近三年核准机组以第三代核电技术为主 主流机型为"国和一号"(CAP1000)和"华龙一号"(HPR1000) [2] - 第三代核电站采用模块化设计技术 建造周期从50个月压缩至36个月 [2] - 廉江核电项目模块化施工占比达64 2% 三代核电双机组工程建成价约400亿元 [2] - 工程费用占核电工程造价60% 模块化建造占比60% [2] 核电模块化市场空间 - 2030年前每年保持6台新开工机组规模 [2] - 预计2025-2030年每年新开工机组对应模块化建造市场规模约864亿元 [2] 公司核电模块化业务 - 募投项目南通利柏特重工占地48 78万平 新增大型模块生产能力 [3] - 生产基地含两个自建码头 提升场地周转率 [3] - 2025年3月中标宁德二期项目 合同金额2 26亿元(含税) [3] - 首次将模块化技术应用于"华龙一号"核电站柴油机厂房建安工程 [3] 公司核心能力 - 具备"设计-采购-模块化-施工"(EPFC)全产业链服务能力 [4] - 大型生产基地位于优势区位 募投项目强化核电模块加工能力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 3亿 2 5亿 2 9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