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供应链生态
icon
搜索文档
车企承诺60天账期,但花样赖账还没结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17:41
核心观点 - 多家车企宣布缩短供应商付款账期至60天内 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多种变相拖延支付手段 包括延长谈判周期 使用承兑汇票延迟现金支付 以及要求价格折扣等 供应商面临资金周转压力[1][2][3] 政策响应与执行情况 - 超过16家车企响应《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包括比亚迪 蔚来 赛力斯 一汽 广汽 东风等 统一缩短付款账期至60天以内[1] - 政策规定大型企业需自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中小企业款项 但实际执行中存在规避空间[1][2] 支付延迟具体手段 - 合同前流程耗时漫长:从采购申请到合同签订需经历招标 工作说明书细化 价格重新谈判等环节 耗时可达4-6个月[1] - 发票确认环节延迟:因人员流动 系统更新 黑客攻击或公司合并等原因 发票确认可能拖延长达一年 供应商需自行承担生产成本风险[2] - 承兑汇票替代现金支付:车企使用银行承兑或商业承兑汇票(如长城 比亚迪 上汽 吉利自建供应链金融平台) 实际支付周期延长至180天 提前贴现需承担折扣损失[2] - 账期起算点 manipulation:从零部件入库次月 开票日或上产线日开始计算账期 变相延长实际支付周期[2] 供应商额外压力 - 车企以缩短账期为条件要求价格折扣 进一步挤压供应商利润空间[3] - 供应商面临资金周转困难 生产成本需自行垫付 部分企业被故意拖延谈判(如凌晨谈判消磨意志)[1][2] 行业影响与呼吁 - 价格战导致车企利润压缩 供应链生态恶化 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3] - 行业呼吁建立尊重共赢的"整零关系" 以提升中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