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向开发

搜索文档
高工独家 | 专访欣旺达:eVTOL产业化加速,“正向开发”如何直击电池痛点
高工锂电· 2025-05-20 18:15
会议信息 - 2025高工钠电产业峰会将于6月9日在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主办单位为高工钠电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众钠能源 [1][2] - 2025高工固态电池技术与应用峰会将于6月10日在同一地点举办,主办单位为高工锂电、高工储能和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总冠名为利元亨 [2][3] 低空经济与eVTOL发展 - 国内低空经济进入技术升级与商业化落地同步加速阶段,eVTOL研发已进入适航审定核心阶段,预计2026年起将进入型号合格证(TC)密集颁发期 [3] - eVTOL应用探索多点开花,载物eVTOL已开启商业化,载人eVTOL在文旅等场景推进示范飞行,陆空两栖飞行汽车在特殊场景探索价值 [3] - eVTOL定位于50至400公里中短途出行市场,发展路径逐渐清晰:从载物到载人,从特种需求到日常应用,从公共服务到全面商业化 [3] - 截至2024年底,小鹏汇天、Eve Air Mobility等头部企业eVTOL订单量均超3000架,亿航订单超1500架 [22] - 2025年4月,多家eVTOL主机厂与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合计意向订单达470架 [22] - 预计2030年国内累计eVTOL需求量将超1.6万架,按单机配置200kWh电量、电池价格3元/Wh估算,前装市场累计规模近百亿元 [23] 电动航空电池技术挑战 - 电动航空电池需满足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及安全性的综合均衡要求,航空级安全标准远高于乘用车 [4][6] - 能量密度是关键,从200Wh/kg提升至500Wh/kg可使eVTOL有效载荷增加近四分之一或巡航里程提升近两倍 [6] - 高倍率放电能力至关重要,垂直起降阶段需支持3-8C高功率输出,降落阶段低电量状态仍需满足同等需求 [6] - 安全性是生命线,需通过高空跌落不起火测试,载人飞行器要求热失控有毒气体不进入乘员舱 [6][7] - 航空电池需在故障时支持安全着陆,即使一半电池停止工作,剩余部分也需支撑飞行器完成降落 [6] 欣旺达技术布局与成果 - 公司针对电动航空需求推出多款专用电池产品,包括已量产能量密度320Wh/kg的eVTOL专用电池、360Wh/kg软包半固态电芯、超350Wh/kg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及230Wh/kg高功率软包电芯 [5][13] - "欣·云霄1.0"电池能量密度320Wh/kg,功率密度3300W/kg,支持-30℃到60℃宽温域飞行和2000次循环 [11] - "欣·云霄2.0"能量密度达360Wh/kg,功率密度3900W/kg,支持10C持续放电,工作温度范围-35℃到80℃,循环寿命1800次 [11] - 46系列大圆柱电池能量密度不低于350Wh/kg,支持3C快充和10C高倍率放电,循环寿命不低于1000次 [13] - 公司采用"正向开发"策略,并行推进大圆柱和软包固态两条技术路线 [8][10] - 大圆柱电池安全性高且便于平台化开发,软包电池更适应高硅负极膨胀问题,半固态技术可弥补其安全性劣势 [8][10] 技术创新与行业影响 - 公司在材料层面通过包覆与掺杂技术将高镍三元正极DSC放热起始温度提高20℃,硅碳负极比容量达2700mAh/g且循环寿命提升一倍 [16][17] - 创新"软固态"电池技术,融合固态体系高安全性与液态体系高功率特性,实现高比能、高功率、宽温域、高安全 [18] - 电动航空电池研发驱动产业升维,相关技术突破可反哺新能源汽车电池迭代 [21] - 公司计划推出能量密度400Wh/kg以上的航空动力电池,已制备出400Wh/kg全固态电芯原型并通过严苛测试 [23] - 低空飞行器电池与固态电池技术路线高度重叠,相互促进 [24]
第四代博越L:传统燃油车破局智能时代的“价值锚点”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14 10:41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竞争格局 - 第四代博越L以9.99万-12.69万元定价区间及限时价9.29万-11.99万元上市,前两月销量突破4万辆,证明传统燃油车在电动化浪潮中仍具竞争力 [2] - 全球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热情回归理性,部分用户因充电设施不足、续航焦虑等问题重新关注传统动力车型 [11] - 超过八成消费者认为价格战不影响购车决策,更愿为品质可靠、驾乘舒适的产品支付合理溢价 [11] 产品设计与市场定位 - 第四代博越L采用"山河气韵"美学设计,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车辆构造,如前脸镀铬饰条"百川归海"造型及尾灯呼吸式灯光设计 [5] - 车身配色如琥珀金、松露灰等经精密工艺调试,直接影响消费者第一印象 [5] - 座舱水岸涟漪面板结合声学结构设计,优化车内声场,实现功能与美学的融合 [7] 技术架构与性能表现 - 吉利CMA架构为第四代博越L提供高度集成化、模块化支撑,确保设计创意精准实现 [8] - 搭载Drive-E 2.0TD发动机与7DCT动力组合,平衡动力输出与燃油经济性 [12] - 整车高强度钢使用比例超70%,车身扭转刚度达32000N·m/deg,配备16项L2级辅助驾驶系统 [17] 智能化配置与用户体验 - 配备Flyme Auto智能座舱、车规级7nm龙鹰一号芯片、25.6英寸AR HUD及L2级辅助驾驶系统 [14] - 智能座舱重点优化操作流畅性与响应速度,界面简洁直观 [17] 行业影响与商业模式 - 第四代博越L推动智能技术普及,深化平台正向开发模式,实现"规模化制造中可控利润率再平衡" [18] - 依托吉利完整产业体系,实现每辆车销售即盈利的良性模式,重构传统燃油车商业逻辑 [18] - 博越家族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第四代车型前两月销量达4万辆,平均每2.5分钟交付一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