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家水网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四川引大济岷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证券时报网· 2025-11-07 17:07
工程概况 - 引大济岷工程于11月7日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召开建设动员大会,标志着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1] - 该工程是纳入《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国家"两重"项目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 [1] - 工程是四川水利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受益最广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也是四川"六横六纵"水网主骨架的重要"一横" [1] 战略意义 - 工程将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破解"水瓶颈"、注入"水动能" [1] - 对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 对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
钱江水利:前三季度业绩双增 全国化布局赋能高质量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10-30 21:02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6.79亿元,同比增长7.3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4亿元,同比增长11.16% [1] 业务规模与布局 - 构建覆盖原水、输水、制水、市政供水、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涉水药剂的全产业链体系 [1] - 拥有20家控股子公司、6家分公司及6家参股公司,运营40余座水厂、17座污水处理厂及3条输水管线 [1] - 水处理能力超390万吨/日,年水处理量突破7亿吨,服务范围覆盖浙江省11个地级市并延伸至福建、广东、安徽等省外区域,累计服务人口超700万 [1] 项目进展与资本运作 - 多个重点项目推进有序,如岱山县岱北水厂工程、虾峙镇湖泥岛海水淡化工程进度均超80%,丽水水阁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项目已完成竣工备案 [2] - 2024年12月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5.81亿元,专项用于水务项目建设与运营升级 [2] - 截至2025年6月末,募集资金已累计投入3.50亿元,投入进度达61.19%,其中永康市城市污水处理厂(五期)工程已完成100%投入 [2] 战略发展与行业趋势 - 锚定“数智驱动、绿色发展”战略,推动核心竞争力从“规模优势”向“技术+效率优势”升级 [3] - 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水厂大脑、智慧加药等五大类智能体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 [3] - 2025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达13529亿元历史新高,智慧水务相关技术投入规模已突破470亿元 [3] - 后续发展规划包括深耕浙江市场并拓展福建、广东、安徽等省外区域,以及加大智慧水务、节水技术等领域投入,提升轻资产运维业务占比 [3]
我国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人民日报· 2025-09-30 08:13
水利建设投资与规模 - “十四五”以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突破万亿元,2024年达13529亿元创历史新高 [3] - “十四五”时期预计水利建设总投资达5.4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3] - 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形成世界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3] 国家水网建设进展 - 预计到2025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格局加快形成 [4] - 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工程 [4]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为沿线48座城市1.95亿人提供水源 [4] 防洪减灾成效 - 洪涝灾害损失占GDP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十四五”的0.18% [3] - 水库防洪库容达1856亿立方米,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国家蓄滞洪区容积1090亿立方米 [3] - 战胜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23条为有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3] 水资源节约利用 - 在经济总量增长情况下实现用水总量零增长,2024年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7.7% [5]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3.6%,节水灌溉面积达6.38亿亩 [5]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8,非常规水利用量达251亿立方米 [5] 灌区建设与粮食安全 - “十四五”以来新建吉林水网骨干工程等30项重大工程,配套新建191处灌区 [6] - 实施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 [6]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三五”末增加4900万亩,预计“十四五”末达10.9亿亩 [5] 农村供水保障 - 推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管护模式,预计“十四五”末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7] - 新建和改造2150处灌区,完成7.3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4] 河湖生态治理 - 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京杭大运河、西辽河、永定河等断流河流实现全线贯通 [8]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万个 [8] - 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较“十三五”末分别回升3.29米和7.67米,102眼干涸泉眼复涌 [8] 水土保持成效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消减超过一半,主色调由“黄”转“绿” [9] - “十四五”以来新建淤地坝3879座、旱作梯田400万亩,新增拦截入黄泥沙能力超12亿吨 [9] - 预计“十四五”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3% [8]
我国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30 06:30
水利建设投资与工程进展 - 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突破万亿元,2024年达13529亿元创历史新高 [5] - “十四五”时期预计总投资达5.4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5] - 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 [5] - 国家水网建设加快,预计到2025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 [6] - 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6] 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保障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为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1.95亿人提供水源 [6] - 新建和改造2150处灌区,完成7.3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6] - 预计到“十四五”末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8] - 有效应对长江、珠江等流域严重旱情,保障旱区群众饮水和农作物灌溉用水 [5] 水资源节约与效率提升 - 在经济总量和粮食产量增长情况下,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7] - 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7.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3.6% [7] - 节水灌溉面积达6.38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8 [7] - 非常规水利用量达251亿立方米 [7]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三五”末增加4900万亩,预计“十四五”末达10.9亿亩 [7] 防洪减灾与安全保障 - 洪涝灾害损失占GDP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十四五”的0.18% [5] - 水库防洪库容1856亿立方米,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国家蓄滞洪区容积1090亿立方米 [5] - 战胜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23条河流为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5] - 全国大江大河洪水预见期从3天延长到10天 [5] 生态保护与河湖治理 - 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京杭大运河、西辽河、永定河等断流河流全线贯通 [10]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万个 [10] - 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回升3.29米,深层地下水回升7.67米,102眼干涸泉眼复涌 [10]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消减超一半 [11] - “十四五”以来新建淤地坝3879座、旱作梯田400万亩,淤地坝新增拦截入黄泥沙能力超12亿吨 [11] - 预计“十四五”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3% [10]
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我国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30 05:58
水利建设投资与规模 - 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连续3年突破万亿元,2024年达13529亿元创历史新高 [2] - “十四五”时期预计水利建设总投资达5.4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2] - 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形成世界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2] 国家水网建设进展 - 国家水网覆盖率预计到2025年底达80.3%,“南北调配、东西互济”格局加快形成 [3] - 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工程 [3]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为沿线48座城市1.95亿人提供水源 [3] 水资源节约利用 - 在经济总量和粮食产量增长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4] - 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7.7%和23.6% [4] - 节水灌溉面积达6.38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58,非常规水利用量达251亿立方米 [4] 粮食安全与农村供水保障 - 新建吉林水网骨干工程等30项重大水源工程,配套新建191处灌区 [5] - 实施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 [5] - 推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模式,预计“十四五”末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5] 防洪减灾与数字化建设 - 洪涝灾害损失占GDP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十四五”的0.18% [2] - 水库防洪库容达1856亿立方米,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战胜3981条河流超警洪水 [2] - 全国大江大河洪水预见期从3天延长至10天,系统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 [2] 河湖生态治理成效 - 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京杭大运河、西辽河、永定河等断流河流全线贯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 [7] - 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较“十三五”末分别回升3.29米和7.67米,102眼干涸泉眼复涌 [7] - 依法划定170万公里河道和3000多个湖泊范围,整治“四乱”问题14万个 [7] 水土保持成果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消减超过一半,主色调由“黄”转“绿” [8] - “十四五”以来新建淤地坝3879座、旱作梯田400万亩,新增拦截入黄泥沙能力超12亿吨 [8] - 预计“十四五”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3% [7]
今年底中国国家水网覆盖率预计将达80.3%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21:55
国家水网建设进展 - 国家水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预计今年底覆盖率将达到80.3% [1] - “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形成 [1] - 南北输排水通道调水能力达到819亿立方米,东西输排水通道调水能力达到734亿立方米 [1] 南水北调工程成效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 [1] - 工程为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1.95亿人提供了稳定优质水源 [1] - 有效改善了南水北调受水区的缺水局面 [1]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 “十四五”以来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1] - 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1] - 规划纲要明确的40条骨干输排水通道已建和在建34条 [1] 水利基础设施完善 - 新建和改造2150处灌区,完成7.3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1] - 开工建设35项重要结点工程,建成26座大型水库 [1] - 规划纲要明确的588个重点结点已建和在建465个 [1] 水利建设投资规模 - 2024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3529亿元人民币 [2] - 预计“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将超5.4万亿元 [2] - “十四五”水利投资规模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2]
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21:48
水利建设投资 - 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迈上1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 [1] - 2024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3529亿元 [1] - 预计"十四五"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 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1] 国家水网建设进展 - 预计到2024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达到80.3% [1][3] - 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4] - 《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40条骨干输排水通道已建和在建34条 [4] - 以区域性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为"目" 开工建设一批省级水网骨干工程 新建和改造2150处灌区 完成7.3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4] - 以调蓄工程为"结" 开工建设35项重要结点工程 建成26座大型水库 588个重点结点已建和在建465个 [5] 水利工程功能与效益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 为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1.95亿人提供水源 [5] - 南北输排水通道调水能力达到819亿立方米 东西输排水通道调水能力达到734亿立方米 [5] - 加快数字孪生水网建设 水网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水平提升 [5] 水利对粮食安全的保障 - 近5年新建吉林水网骨干工程 黑龙江粮食产能提升工程等30项重大工程 配套新建191处灌区 [6] - 近5年实施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 [6]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三五"末增加4900万亩 其上生产的粮食产量占比超80% [6]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6.38亿亩 较"十三五"末提高12.5% 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低4% [7] - "十四五"以来单方灌溉水的粮食生产力保持在3.6斤以上 [7]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今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将达到80.3%
新华社· 2025-09-29 18:09
国家水网建设总体进展 - "十四五"以来国家水网建设成效显著,预计今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将达到80.3% [1] - 建设目标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 [1] 优化布局进展 - 加快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1] - 围绕重要经济区、城市群、能源基地、粮食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布局了一批重大工程 [1] 优化结构进展 - "十四五"以来全国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等15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1] - 建成引江济淮一期等12项重大引调水工程 [1] - 新建和改造2150处灌区,完成7.35万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1] - 开工建设35项重要结点工程,建成26座大型水库 [1] 优化功能进展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为沿线48座大中型城市1.95亿人提供水源 [2] - 南北输排水通道调水能力达到819亿立方米,东西输排水通道调水能力达到734亿立方米 [2] 系统集成进展 - 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提升工程运行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2]
水利部长李国英:“十四五”完成投资预计超5.4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4:24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水利建设完成投资2024年达13529亿元 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 预计"十四五"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 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1] -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 截至2024年底建成水库9.5万座 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 大中型灌区6924处 堤防31.8万公里 形成世界最大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1] - 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 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1] 国家水网建设进展 - 在优化布局方面 加快形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预计到2024年底国家水网覆盖率达到80.3% [5] - 在优化结构方面 以骨干输排水通道为"纲" 40条通道已建和在建34条 以区域性工程为"目" 新建改造2150处灌区 以调蓄工程为"结" 588个重点结点已建和在建465个 [5] - 在优化功能方面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 惠及48座城市1.95亿人 南北通道调水能力达819亿立方米 东西通道调水能力达734亿立方米 [6] - 在系统集成方面 加快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 提升工程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6] 水利对粮食安全的保障 - 近5年新建30项重大引调水和重点水源工程 配套新建191处灌区 同时实施1959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 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超2亿亩 [7]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较"十三五"末增加4900万亩 2024年灌区粮食产量占比超80% 灌区成为粮食生产主力军 [7] - 通过精准调度应对水旱灾害 "十四五"前4年减淹耕地7360万亩 避免粮食减产530亿斤 例如2022年调度75座水库补水62亿立方米 保障1.83亿亩秋粮灌溉 [7] - 截至2024年底全国节水灌溉面积达6.38亿亩 较"十三五"末提高12.5% 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低4% 单方灌溉水粮食生产力保持在3.6斤以上 [8]
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7.7%和23.6%
北京商报· 2025-09-29 10:24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建设一大批水源工程、调水工程、灌区工程 [1] - 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 [1] - 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 [1]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1] 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 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下降17.7% [1] - 202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下降23.6% [1]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三五"末的0.565提高到0.58 [1] 河湖生态治理成效 - 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 京杭大运河、西辽河、永定河等一批河流全线贯通 [1]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 [1] - 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万个 [1] - 海河流域30条断流河流恢复流动 [1] - 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较"十三五"末回升3.29米 [1] - 京津冀治理区深层地下水较"十三五"末回升7.67米 [1] - 102眼干涸泉眼实现复涌 [1] 水土保持成果 - 预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 [1] - 预计水土保持率达7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