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指数保险

搜索文档
瑞士再保险:2025年海洋牧场保险守护蓝色经济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12 10:17
海洋牧场发展背景与现状 - 海洋牧场定义为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的渔业生态系统,并涵盖商业性水生生物育苗和养殖活动[1][9][15] - 行业获国家政策强力支持,2017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部署,截至2024年8月已批准18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域总面积达384,459.9公顷[1][34] - 2024年中国海洋渔业增加值达4880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11.2%,行业正从资源获取型向生态养护型转型[1][30] - 养殖模式向深远海拓展,2023年深远海养殖水体近4400万立方米,产量占海水鱼养殖20%以上[1][40] - 发展路径呈现"渔+旅"(休闲渔业)和"渔+新能源"(海上风电融合)的产业协同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1][40] 海洋牧场风险分析 - 生产风险中气象灾害(台风、暴雨等)和海洋灾害(风暴潮、赤潮等)影响最显著,近20年台风洪涝致水产品损失占比超43%[2][46][51] - 2014-202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75.88亿元,其中2023年风暴潮损失24.8亿元,占当年海洋灾害总损失99%[2][54][57] - 疾病风险导致每年水产养殖损失超500亿元,2023年海水网箱养殖发病面积率达30%[2][71][72] - 深远海养殖设施面临网衣附着、磨损腐蚀等技术风险,海上风电融合衍生噪声、电磁辐射等新型威胁[2][78][80] - 市场风险中水产品价格波动影响显著,政策风险(监管调整、补贴变动)影响较低[2][16][84] 海洋牧场保险体系现状 - 已形成以海水养殖险为主,设施险、责任险、自然生态体系保险为辅的多层次架构[3][11][20] - 海水养殖险2024年保费增长显著,产品包括传统补偿型、气象指数型(占比超50%)和价格指数型[3][11] - 广东、山东、辽宁三省保费占比达三分之二,国际经验以挪威、日本为代表,注重生物安全防控[3][11] - 自然生态体系保险在碳汇保险、红树林保险等领域开展试点,但整体保障程度较低[3][11] - 深远海养殖设施险需针对重力式网箱、养殖工船等定制化设计,参考船舶险和海洋工程险经验[3][14] 保险发展前景与建议 - 预计2030年海水养殖险保费规模在中性情景下达到30亿元[4][11][12] - 气象指数保险因数据客观、赔付高效将成为主流,可与传统产品组合形成复合保障[4][12] - 需强化风险管理,借鉴海外投保前风险查勘经验,结合中国技术驱动特点建立全周期风险监测平台[4][19] - 推动保险与技术、信贷融合,加强兽医及养殖技术机构联动,探索保单质押等银保模式[4][12] - 需完善行业标准,解决指数保险数据不足问题,构建适配中国国情的海洋牧场保险体系[4][12]
气象指数保险助力守护“蓝色粮仓”
金融时报· 2025-08-15 09:36
政策性牡蛎风力气象指数保险 - 青岛市首个政策性牡蛎风力气象指数保险于今年6月落地城阳区 [1] - 保险覆盖7011亩牡蛎养殖区 总保额达4557万元 [1] - 3位牡蛎养殖户成为首批投保人 [1] 保险机制设计 - 以风力指数作为理赔触发标准 无需实地查勘定损 [2] - 人保财险与青岛市气象局建立数据共享机制 [2] - 在牡蛎养殖核心海区设立自动化风力监测点 实时收集风速数据 [2] 行业影响 - 青岛市拥有近10万亩牡蛎养殖区 形成近海生态屏障 [1] - 牡蛎养殖曾长期面临台风等极端天气威胁 [1] - 新保险产品显著提升养殖户抗风险能力 促进产业规模扩张 [1][2] 产品优势 - 理赔流程高效 仅需比对气象参数与合同标准 [2] - 解决传统海洋渔业保险查勘难、定损难问题 [2] - 养殖户投保后经营稳定性显著提升 [1][2]
衍守千年绿 保铸万源金——“温度指数衍生品+气象指数”双保险护航万源茶叶产业
期货日报网· 2025-08-08 18:14
项目背景与核心创新 - 国投期货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首创的“温度指数衍生品+气象指数保险”试点项目在四川省万源市启动,旨在为当地富硒茶园提供气候风险管理 [1] - 项目由大连商品交易所倡议和指导,将中央气象台—大商所天气系列温度指数衍生品和气象指数保险引入万源茶乡,以量化并对冲高温风险 [5] - 该项目是金融市场服务实体产业、服务“三农”的积极创新,通过金融工具为茶农筑起精准高效的风险屏障 [9] 行业痛点与需求 - 茶叶种植易受气候风险影响,2024年仲夏连续38℃热浪导致万源市三成茶园受损,损失超过100万元,凸显茶农对抗高温灾害缺乏有效手段 [3] - 传统种植模式“靠天吃饭”,气候不确定性制约了茶农投入、银行放贷和企业下单的积极性 [9] 解决方案与产品设计 - 温度指数衍生品端由国投期货设计,挂钩大商所温度指数成都地区数据,约定产品期限内当日14时气温突破茶树耐受临界温度33℃即触发赔付,将高温风险转移至金融衍生品市场 [6] - 国投期货捐赠乡村振兴帮扶资金10万元,用于覆盖项目主体参与衍生品交易的权利金费用,减轻合作社成本压力 [6] - 气象指数保险端由工商银行帮扶开展,覆盖茶叶种植面积1万亩,总保费99万元,其中工商银行捐赠79.2万元,农户自缴19.8万元,旨在精准弥合温度指数基准地与具体茶园小气候之间的“基差”风险 [6] 方案优势与互补性 - 温度指数衍生品具备交易要素灵活、形式多样、入场离场日期自由、结算高效、覆盖范围广等特点 [7] - 气象指数保险普惠易用,基差更小,对局部地域的保障更为精准 [7] - 两种工具形成互补,温度指数衍生品覆盖大范围高温系统性风险,气象指数保险补偿局部小气候差异,构成风险管理闭环,兼顾灵活度与普适性 [7][9] 项目影响与产业前景 - 项目为茶园提供“双层防热铠甲”,赋予茶园可量化的“气象信用”,增强了茶农信心,瓦子坪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计划再扩种100亩优种茶园 [9] - 金融工具的运用优化了风险管理效率,促进了产业标准化和规模化,为“银行敢放贷、企业敢下订单、茶农敢投入”创造了条件 [9] - 项目将千年茶产业与现代金融相结合,锻造出一条稳固的富民金链,为茶叶产业注入新动力 [11]
大闸蟹养殖无惧“烤”验
金融时报· 2025-08-08 16:01
行业影响 - 连续高温天气对大闸蟹养殖业构成挑战,导致养殖塘水草腐烂,影响蟹苗生长[1] - 高温期间通过补种水草、增氧换水等措施应对,但各项措施均增加养殖户支出[1] - 台风带来的降温和降水为养殖户提供了补种水草的窗口期[1] 保险产品与理赔 - 池塘水产养殖气象指数保险在连续3日气温超37摄氏度时触发理赔[2] - 该保险产品流程快、易理解,达到约定气温条件即赔付,出险一次赔付一次[2] - 中国太保产险苏州分公司支付首批赔付102.56万元,覆盖630户养殖户及约2.6万亩养殖池塘[1] - 单个养殖户案例显示,投保面积351.64亩,每亩保费280元,其中70%享受财政补贴,养殖户实际承担每亩84元,可撬动每亩4000元保额[1] - 养殖户奚兴根获得1.4万元保险理赔,有效缓解其资金压力[1] 保险业务规模 - 中国太保产险苏州分公司大闸蟹及池塘水产气象指数保险总承保面积约5.42万亩,覆盖1424户养殖户[2] - 相关保险业务总保额约1.94亿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