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栈自研

搜索文档
上汽俞经民:荣威品牌要重回主流赛道
中国证券报· 2025-09-19 04:24
公司产品发布与定位 - 荣威M7 DMH于9月17日正式上市 以近5米车长和超2000公里综合续航直面比亚迪、奇瑞等头部竞争对手 [1] - 产品定位为"大美好":"大"指空间与格局、"美"指设计语言与品牌调性、"好"指DMH超级混动系统技术体验 [2] - 公司强调以十万元级价格提供二十万元级B级车体验 避免单纯价格竞争而聚焦价值竞争 [2][4] 技术研发与创新 - DMH混动系统实现全栈自研 从硬件到底层软件完全自主开发 [2] - 将发动机控制、变速箱、三电管理等21个控制单元高度集成于PICU动力智能控制单元 实现油电统管 [2] - 混动技术采用算法实现精细控制 如急加速时用电补力而非强拉发动机 [3] - 智能座舱支持主流手机品牌全兼容手机互联 实现屏幕投射+操作延续 [4] - 搭载火山引擎豆包大模型 支持智能语义理解与多模态交互 [5] 销量表现与管理变革 - 上汽乘用车2024年前8个月累计销量约50.23万辆 同比增长17.65% 扭转2024年全年70.7万辆同比下滑28.3%的态势 [1] - 上汽集团对自主品牌乘用车实行一体化管理 借鉴华为IPD与IPMS模式优化产品开发流程 [1][2] - 通过IPD管理体系将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 并优化产品定义、成本管控等数十项业务流程 [2] 设计理念与用户体验 - 全球设计副总裁约瑟夫·卡班主导设计 坚持近5米车长与2米82轴距贯彻"大"概念 反对套娃式新能源前脸 [3] - 通过工程优化座椅设计 实现既柔软又有足够支撑的舒适体验 [3] - 构建"荣威M网"子渠道 以数据化、标准化提升终端服务体验 [4] 品牌战略与发展方向 - 公司致力于重回主流赛道 通过产品端精准需求挖掘、营销端用户喜闻乐见方式、渠道端服务环境改善实现与用户更近距离 [3] - AI语音交互实现无需唤醒词的自然连续对话 使车机成为"随时待命的助理" [4] - 汽车被视为AI技术应用的绝佳场景 因其空间封闭、需求明确、交互高频的特点 [5]
马斯克这三条线:无人车、人形、星链,哪条先形成闭环?
36氪· 2025-09-11 11:21
核心观点 - 马斯克在访谈中阐述了特斯拉及关联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完整的AI基础设施生态系统 通过芯片 算法 载体和网络四个层面的整合 实现AI在物理世界的规模化应用 [4][5][16] - 三条技术线并行推进 FSD自动驾驶 Optimus人形机器人和Starlink卫星网络 共享底层技术并形成协同效应 [6][15][38] - 所有技术组件都是为实现同一目标服务 即创建一个能够理解指令 执行物理动作并通过网络实时反馈的完整AI系统 [38][43][45] 技术路线与产品规划 芯片研发 - AI5芯片已完成设计审查 相比AI4性能提升40倍 专门适配2500亿参数以下模型 注重低成本 低能耗和快速推理 [8][9] - 芯片设计采用全栈自研方式 硬件和软件团队协同工作以优化系统性能 [39] - 同一套芯片技术同时服务于FSD自动驾驶系统和Optimus机器人的控制需求 [8][10] 自动驾驶系统 - FSD V14将在几个月内发布 预计年底前成为可上路运营的系统 [11] - 技术准备就绪 AI4芯片已部署在车辆上 AI5芯片设计完成 软件与硬件实现同步 [11] - 董事会已将Robotaxi运营目标写入CEO激励方案 与数万亿美元市值直接关联 [12] 人形机器人 - Optimus V3版本被描述为"sublime" 预计2025年底实现量产 [3][13] - 核心挑战在于机械手的执行器设计 每只手包含26个执行器 全部由公司自主设计 due to缺乏供应商支持 [14] - 成功攻克物理控制难题后 Optimus可能贡献特斯拉80%的市值 [14] 软件与算法系统 - Grok被定位为中枢系统而非聊天机器人 专注于理解意图 控制物理动作和整合执行方案 [10][18][25] - 训练方法涉及使用推理计算验证源数据 纠正错误并补充缺失信息 例如重写维基百科页面 [20] - Grok已更新至第4代 正在准备训练第5代 使用10万张GPU进行训练并扩建Colossus 2超算集群 [20] - 最终目标是将Grok嵌入Optimus作为控制系统 实现从语言理解到物理执行的完整闭环 [10][20][45] 网络基础设施 - Starlink已完成170亿美元的频谱收购 专门用于卫星与手机直接通信 无需SIM卡或地面基站 [30] - 已获批使用L波段和S波段频率 与手机芯片厂商合作 首批支持设备预计2026年出货 [31] - 网络覆盖全球 不受国家边界限制 服务对象包括机器人 边缘计算设备和远程AI工具 [31][34] - 解决AI落地的网络障碍 包括上传速度 延迟和访问限制 实现全球任何地点的AI部署 [32][34] 技术整合与协同效应 - 所有技术组件采用同一套核心技术进行多场景部署 例如自动驾驶视觉系统复用至机器人眼睛 AI推理能力同时控制方向盘和机械手 [15][19] - 构建完整技术闭环 用户指令通过Grok解析 AI芯片计算 Optimus执行 Starlink提供实时反馈 [43][45] - 全栈自研模式确保各组件无缝协作 形成不可复制的技术壁垒 [39][43] 应用场景与商业化 - FSD专注于替代人类驾驶 成为Robotaxi核心系统 [11][47] - Optimus专注于替代人类劳动 执行精细物理操作 [14][47] - Starlink提供全球网络连接 使AI设备在任何地点均可接入云端智能 [31][34] - Grok作为智能中枢 统筹指令解析和任务执行 [25][47]
岚图瞄准Top3爆款,冲击20万年销量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6:49
在成都车展前夕,岚图推出了全新知音,售价20.29万起。岚图CEO卢放毫不避讳地称其为"华系最好的 车"。 卢放强调,岚图以"两条腿走路"的模式推进智能化发展。团队覆盖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大方向,既负 责与华为等伙伴的合作,也坚持自主研发。 但危机也十分明显。一方面是20万纯电SUV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另一面,与鸿蒙系和其他华 为系车型,如何保持自己的差异优势也是当下岚图需要向市场讲述的故事。不过,卢放认为全新知音上 的差异在于真正想兼顾高品质体验与复杂场景适配的"华为系"车型。 日前,岚图汽车CEO卢放和岚图汽车CBO兼岚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明峰接受了包括21世 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采访,分享了岚图高层对于岚图产品规划、市场竞争与技术路线的思考,以下是 采访实录,经摘编: 打造爆款,瞄准TOP3 21世纪:今年以来,其实岚图的几款产品市场认可度都在逐步上量,市场认可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岚图 产品销量逐步开始爆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相较于旧款车型,该车型在内外饰、三电系统均做了升级,还搭载华为最高阶的乾崑ADS 4.0智驾系统 和鸿蒙座舱5.0。全新岚图知音上市后仅12分钟,大定订单便突破30 ...
华为新三折叠搭载鸿蒙5.1 麒麟芯片再现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17:49
产品发布与性能 - 华为发布新一代三折叠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 售价17999元起 出厂搭载HarmonyOS 5.1系统 [1] - 新机搭载麒麟9020芯片 通过软硬芯云协同实现整机性能提升36% [2] - 麒麟芯片时隔多年再次公开亮相 体现终端全栈自研技术实力 [3]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25上半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498万台 同比增长12.6% [3] - 华为以374万台出货量占据75%市场份额 创历史新高 [3] - 华为成为首个累计出货量突破1000万台的中国折叠屏手机品牌 [3] - 全球首款三折叠产品上半年出货量逼近50万台 成为高端市场标杆 [6] 鸿蒙生态进展 - 搭载HarmonyOS 5的终端设备数量突破1400万台 [2] - 鸿蒙5.1系统实现移动端复刻桌面级体验 业界首次将PC版专业办公和金融软件装入手机 [3] - WPS Office、钉钉、东方财富、Wind金融终端等PC级专业应用已适配三折叠手机 [4] - 鸿蒙版微信新增桌面与锁屏接听语音功能 小红书支持圈选图片搜索笔记 京东首发AIGC裸眼3D技术 [4] - 鸿蒙5支持小艺知识库管理、"碰一碰"、"一抓传"等AI及创新功能 [4] 技术生态战略 - 三折叠形态与鸿蒙5组合强化"大屏交互+跨端协同+AI"能力 [3] - 鸿蒙5通过自适应布局、系统级AI和跨端互联构建生产力体验底座 [4] - 分布式技术打破设备壁垒 AI驱动提升效率与流畅度 [6] - 互联网头部应用已完成适配 中长尾应用陆续加入 21个分类SDK中间件大量适配鸿蒙 [5] - 开源鸿蒙在金融、电力、能源、交通、通信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5] 生态发展挑战 - 鸿蒙生态基本好用但离极致仍有差距 部分应用毛细血管级功能不完善 [5] - 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水平全球领先 为新生态发展带来挑战 [5] - 尽管拥有千万级设备用户 鸿蒙生态仍处于导入阶段 [5]
10亿美元战略融资!「优必选」上市至今最大利好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9-02 08:04
核心观点 - 优必选科技与中东基金Infini Capital签署10亿美元战略合作协议 包括资金支持和产业协同 被视为上市以来最大利好 [2][4] - 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仍处于POC阶段 商业化进展缓慢 2024年交付量仅10台 花旗银行下调2025-2026年出货量预期至300/1000台 [5] - 优必选产品单价超90万元 缺乏供应链价格优势 而竞争对手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交付量和营收增长显著 [8] - 公司具备全栈式技术能力 但技术壁垒尚未形成 自研机器人大模型被视为商业化核心壁垒 [9] - 二级市场表现疲软 股价从巅峰328港元跌至95.7港元 市值451.64亿港元 但通过多次配售累计融资45.38亿港元 [10] 战略合作 - Infini Capital提供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额度 融资方式包括配售、可转债和现金提款权 [2] - 产业协同包括联合投资产业链、生态赋能(利用已投企业如商汤、比亚迪等)以及协助中东市场开拓 计划建立超级工厂和研发中心 [4] 商业化进展 - 2024年人形机器人收入约3500万元 交付量10台 2025年预计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但存在不确定性 [5] - 已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富士康、顺丰等企业合作 但订单交付延迟 部分仍处于POC阶段 [5] - 产品线包括Walker S系列、Walker C系列和轮式机器人Cruzr S2 覆盖工业、商业和科研教育场景 [7] - 中标觅亿汽车科技9051.15万元采购项目 [8] 竞争格局 - 宇树科技2024年营收超10亿元 人形机器人占比至少30% 交付量突破1500台 预计3-4倍增长 [8] - 智元机器人2024年营收约1亿元 2025年1月完成1000台下线 预期营收数亿元和几千台出货量 [8] - 银河通用预期营收超亿元 松延动力订单突破2000台且营收超亿元 [8] 技术能力 - 优必选拥有全栈式技术(本体、小脑和大脑) 包括自研群脑网络2.0和Co-Agent智能体技术 [9] - 自研机器人大模型被视为构建技术闭环和商业化的关键 但当前技术壁垒尚未形成绝对护城河 [9] 资本市场 - 股价从发行价90港元跌至95.7港元 市值451.64亿港元 经历股东抛售 [10] - 上市后完成五次配售融资 累计45.38亿港元 最新一轮以82港元/股配售融资24.7亿港元 [10] - 智元机器人通过收购上纬新材打开二级市场融资渠道 后者股价11连板成为A股10倍股 [12] - 宇树科技启动IPO 估值预期不低于500亿元 最高看至1000亿元 [12] 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行业聚焦算力、软件算法、硬件和工程化等商业化卡点 [15] - 全球企业进展涵盖产品开发、生产能力、落地场景和量产时间规划 [15]
“国家队”新势力打响突围战
华尔街见闻· 2025-09-01 20:13
核心观点 - 岚图汽车推出全新纯电SUV"知音" 以20.29万元起售价搭配华为高阶智驾与超充技术 形成"以20万级价格提供40万级体验"的颠覆性价值主张 10分钟订单破万 [2][5] - 公司采取"两条腿走路"战略:开放合作华为/宁德时代等科技巨头提升技术竞争力 同时坚持全栈自研底盘/座舱/智驾技术保持差异化优势 [3][9] - 通过混动FREE+与纯电知音组成"双子星"产品矩阵 目标冲击SUV市场TOP阵营 双工厂日产能达600辆以保障交付 [4][6][7] 产品竞争力 - 岚图知音标配华为乾崑ADS 4.0智驾系统与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实现1202项技术升级 包括激光雷达无图智驾功能下放至20万级车型 [2][5] - 搭载5C超充技术实现"充电10分钟补能500km" 最高续航达901km 搭配90.8%得房率大空间设计 [5][6] - 采用"小猪佩奇"IP营销强化家庭用车定位 与"为家庭打造幸福出行"理念高度契合 [7] 市场表现 - 岚图梦想家在MPV市场市占率超三分之一 FREE+车型月销达4000-5000辆 [6] - 用户净推荐值(NPS)达85% 超行业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6] - 知音20.29万元版本可快速交付 另两款配置因订单超预期需10月交付 公司承诺9月中下旬提前启动交付 [7] 技术战略 - 自研逍遥座舱与鲲鹏智驾系统 重点布局底盘智能化/车身智能化全线整合 [8][9] - 保持纯电/混动/增程三线技术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纯电产品比重 [6] - 与华为系品牌差异化体现在底盘调校/安全技术/整车性能等传统造车底蕴 [8][9] 产能布局 - 通过双工厂协同生产保障产能 现有工厂日产能已达600辆以上 新工厂已快速启动 [7] - 公司明确避免因产能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确保按时交付 [7]
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今年底有望超燃油车!贸促会王侠:智能化正成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12:21
行业渗透率与增长趋势 - L2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在2024年达近60% 预计年底达三分之二 [1] - 智能座舱前装搭载率在2024年突破70% 今年有望超80% [1] - 2024年1-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45% 预计年底超越燃油车 [1] -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从2021年157%和2022年95%回落至30%左右 [1] 技术发展路径争议 - 制约燃油车智能化的核心是电子电气架构而非能源类型 [1] - 传统车企优势在于汽车规律认知、合规与安全 科技企业强于创新与用户体验 [1] - 行业出现"油电混行"策略 同步推进新能源车型与燃油车/混动车型智能化升级 [2] - 福特智趣烈马增程版与纯电版支持高速NOA及城市NOA功能 [2] - 212品牌T01越野车配备碰撞预警、车道偏离提示及智能交互座舱 [2] 技术研发模式选择 - 特斯拉和华为通过全栈自研在智能驾驶领域展现高效率与软硬协同优势 [4] - 麦格纳斯太尔、深蓝汽车、地平线、四维图新等多支持盟友共生模式 认为可降低风险并加速落地 [4] - 全栈自研有利于构建技术壁垒和品牌护城河 但投入巨大且风险极高 [6] - 深蓝汽车主张选择"背靠背"伙伴实现共生合作 [4] - 地平线认为未来将并存"苹果型"全栈自研与"安卓型"开放生态两种模式 [4] - 行业共识认为全栈自研与盟友共生非对立关系 而是不同企业的阶段性战略选择 [6]
蔚来和梵高,在“星夜”下共鸣
钛媒体APP· 2025-08-31 08:31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理想主义转向务实策略 通过降低产品定价和优化成本结构适应市场竞争 [12][21][22] - 公司坚持纯电路线 通过技术生态构建解决行业补能痛点 重申高端纯电价值主张 [17][18][28] - 公司体系效率提升 全栈自研技术开始规模化反哺产品线 实现平台复用和成本优化 [26][27][28] 产品策略调整 - 全新ES8起售价降至30.88万元(BaaS模式) 较前代40万元以上定价大幅下调 降幅超22% [9][10][12] - 产品采用全域900V高压架构 配备102kWh电池 峰值功率520kW 零百加速3.97秒 CLTC续航635公里 [17] - 智能系统升级为自研神玑NX9031芯片与高通8295组合 搭载SkyOS操作系统实现跨域融合 [17] 市场竞争态势 - 2025年汽车行业面临智能电动化与价格战多重压力 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5] - 大三排SUV市场缺乏纯电旗舰产品 公司借ES8切入细分市场空白 [15][16] - 补能网络已覆盖8100座充换电站(含3400+换电站) 布局9纵11横高速干线 [17] 运营效率优化 - 公司进行组织架构瘦身改革 实施CBU机制考核业务单元 提升运营效率 [31] - 通过供应链优化与交付成本压缩 实现技术价值传导而非单纯价格战 [23][27] - 明确2025年第四季度盈利目标 首次提出可持续经营路线图 [31] 用户市场反馈 - 新产品预订量首日超乐道L90 市场接受度超预期 [23] - 定价策略调整可能影响现有价格体系 但公司认为适应市场生存法则更为关键 [22] - 公司更关注真实使用场景 研发聚焦用户价值最大化 [22][32]
打破封锁!中国芯片强势突围 引发美股动荡,英伟达一夜蒸发上万亿
搜狐财经· 2025-08-26 20:12
美股芯片板块表现 - 英伟达股价暴跌3.5% 创4月21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市值蒸发约1500亿美元[5] - 英特尔下跌超7% 其他芯片企业均有不同程度下跌[5] - 芯片板块整体受重创 市场对AI商业化回报存疑[14][16] 中国AI技术突破 - DeepSeek发布新一代大语言模型DeepSeek-V3.1 采用混合专家架构 支持两种思考模式灵活切换[7] - 模型专门适配下一代国产芯片 采用定制参数精度格式 减少芯片计算冗余[9] - 显存占用相比FP16降低50%-75% 支持更大批次或更长上下文长度[9] - 计算资源优化优势明显 用更少tokens达到相似或略高准确率[14] - 自V3/R1起以"小算力媲美顶级模型"著称 V3.1进一步验证Agent能力无需千亿级算力堆砌[29] 国产芯片产业机遇 - 寒武纪股价近五个交易日涨超45% 总市值跃居科创板前列[20][39] - 华为昇腾、海光、沐曦等国产AI芯片厂商显著受益[20] - 模型与芯片协同设计代表中国AI产业"全栈自研的重要突破"[22] - 中国在AI芯片领域突破速度远超预期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产生反效果[27] 行业格局演变 - 中国AI企业通过算法优化和软硬件协同设计提升整体性能[27] - 发展路径从单纯追求参数规模转向实用性与效率平衡[31] - "轻量化高性能"路径为全球中小开发者提供参与AI竞争可能[29] - 模型实现对Anthropic API原生兼容 支持全球调用[33] - 中美科技竞争重塑世界芯片行业格局[22][27] 市场反应与影响 - MIT报告显示95%组织在生成式AI投资中获得回报为零 仅5%试点项目获得数百万美元价值[16] - OpenAI CEO表示投资者对AI过度兴奋 可能存在泡沫风险[16] - 特朗普政府威胁对境外制造芯片加征关税 计划将政府补贴转换为英特尔股权[25] - 中国科技企业不断突破西方垄断 可能引领全球AI芯片创新浪潮[38]
岚图汽车岚海智混技术实现量产落地 中国混动技术迈入“第四阶段”
证券日报网· 2025-08-24 19:56
岚海智混技术核心突破 - 岚图汽车发布岚海智混技术 实现全域800V高压系统、全温域5C超充及63kWh超大电池等前沿技术 代表中国混动技术第四阶段全面领先 预计技术优势可持续领先行业五年以上 [1] - 技术核心为底层架构重构混动逻辑 攻克800V高压混动技术难题 完成电机、电池、电控全链路高压化升级 成为国内少数实现混动全域800V的车企之一 [1] 技术性能与架构 - 超能矩阵体系包含超大电池、超级快充、超级高压、超级效能、超级续航五大特性 其中全域800V高压系统突破传统400V性能瓶颈 支持峰值功率320kW全温域5C超充 12分钟电量从20%充至80% [2] - 63kWh高压电池支撑CLTC纯电续航360公里至410公里 满足两周日常通勤 结合92.5% CLTC工况效率和3.7kWh/L油电转化率 实现综合续航超1400公里 [2] - 智电中枢体系由四大智能管理系统组成 包括温控管理(全温域-24℃至52℃稳定充电)、电池管理(72小时风险预警及16重物理防护)、能量管理(实时优化分配)及电源终端(60kW V2G功率) [3] 研发路径与产业影响 - 公司基于原生纯电架构反向开发混动技术 实现更快迭代周期和趋近纯电的综合体验 兼顾高比例电驱感受与长续航需求 [4] - 全栈自研理念推动技术自主可控 琥珀电池技术(三维隔热墙专利)和SOA架构实现软件迭代周期缩短 智慧底盘平台实现空气悬架及阻尼控制系统全栈自研 [5] - 技术带动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升级 下游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长续航、快充优势) 并推动混动车主价值链从"节油"向"节碳"转变 助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6] 产品应用与市场布局 - 技术将搭载于2026款岚图梦想家(全球首款800V智能超混MPV)、全新岚图追光(全球首款纯电续航410km混动轿车)及代号"泰山"大六座旗舰SUV 覆盖MPV、轿车与SUV三大品类 [7] - 岚图汽车成为首个实现800V混动技术全品类搭载的品牌 技术平台高度成熟且具前瞻性 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