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资源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除了“解渴”,南水北调还带来了什么?
人民网· 2025-10-26 11:07
初秋的山东济宁梁山港,一派繁忙景象。万吨级船队缓缓驶过,码头吊机有条不紊地装卸着集装箱。 这座如今已成为京杭大运河上"西煤东输、北煤南运、南货北调、集装箱运输"重要枢纽的"江北最大内 河港口",几年前,还是一块荒芜水洼地。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后,改善了济宁至长江段的通航条件,提高了区域水运能力,基本实现了 全年不间断安全通航"。港口负责人感慨道,"依托梁山港铁水联运,每年可降低综合物流成本约13亿 元"。 梁山港的崛起,成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综合效益的生动注脚。自2013年正式通水以来,这条"润苏 北,济齐鲁"的清水长廊,不仅解了北方地区的"口渴",更以其强大的战略支撑能力,悄然重塑着区域 发展的格局,为沿线地区带来了深刻变革。 战略定位:国家水网的主骨架 根据规划,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下、中、上游向北方地区调水,连通长 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构成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在这一宏伟的战略性工程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以下简称"东线工程")承担着独特的战略使命。其主 要供水范围是黄淮海平原东部和胶东地区,不仅要解决津浦铁路沿线和胶东地区的城 ...
“十四五”我国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央视网· 2025-10-22 20:43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1] - 建成9.5万座水库,总库容超1万亿立方米,水库类型、数量及高坝数量均居全球首位 [7] - 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9000亿立方米 [5] 水资源配置与重大工程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惠及1.95亿人 [5] - "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形成,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 [5] - 完成投资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 [5]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 母亲河复苏行动全面完成,88条母亲河复苏目标任务中79条河流已实现全线贯通,9个湖泊生态水位有效维持 [3] - 海河流域30条断流河流恢复流动,102眼干涸泉眼实现复涌,"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3] 农业与农村供水保障 - 耕地灌溉面积提升至10.9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65提高到0.58,为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筑牢基础 [9] - 建成全球服务人口最多的农村集中供水体系,"十四五"末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96% [9] 水资源利用效率 - 在经济增速年均5.5%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1]
连云港推广“四水四定”亮点经验 谱写水资源“约束”变“保障”新篇章
新华日报· 2025-10-17 05:04
试点项目成效 - 东海县白塔埠镇农田灌溉尾水循环利用达4次 每次亩均灌溉用水约140立方米 节约新鲜水约450万立方米 [1] - 东海县投资3760万元实施农田尾水治理试点项目 新建10套智能一体化闸门系统 修缮6座泵站 项目全面运行后全县节水约5000万立方米 [1] - 赣榆区实施范河灌溉片区农田退水治理项目 涵盖6镇18个片区 覆盖面积近30000亩 [1] 全市推广与覆盖 - 制定《连云港市农田退水循环利用细化实施方案》 全市农田退水循环利用覆盖面积已超20万亩 [2] - 举措显著减少用水总量 提升用水效率 为地区产业发展节约用水指标空间和优质水资源 [2] 再生水资源化利用 - 连云港港口集团与光大水务签署协议 通过铺设约10公里管网将达标再生水输送至港口用于喷淋 并逐步拓展至城市绿化、市政杂用和工业用水领域 [2] - 徐圩新区推进每日5万吨高品质再生水处理回用项目 建成后可向田湾核电站供应脱盐水用于蒸汽生产 [2] - 灌云县临港产业园胜海水务再生水厂加速建设 2026年建成后年处理能力可达1095万立方米 全市再生水厂形成“南北中”建设网络新格局 [2] 区域水资源保障研究 - 水利局组织开展“西部岗岭地区水资源供给保障研究” 提出完善蓄补水工程体系等“开源”工程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节流”措施 [3] - 研究成果将作为“十五五”发展规划重要参考 旨在通过系统治理全面提升西部岗岭地区抗旱保供能力 [3] 未来战略方向 - 公司将继续锚定“四水四定” 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 优化水资源配置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 - 战略目标为筑牢水资源安全防线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3]
大藤峡水利枢纽今年首次达到61米正常蓄水位
央视新闻· 2025-10-15 15:53
工程里程碑 - 大藤峡水利枢纽于10月14日15时首次达到61米正常蓄水位 [1] - 水库蓄至正常蓄水位后,可调节水资源量达到15亿立方米 [6] 防洪效益 - 在台风引发的强降雨期间,工程通过科学调度拦蓄洪水超过5亿立方米,有效减轻西江下游及郁江的防洪压力 [3] - 工程的正常运行标志着其作为流域关键控制性工程的防洪效益可全面发挥,为珠江流域防洪安全提供保障 [1][6] 水资源配置 - 水库蓄水为枯水期粤港澳大湾区用水储备了充足水源 [1] - 工程统筹兼顾防洪、航运、生态、发电等多目标需求,有序完成汛末蓄水,为枯水期水量调度备足水资源 [3][6] 综合效益 - 达到正常蓄水位后,工程的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效益可全面发挥 [6] - 工程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6]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2025年首次达到61米正常蓄水位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15:09
项目里程碑 -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于10月14日15时首次达到61米正常蓄水位 [1] - 达到正常蓄水位标志着工程的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配置、灌溉等综合效益可全面发挥 [4] 运营与调度 - 在台风影响期间,公司通过科学精准调度,拦蓄洪水超5亿立方米 [3] - 公司统筹防洪、航运、生态、发电等多目标用水需求,有序衔接汛末蓄水 [3] - 运用数字孪生大藤峡"四预"系统并结合测雨雷达应用,进行精准调度 [3] 综合效益 - 水库蓄至61米后,可调节水资源量达15亿立方米 [4] - 工程有效减轻西江下游防洪压力,并为保障枯水期粤港澳大湾区用水储备充足水源 [1][4] - 为加快郁江洪水下泄创造有利条件,全力保障流域防洪安全 [3]
我省推介超千亿元水利建设项目
辽宁日报· 2025-10-14 08:58
项目总体规模与投资 - 辽宁省在2025东北(沈阳)水博览会上推介102个水利项目,总投资额达1070亿元 [1] - “十五五”期间全省计划实施水利项目1608个,总投资1669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518亿元,是“十四五”计划的1.4倍 [2] - “十四五”以来水利投资创历史新高,预计期末完成投资106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2.2倍 [1] 水库与重大引调水工程 - 计划建设6座大中型水库,其中永平水库和生金水库两座大型水库设计库容分别为1.94亿立方米和1.24亿立方米,总投资116.64亿元 [1] - 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工程涉及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估 [1] 灌区建设与涝区治理 - “十四五”期间已实施34个大中型灌区新建和改造项目,完成投资44亿元;实施17个涝区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 [2] - 此次推介包括浑蒲灌区改造、盘山灌区改造、新建碧流河灌区及辽河区排涝工程等18个项目,估算总投资212亿元 [2] 水资源配置格局与体系建设 - 长期构建以北、中、南三线及北水润辽工程为骨干的“四干十脉”水资源配置格局 [2] - 持续完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体系 [2] 项目目标与资金筹措 - 水利建设在促投资、惠民生、稳就业、强保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 重点项目实施将推进省级水网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农村供水条件、促进河湖生态好转 [2] - 水利部门将通过精准项目推介和供需对接,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的募投建运管 [2]
构筑青岛未来发展的“水长城”
齐鲁晚报· 2025-09-26 06:16
综合效益: 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青岛发展的瓶颈。根据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评价成果,青岛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 186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9.5%。这座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经济总量过万亿,但经济空间与水资源 空间的不完全匹配,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缺水。 数据显示,青岛目前年城市供水保障能力为6.7亿立方米。据预测,2035年城市总需水量将增至16亿立方米, 届时将面临9.3亿立方米的巨大缺口。在这一严峻的供水形势下,官路水库的规划与建设,正成为青岛破解 水资源短缺难题、保障城市用水安全的关键战略举措。 工程规模: 庞大复杂的现代化水利枢纽 官路水库设计规模为大(二)型,总库容达2.11亿立方米,规模相当于4个崂山水库。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围坝、入库泵站、出库泵站、泄洪放空洞、墨水河与顺溪河河道改道、引黄济青连接工程、管理设施及 配套信息化系统等。水库围坝全长12.69公里,坝顶最大高度达24.4米。在设计与施工中,项目采用了多项 创新技术。例如,在大坝迎水坡面采用水泥基连锁块拼接结构,有效增强护坡的适应性与耐久性,更好地适 应复杂的水环境。 2023年,官路水库工程作为山东省代表项目,参加了全国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考 ...
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全线隧洞贯通 建成后将惠及850万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9-15 15:44
工程概况 - 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后续优化工程于9月12日实现全线隧洞贯通 [1] - 工程输水线路总长约72公里,概算总投资为101.19亿元 [1] - 工程由粤海集团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1] 技术细节与施工挑战 - 全线隧洞包括盾构隧洞、TBM隧洞、钻爆隧洞,总计约34公里 [1] - 施工中遭遇“孤石群”挑战,通过将“粤东2号”盾构机改造为泥水、土压双模式得以解决 [2] - 改造在地下埋深约24米的狭小空间内完成,盾构机在掘进420米时遇到难题 [2] 战略意义与效益 - 该工程是广东省“五纵五横”水资源配置骨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旨在解决粤东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服务人口达850万 [1][2] - 工程建成后多年平均取水量为3.11亿立方米,将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 [2]
公清水库项目刷新进度条
深圳商报· 2025-09-04 07:08
项目工程进展 - 南坑泵站竖井深度56.15米、直径37米成功实现封底 为全线18座大型工作井中首个完成地下主体结构施工的竖井 [1] - 后续将组装南坑泵站机组 承担向南坑水厂加压输送原水的任务 [1] - 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底实现首台TBM始发 [1] 项目规模与功能 - 输水干线全长41.28千米 采用深埋隧洞输水方式 [1] - 建成后可实现深圳境内东江、西江水源互济调配 并为香港提供应急供水保障 [1] - 是深圳市"两江并举、三纵四横"水资源配置格局中的骨干工程 [1] 工程复杂性与施工挑战 - 南坑泵站工区面积1.61万平方米 集约布置4座具有不同功能的竖井 [1] - 现场23台大型设备同步作业 涉及钢筋笼制作、竖井开挖等多工序并行 [1] - 地质条件复杂 存在软土、煤层和断裂构造 工程施工风险较高 [1]
公清水库项目刷新进度条 首座深大竖井实现封底
深圳商报· 2025-09-04 01:03
项目工程进展 - 公清项目南坑泵站竖井成功实现封底 深度56.15米 直径37米 为全线18座大型工作井中首个完成地下主体结构施工的竖井 [1] - 南坑泵站后续将组装机组 承担向南坑水厂加压输送原水的任务 [1] - 项目预计将于今年底实现首台TBM始发 [1] 项目战略意义 - 项目属于深圳市"两江并举、三纵四横"水资源配置格局中的骨干工程 采用深埋隧洞输水方式 输水干线全长41.28千米 [1] - 建成后可实现深圳境内东江 西江水源互济调配 并为香港提供应急供水保障 [1] - 对深圳市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水资源调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工程施工特点 - 南坑泵站工区面积1.61万平方米 集约布置4座具有进水 分水 加压输水不同功能的竖井 [1] - 现场23台大型设备同步作业 钢筋笼制作 竖井开挖等工序同步进行 [1] - 地质条件复杂 存在软土 煤层和断裂构造 工程施工风险较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