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模型即服务(MaaS)
icon
搜索文档
美团、金山办公、喜马拉雅、360等头部企业接入华为云MaaS平台
快讯· 2025-06-20 16:44
华为云ModelArts Studio大模型即服务平台接入情况 - 美团、金山办公、喜马拉雅、360等国内多家头部企业已接入华为云ModelArts Studio大模型即服务平台(MaaS)[1]
2025年大模型云市场探析:如何重构企业智能化路径,开启大模型产业新浪潮?
头豹研究院· 2025-06-10 20: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大模型与云计算市场深度协同发展,大模型云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核心基础设施,未来市场有MaaS渗透率提升、行业垂直模型爆发、边缘计算与大模型融合三大趋势,但面临算力成本和合规风险挑战 [7][8] - 大模型云围绕大规模模型生命周期管理构建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从底层算力服务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全栈商业模式闭环 [9][10] - 大模型因参数规模增长、技术本质、数据密集型特征高度依赖云计算,云平台成为其关键运行底座 [12][14] - 开源与闭源模型双轮驱动企业“全面用云”,云服务是不可替代的承载平台 [20][21] - 大模型驱动企业业务与职能双轮协同转型,重塑企业智能化路径,未来智能演进将构建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中枢系统 [28] 各目录总结 大模型云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大模型与云计算市场协同发展,云计算市场从2021年的3229亿元以36.7%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扩张至2027年的21404亿元,大模型市场从2023年的147亿元增至2027年的672亿元,两者增长曲线同步,呈现双向赋能关系 [7] - 未来市场有MaaS渗透率提升、行业垂直模型爆发、边缘计算与大模型融合三大趋势,但云服务商需降本并构建全链路安全体系应对挑战 [8] 大模型云服务模式 - 大模型云形成从底层算力服务到上层行业应用的全栈商业模式闭环,包括IaaS、PaaS、MaaS、SaaS四层服务模式,各层有不同核心内容和主要价值 [9] - IaaS为大模型构建AI原生计算底座,PaaS构建大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MaaS将大模型能力封装为标准化接口,SaaS是大模型与行业知识融合的最终形态 [10][11] 大模型高度依赖云计算 - 大模型参数规模迈入万亿时代,计算图复杂度指数级增长,训练成本高昂,对云计算的依赖将随模型复杂度上升而强化 [12] - 云计算可降低大模型训练成本,在推理环节满足低延迟与高吞吐需求,通过MaaS模式降低企业AI应用门槛,两者形成共生关系 [13] 大模型数据密集型特征 - 数据安全合规推动“数据不动,模型来动”的云上范式,云端可实现模型在“数据原地”训练 [16] - 大模型训练数据体量庞大,多节点训练对数据读写和交换需求高,本地基础设施难以满足,云平台成为支撑分布式并行训练的唯一可行方案 [17][18][19] 从模型演进到业务重构 - 开源模型因性能逼近闭源、定制能力强、数据安全可控等优势受企业青睐,云推理是其落地的现实选择,云服务是不可替代的承载平台 [20][21] - 闭源模型因技术壁垒和产品封装天然依赖云端,MaaS模式绑定企业核心系统,推动企业基础架构云化升级 [22][23] 大模型重塑企业智能化路径 - 企业智能化从“业务为主”单轮驱动演变为业务与职能双轮协同转型,大模型在各行业形成典型应用场景,未来智能演进将构建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中枢系统 [28] - 企业智能化转型经历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阶段,大模型应用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 [25][27]
2024年中国MaaS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15.7%
快讯· 2025-05-07 21:26
中国MaaS及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增长 - 2024年中国MaaS市场规模达7 1亿元 同比增长215 7% [1] - AI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34 9亿元 同比增长126 4% [1] - 企业对AI模型应用需求增长推动市场扩张 [1] 市场竞争格局 - 百度智能云以26%市场份额位居2024年下半年中国MaaS市场第一 [1]
Qwen 3 发布,开源正成为中国大模型公司破局的「最优解」
Founder Park· 2025-04-29 20:33
阿里Qwen 3大模型发布 - Qwen3-235B-A22B评测成绩与DeepSeek R1、Grok-3、Gemini-2.5-Pro相当,支持混合推理和增强Agent能力 [1] - 全系列模型实现全参数(0.6B-235B)和全模态覆盖,成为HuggingFace最受欢迎开源模型,衍生模型数量突破10万超越Llama系列 [16][17][23] - 采用"思考模式/非思考模式"无缝切换技术,优化MCP工具调用成功率,官方明确从"训练模型"转向"训练Agent"的战略方向 [5][6][7] 中国开源模型全球竞争格局 - DeepSeek+Qwen形成开源"双子星"格局,取代Llama+Mistral成为全球主流开源生态 [1][13] - 开源策略突破地缘政治壁垒:模型权重和训练细节全公开,开发者可自托管定制,建立全球开发者社区信任 [10][12][15] - 两种差异化商业模式:DeepSeek通过技术突破提供低价API服务(成本降低80%),Qwen通过开源带动阿里云商业闭环 [19][20][21] MaaS模式创新 - 阿里云构建"模型-云-行业应用"飞轮:Qwen开源降低AI创业门槛,百炼平台提供MCP服务接入 [2][24] - 实际案例显示Claude+Qwen2.5组合成为创业公司主流方案,混合使用闭源与开源模型平衡成本能力 [25][27][30] - 行业专用模型在医疗、金融等高壁垒领域仍具优势,但需结合本地化服务和数据闭环 [14] AI创业者实践洞察 - 模型选择策略:ToB企业倾向Qwen32B微调(单卡可部署),ToC企业采用API组合(Gemini+DeepSeek) [27][45] - 四大核心挑战:长文本处理衰减(播客场景)、多模态情感理解(心理场景)、国产芯片适配(机器人场景)、并发稳定性(服务场景) [36][40][41] - 创业方法论验证:70%成功案例遵循"X+AI"而非"AI+X"模式,留存率取决于真实需求解决而非技术指标 [48][50] 开源模型技术趋势 - 能力差距持续存在但应用门槛降低:2025年开源模型已满足PMF验证需求,微调价值向窄领域迁移 [25][43] - 三大技术方向:混合推理架构(成本控制)、Agent工具调用(实用化)、多模态融合(场景适配) [5][7][23] - 社区驱动创新:Qwen生态含完整工具链(vLLM/SGLang),DeepSeek聚焦前沿技术(MoE/多模态) [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