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隧道掘进机
icon
搜索文档
铁建重工11月14日获融资买入760.40万元,融资余额6.6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1-17 09:27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11月14日公司股价下跌0.38%,成交额为8879.72万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760.40万元,融资偿还1648.48万元,融资净卖出888.08万元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6.66亿元,其中融资余额6.61亿元,占流通市值2.35%,处于近一年80%分位的高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88.77万股,融券余额467.81万元,处于近一年70%分位的较高水平 [1] 公司基本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掘进机装备、轨道交通设备和特种专业装备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租赁和服务 [2] - 隧道掘进机是核心收入来源,占比64.05%,其中竖井斜井掘进机与硬岩TBM占19.65%,智能型及超大型盾构机占17.64% [2] - 轨道交通设备收入占比22.66%,特种专业装备收入占比12.87% [2] 近期财务与股东情况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营业收入66.34亿元,同比减少2.44%,归母净利润10.04亿元,同比减少2.47% [2] - 截至9月30日股东户数为6.93万,较上期增加16.93%,人均流通股76999股,较上期减少14.48%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0.11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4.88亿元 [3] 机构持仓变动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3696.83万股,较上期增加1294.58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2324.64万股,较上期减少57.70万股 [3] - 科创100ETF基金(588220)和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A(019857)为新进第八和第九大流通股东 [3] - 国联优势产业混合A(014329)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铁建重工:暂未涉及核电核能或可控核聚变相关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4 18:34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隧道掘进机、轨道交通设备和特种专业装备的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租赁和服务 [2]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铁路、轨道交通、水利水电(含抽水蓄能)、矿山等领域 [2] - 公司暂未涉及核电核能或可控核聚变相关业务 [2]
【金牌纪要库】工程机械内外销量全面超预期,该细分板块在经历了长达2-3年深度调整后,于2025年第三季度迎来拐点
财联社· 2025-10-24 23:46
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拐点 - 工程机械行业内外销量在2025年第三季度全面超预期 迎来拐点 结束了长达2至3年的深度调整期 [1] - 工程机械主机厂订单的突然恢复 通常会引发零部件供应商端更大幅度的生产增长 [1] - 行业龙头经营数据已经率先验证本轮景气度回暖 [1] 高端隧道施工装备发展机遇 - “深地经济”开发意味着海量的地下洞穴开挖需求 [1] - 隧道掘进机 盾构机 全电脑凿岩台车等高端隧道施工装备有望迎来更多应用场景 [1] - 高端隧道施工装备的进入壁垒和利润率将超越标准化的通用设备 [1]
铁建重工:2025年1-9月新签合同额102.07亿元,同比降3.61%
新浪财经· 2025-10-24 16:09
公司整体业绩 - 2025年1-9月公司新签合同总额为102.07亿元,同比下降3.61% [1] - 2025年第三季度(7-9月)重大合同签约及中标金额为12.55亿元,约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12.49% [1] 分业务类型业绩 - 隧道掘进机业务新签合同额为49.48亿元,同比下降28.46% [1] - 特种专业装备业务新签合同额为22.65亿元,同比增长44.92% [1] - 轨道交通设备业务新签合同额为29.93亿元,同比增长41.89% [1] 分地区业绩 - 境内市场新签合同额为80.13亿元,同比增长2.23% [1] - 境外市场新签合同额为21.93亿元,同比下降20.25% [1]
铁建装备(01786.HK):拟与铁建重工整合,打造中国铁建制造类业务平台
格隆汇· 2025-10-02 20:00
整合方案概述 - 母公司中国铁建正在筹划将铁建装备与另一家全资附属公司铁建重工进行整合,组建新的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1] - 该整合目前仍处于筹划阶段,具体方式尚未确定 [1] 铁建重工的业务与行业地位 - 铁建重工是中国最大的地下工程装备和轨道设备企业,并且是唯一以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为主导产品入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的企业 [2] - 公司主营产品分为掘进机、特种装备、轨道设备、服务四大类,具体包括隧道掘进机、盾构机、铁路道岔等,其代表产品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为国内龙头 [2] - 整合铁建重工将使上市公司由单一铁路养路机械龙头转变为横跨多行业的设备制造龙头,有利于收入来源多元化 [2] 整合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 2016年铁建重工的净利润为9.6亿元人民币,是铁建装备净利润的2.1倍 [3] - 2016年铁建重工的净资产达到69.0亿元人民币,是铁建装备净资产的1.2倍 [3] - 若铁建重工完全并入上市公司,将显著提升上市公司营收规模并拉高合并公司整体的净资产收益率,对上市公司目前仅9倍的市盈率有提升作用 [3] 整合可行性及深港通潜力 - 铁建装备近期股价对应2017年市盈率9倍,市净率0.85倍 [4] - 假设铁建重工以1.0倍市净率并入,其对应市盈率仅7倍,远低于铁建装备估值,整合理论可行 [4] - 两家公司2016年总净利润为14.3亿元人民币(16.4亿港元),总净资产为124.3亿元人民币(142.9亿港元) [4] - 保守按2016年数据及9倍市盈率计算,合并公司对应市值达147.6亿港元,流通市值有望超过深港通50亿港元的门槛 [4] 公司独立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17年收入为40.3亿元人民币,2018年收入为50.7亿元人民币 [5] - 预计公司2017年净利润为5.2亿元人民币,2018年净利润为6.4亿元人民币 [5] - 预计公司2017年每股收益为0.34元人民币,2018年每股收益为0.42元人民币 [5] - 公司近期股价对应2017年9倍市盈率,0.85倍市净率,股息率约为5% [5]
光大证券-铁建装备(01786.HK)拟与铁建重工整合,打造中国铁建制造类业务平台-20170706
格隆汇· 2025-10-02 20:00
整合事件概述 - 母公司中国铁建正在筹划将铁建装备与铁建重工整合,组建新的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1] - 该整合仍处于筹划阶段,具体方式尚未确定 [1] - 整合意味着中国铁建以铁建装备为平台,完成旗下设备制造类业务的整合 [1] 铁建重工业务概况 - 铁建重工组建于2007年,是中国最大的地下工程装备和轨道设备企业 [1] - 公司是唯一以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为主导产品入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的企业 [1] - 主营业务分为掘进机、特种装备、轨道设备、服务四大类 [1] - 主要产品包括隧道掘进机、盾构机、市政管道施工机械、凿岩台车、隧道多功能作业车、混凝土喷射台车、铁路道岔、轨道扣件等 [1] 整合的财务与战略影响 - 2016年铁建重工的净利润为9.6亿元人民币,是铁建装备的2.1倍 [1] - 铁建重工的净资产达到69.0亿元人民币,是铁建装备的1.2倍 [1] - 假如铁建重工完全并入,上市公司整体ROE将得到提升 [1] - 整合将使上市公司由单一铁路养路机械龙头变为横跨多行业的设备制造龙头 [1] - 整合有利于公司收入来源多元化,减轻铁路单一行业的波动影响 [1]
铁建重工涨2.08%,成交额1.4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033.8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29 13:5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9月29日盘中股价上涨2.08%至5.41元/股 总市值288.54亿元 成交额1.40亿元 换手率0.49%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033.82万元 大单买入4066.56万元(占比28.96%) 卖出3032.74万元(占比21.60%)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5.38% 近5日涨0.74% 近20日跌6.08% 近60日涨35.08% [1] - 年内3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7月23日净买入2653.81万元 买入总额1.21亿元(占比34.47%) 卖出总额9454.93万元(占比26.92%) [1]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06年11月23日 2021年6月22日上市 注册地址湖南省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2] - 主营业务为掘进机装备(64.05%) 轨道交通设备(22.66%) 特种专业装备(12.87%) 其他业务(0.42%) [2] - 细分产品包括竖井斜井掘进机与硬岩TBM(19.65%) 智能型及超大型盾构机(17.64%) 租赁业务(9.32%) 高铁闸瓦与扣件(4.30%) 矿山装备(4.00%) 自动化道岔(3.62%) 隧道施工机器人(1.98%) 高端农业机械(0.01%)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工程机械-工程机械整机 概念板块包括央企改革 农机 铁路基建 低价 轨道交通 [2]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8.37亿元 同比增长0.71% 归母净利润7.35亿元 同比增长1.73%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0.11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4.88亿元 [3] - 截至8月29日股东户数5.92万户 较上期无变化 人均流通股90036股 [2] 机构持仓变化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 持股2402.25万股 较上期增加463.73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为第五大流通股东 持股2382.34万股 较上期增加318.82万股 [3] - 国联优势产业混合A(014329)为第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1429.56万股 较上期减少112.67万股 [3] - 博时上证科创板100ETF联接A(019857)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3]
聚焦硬科技 湖南科创板公司向创新要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9-03 02:16
文章核心观点 - 湖南省科创板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展示硬科技企业创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聚焦隧道掘进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3D打印、生物医药、钛合金、锂电新能源、能源物联网等领域 [1] - 科创板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实现业务增长 例如铁建重工新签合同同比增长3.15% 威胜信息AI产品收入占比达47% [2][4] - 湖南湘江新区通过政策支持和培育体系推动科创企业上市 目前直管区上市公司47家 其中科创板企业占湖南省总数一半以上 [5][6][7] 企业业务进展 - 铁建重工新签合同/中标合计77.27亿元 同比增长3.15% 其中隧道掘进机业务41.99亿元 特种专业装备业务11.73亿元 轨道交通设备业务23.55亿元 [2] - 威胜信息上半年推出36款AI相关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实现收入6.42亿元 占总营收47% [4] - 金天钛业聚焦高端钛合金材料研发 参与航空及水下重大项目研制 攻关低成本返回料、高温钛合金等技术 [2][4] - 航天环宇布局卫星互联网领域 加快商业航天"通导遥"一体化产品研发 [4] - 圣湘生物设立湖南湘江圣湘生物产业基金 累计投资近30个医疗项目 推进"AI+医疗"融合及国际化战略 [6] - 华曙高科2024年12月启用增材制造研发制造总部 建设工业级3D打印产业化基地 [7] 区域科创生态建设 - 上交所科创板培育中心(中部地区)形成全生命周期培育体系 覆盖科技成果转化、股权融资、产业链并购等领域 [5] - 湖南湘江新区实施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计划 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和资本市场服务活动 [6] - 湘江新区直管区拥有47家上市公司 A股数量占长沙市49% 占湖南省29% 其中9家为科创板企业 [6] - 新区将围绕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 加大对硬科技企业支持力度 鼓励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 [7]
沉默只会让恶霸大胆:中国大使力挺印度,莫迪敢对美国强硬吗?
搜狐财经· 2025-09-01 17:50
中美贸易摩擦与印度立场 - 美国对印度实施双重关税打击 包括针对贸易壁垒的25%基础惩罚关税(8月初生效)和针对俄罗斯石油进口的25%追加惩罚关税(8月底生效)[8] - 印度农业市场成为美国关税施压焦点 涉及印度近四成农业人口生计 妥协将导致政治风险[8] - 中国外交官员公开批评美国贸易政策 称其将关税作为武器并承诺与印度坚定站在一起[1][2] 中印经济合作进展 - 2025年以来中印双边贸易额突破750亿美元 同比增长10% 显示经济合作韧性[5] - 中国承诺协助解决印度关键供应链问题 包括化肥供应(关系粮食安全)、稀土(高科技与军工命脉)及隧道掘进机(边境基建关键设备)[4] - 经济合作成为两国关系修复的核心支撑 政治摩擦未阻碍经济机器紧密咬合[5] 印度战略困境与约束 - 印度对美国市场存在结构性依赖 出口与就业易受冲击 美国可快速寻找替代供应商[10] - 印度缺乏反制美国的战略资源筹码(如稀土) 无法形成有效威慑[10] - 美印安全合作通过"四方安全对话"深度捆绑 印度在印太战略中角色限制其强硬反应空间[10] 去美元化与地缘经济博弈 - 金砖国家推进本币结算趋势 人民币地位提升 动摇美元霸权体系[11] - 印度在能源与结算领域与中俄持续合作 被美国视为对美元体系的直接挑战[11] - 美国对印度关税措施包含"杀鸡儆猴"意图 警示其他挑战美元主导地位的国家[11] 历史经验与战略警示 - 中国四个月前已警告印度"与虎谋皮"风险 指出妥协无法换取霸凌者善意[7] - 印度曾乐观期待美印关税协议 但四个月谈判未果 遭遇现实打击[7] - 历史表明面对霸凌时退让将招致进一步压迫 印度当前处境成为典型案例[13]
特朗普50%关税将至,关键时刻中国大使力挺印度,莫迪敢对美强硬吗?
搜狐财经· 2025-08-31 18:13
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影响 - 美国计划将印度商品关税提高至50% 主要针对纺织 珠宝 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企业面临利润压缩 订单流失和现金流压力[1] - 关税调整直接冲击印度出口企业 若涨价将导致订单转移至其他国家 若自行承担将影响工资支付能力[1] 中印合作深化 - 中国承诺向印度提供关键物资支持 包括化肥保障粮食安全 稀土支撑高端制造 隧道掘进机提升基建能力[3] - 中印签证处理加速 高层往来增加 双边贸易额实现同比增长[3] - 中国驻印度大使公开批评美国单边关税政策 强调支持印度按世贸规则维护权益 被印度媒体形容为"不寻常"的外交表态[3] 印度应对策略分析 - 印度可能采取强硬姿态但避免直接对等报复 因美国市场替代性强 印度商品易被其他国家订单取代[5] - 印度依赖俄罗斯折扣石油控制国内通胀 中断供应将导致物价上涨并影响选举民意[5] - 印度通过参与上合组织峰会展示战略自主 寻求多边合作而非单边对抗[5] 美印关系走向 - 关税措施被视为警示而非脱钩信号 双方军事合作和服务贸易持续 沟通渠道保持畅通[7] - 印度企业可能通过绕道出口 分散订单和转移市场缓解短期压力 长期可能通过谈判达成妥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