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配置

搜索文档
环北广西工程加快攻坚六万大山最长隧洞
广西日报· 2025-07-06 09:59
工程进展 - 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迎来重大进展,"环北广西七号TBM"在六万大山隧洞顺利始发,环北广西五号TBM、六号TBM同日启动步进,预计8月实现始发 [1] - 3台TBM同步推进,形成"多点开花"的立体施工格局,大幅提升硬岩隧洞开挖效率 [2] - 工程总共有7台隧道掘进机,其中3台已进洞始发,今年年底有望全部始发 [2] 设备与技术 - "环北广西七号TBM"是玉林供水片的核心设备之一,将承担六万大山中最长的隧洞掘进任务 [1] - 六万大山隧洞总长25公里,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该掘进机承担11.427公里的隧洞掘进任务,每月可推进500多米 [1] 工程概况 - 环北广西工程是国家水网建设的重要骨干工程和广西水利建设重大民生项目,以郁江为核心水源,连通12条河流和15座水库,输水线路总长491.10公里 [1] - 工程主要任务是为南宁、北海、钦州、玉林等重点城市的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并为发展农业灌溉和改善水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1] - 工程是广西目前总投资最大、受益人口最多、输水线路最长的跨流域、跨行政区域水资源配置项目,建成后将直接惠及近1400万人口 [1]
焦点访谈|一渠“活水”浇灌“血浓于水”的亲情
央视网· 2025-06-30 22:07
东深供水工程历史与现状 - 工程建成于60年前,北起东莞桥头镇,南至深圳水库,改造后全长68公里,保障香港、深圳及沿线2400多万居民用水[3] - 1965年首次建成时年供水能力6800万立方米,经过多次扩建后提升至24.23亿立方米,实际对港年供水量从4100万立方米增至8.2亿立方米,增长20倍[11][13] - 60年累计对港供水超300亿立方米,成为香港供水生命线[25] 工程建设与技术发展 - 初期建设面临技术装备落后挑战,需实现83公里引水距离和44米扬程抽水,国内首创[7] - 动员15个省市50多家工厂赶制设备,上万建设者人工开挖,仅1年建成6座拦河坝+8级泵站+17座闸门[9][11] - 现代化调度中心实现精准水量控制,生物硝化站日处理400万吨水保障水质[3][13] 供水安全与扩容升级 - 1974年首次扩建后供水能力提升至1.68亿立方米,1980年二次扩建达6.2亿立方米[11] - 2024年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通水,新增西江水源,形成双水源保障格局,年供水规模17亿立方米[19] - 新工程可支撑1.7万亿GDP需水量,惠及3200万人,增强大湾区供水安全[21] 水质保障与生态治理 - 1998年建设生物硝化站解决沿线污染问题,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100%[13][15] - 河源市出台10多部水质保护法规,东江190公里流经段严格治理[15] - 2020-2022年旱情期间通过三道防线联合调度保障供水,新丰江水库曾低于死水位运行25天[15][17] 经济社会影响 - 工程结束香港百年缺水历史,支撑其经济腾飞[11][25] - 香港特区政府举办60周年纪念活动,行政长官李家超称其为"血浓于水深情典范"[23] - 未来将进一步深化粤港供水合作,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25]
平陆运河风物志㉜丨灵东浴日万物兴
广西日报· 2025-06-22 09:50
水库概况 - 灵东水库位于灵山县佛子镇罗阳山 坝长1824米 总库容1.69亿立方米 有效库容7900万立方米 [2] - 水库承担灌溉 防洪 居民饮水等重任 滋养灵山50多万人口 18万亩良田 [2] - 水库作为平陆运河应急调用水源 2023年5-8月需放水2710万立方米保障钦州市区灌溉和生态用水 [2] 历史建设 - 1958年灵山县为根治水患兴建水库 成为当时全国十大水库之一 [3] - 1960年周恩来总理对水库建设作重要指示 灵山人历时5年建成大坝 锁住145平方公里集雨流水 [5] - 建设高峰期汇聚2.5万名干部 职工 居民等 采用竹棚居住 咸菜粥饮食的艰苦条件 [5] 经济效益 - 水库坝前鱼苗基地年产鱼苗水花超100亿尾 灵山县80多家鱼苗场年均产淡水鱼水花1500亿尾 年产值3亿元 [6] - 灵山县自20世纪60年代起保持四大家鱼人工孵化技术全国领先 鱼苗出口俄罗斯 越南等国 [6] 战略定位 - 水库是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将为南宁 钦州 北海等地近1400万人口提供供水 [6] - 水库与平陆运河等工程联合调度 将增强区域水资源配置与生态保护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