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场保险

搜索文档
瑞士再保险:2025年海洋牧场保险守护蓝色经济研究报告
搜狐财经· 2025-10-12 10:17
海洋牧场发展背景与现状 - 海洋牧场定义为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的渔业生态系统,并涵盖商业性水生生物育苗和养殖活动[1][9][15] - 行业获国家政策强力支持,2017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部署,截至2024年8月已批准18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域总面积达384,459.9公顷[1][34] - 2024年中国海洋渔业增加值达4880亿元,占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11.2%,行业正从资源获取型向生态养护型转型[1][30] - 养殖模式向深远海拓展,2023年深远海养殖水体近4400万立方米,产量占海水鱼养殖20%以上[1][40] - 发展路径呈现"渔+旅"(休闲渔业)和"渔+新能源"(海上风电融合)的产业协同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1][40] 海洋牧场风险分析 - 生产风险中气象灾害(台风、暴雨等)和海洋灾害(风暴潮、赤潮等)影响最显著,近20年台风洪涝致水产品损失占比超43%[2][46][51] - 2014-2023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75.88亿元,其中2023年风暴潮损失24.8亿元,占当年海洋灾害总损失99%[2][54][57] - 疾病风险导致每年水产养殖损失超500亿元,2023年海水网箱养殖发病面积率达30%[2][71][72] - 深远海养殖设施面临网衣附着、磨损腐蚀等技术风险,海上风电融合衍生噪声、电磁辐射等新型威胁[2][78][80] - 市场风险中水产品价格波动影响显著,政策风险(监管调整、补贴变动)影响较低[2][16][84] 海洋牧场保险体系现状 - 已形成以海水养殖险为主,设施险、责任险、自然生态体系保险为辅的多层次架构[3][11][20] - 海水养殖险2024年保费增长显著,产品包括传统补偿型、气象指数型(占比超50%)和价格指数型[3][11] - 广东、山东、辽宁三省保费占比达三分之二,国际经验以挪威、日本为代表,注重生物安全防控[3][11] - 自然生态体系保险在碳汇保险、红树林保险等领域开展试点,但整体保障程度较低[3][11] - 深远海养殖设施险需针对重力式网箱、养殖工船等定制化设计,参考船舶险和海洋工程险经验[3][14] 保险发展前景与建议 - 预计2030年海水养殖险保费规模在中性情景下达到30亿元[4][11][12] - 气象指数保险因数据客观、赔付高效将成为主流,可与传统产品组合形成复合保障[4][12] - 需强化风险管理,借鉴海外投保前风险查勘经验,结合中国技术驱动特点建立全周期风险监测平台[4][19] - 推动保险与技术、信贷融合,加强兽医及养殖技术机构联动,探索保单质押等银保模式[4][12] - 需完善行业标准,解决指数保险数据不足问题,构建适配中国国情的海洋牧场保险体系[4][12]
滚动|台风过境后,粤西农业全力以"复"
南方农村报· 2025-10-07 12:26
台风影响概述 - 第21号台风"麦德姆"于10月5日下午在湛江徐闻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4级(42米/秒)[2][3] - 台风强度逐渐减弱并移出广东,预计6日至8日全省多云,部分市县有阵雨[4] 农业受灾情况 - 粤西作为水稻主产区,水稻正处于抽穗开花和灌浆关键期,台风导致大面积倒伏[8] - 廉江种植大户黄亚平的800亩优质晚稻几乎全部倒伏,产量影响预计超过50%,整体损失达几十万元[9][10] - 徐闻县农户王隆赞的三亩水稻口粮及当地玉米、香蕉等作物严重受损[11][12] - 专家指出台风影响包括结实率下降、倒伏及病虫害增加(如白叶枯、细条病和飞虱)[16][17] 保险业理赔响应 - 截至10月5日17时,广东保险业接到台风相关报案1143件,估损金额达7350.16万元[34][35] - 案件类型以车险最多,其次为农业保险,湛江巨灾指数保险已触发理赔[35][36] - 保险机构启动大灾绿色理赔通道,已支付赔款721.75万元[38][39] - 人保财险在台风登陆后2小时内向3家湛江海洋养殖公司预付赔款680万元[45] - 多地保险机构通过在线理赔加速流程,如平安产险在阳江15分钟内结案支付25万元,中华财险在茂名1小时内支付3.4万元[49][51] - 中国人寿财险对湛江农垦集团甘蔗和橡胶农场启动预赔,支付赔款超560万元[55] - 湛江巨灾指数保险估损金额达4280万元,共保体正加速预赔流程以支持政府救灾[57][58] 灾后复产措施 - 受灾农户计划改种鲜食玉米以挽回损失,并积极联系保险理赔[20][21] - 专家建议分阶段排水(孕穗期受淹需24小时内排水,幼穗分化期需48小时内排水),并对倒伏严重的水稻进行人工扶直和培土[23][24][25] - 灾后需加强肥水管理,推荐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加1%-2%尿素溶液补充养分[26][27] - 针对病虫害防控,推荐使用噻唑锌、噻菌铜等杀菌剂混合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药剂喷施[29][30]
广州:鼓励国内保险机构在南沙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推动“险资入穗”
新华财经· 2025-08-12 16:01
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 - 稳步推动南沙金融机构创新票据贴现产品并增加票据融资支持 [1] - 结合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推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升级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 [1] - 鼓励国内保险机构在南沙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推动"险资入穗" [1] - 支持保险机构通过债券、股票、未上市股权等方式投资科创企业 [1] 支持数字产业发展 - 加强对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数字服务机构的招商引资力度并培育本土优质数字服务机构 [2] - 鼓励数字产业企业与南沙金融机构合作拓展金融场景融合应用 [2] - 支持在南沙建设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关键数字技术与金融场景融合应用的数据算力中心、研发认证中心、测评中心及监管平台 [2] - 推动数据交易所完善数据流通交易综合性服务并与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合作创新数据金融产品 [2] - 与香港获许可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加强合作对接并研究构建两地互认的数字资产跨境规则体系 [2] 支持海洋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 支持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并强化对南沙重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涉海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 [2] - 增加海上保险供给并推动保险公司创新传统海上保险产品服务 [2] - 按市场化原则开发海洋牧场保险等海洋新兴产业保险产品 [2] 支持青年创新创业 - 鼓励南沙商业银行提升服务便利化并为港澳创业青年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2]
持续领先!广东六项金融规模指标稳居全国首位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13:20
银行业表现 - 广东银行业总资产41.2万亿元、总负债40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5.14%,高于同期GDP增速 [2] - 各项贷款余额29.23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2.15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5%、6.9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 [2] - 广东金融监管局辖内银行业资产总额27.22万亿元,同比增长5.71%,贷款余额19.4万亿元,同比增长5.88%,其中超七成为中长期贷款 [2] 保险业表现 - 广东保险业总资产2.66万亿元,比年初增长6.36%,保费收入4616亿元,同比增长5.53%,高于全国0.46个百分点 [3] - 分红险保费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13.63%,带动整体增速回升 [3] - 广东金融监管局辖内保险业总资产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0.37%,原保险保费收入3403亿元,同比增长4.69%,赔付支出1202亿元,同比增长5.91% [3] 科技金融 - 广东科技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227亿元,科技保险为科技企业提供风险保障3.11万亿元,同比增长76% [4] - 绿色信贷余额3.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61%,占各项贷款比重15.93% [4] 县域金融 - 涉农贷款余额2.44万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5834.06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7.75%、10.1% [5] - 农险提供风险保障1375.99亿元,同比增长9.68%,赔付支出35.7亿元,同比增长10.79% [5] - 县域贷款规模超1.71万亿元,三年平均增速约12.29%,县域存贷比由71.34%提升至74.51% [5] 海洋牧场 - 海洋牧场保险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10.44亿元,支付赔款6764.22万元 [6] - 现代化海洋牧场相关贷款余额501亿元,同比增长19.09% [6] 民营小微 - 民营企业贷款余额6.85万亿元,在各类企业贷款中占比52.4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87万亿元,同比增长14.79% [7] - 累计走访企业910万户,授信超47万户,发放贷款1.53万亿元,贷款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0.6个百分点 [7] - 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超七成,续贷余额同比增长59.69% [7] 房地产金融 - 广东银行为1812个"白名单"项目提供授信10918.29亿元,落地8327.96亿元,项目数、授信金额及落地金额全国第一 [8] - 房地产贷款余额5.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7%,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7.30%、1.17% [8] - 城中村改造项目专项借款授信1.02万亿元、已投放2154.77亿元,"平急两用"基础设施项目授信685.38亿元、已放款116.46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