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金融中心协同发展

搜索文档
特稿|盛松成:沪港金融中心协同发展,构建金融强国“双引擎”
第一财经· 2025-06-18 09:28
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 - 上海和香港作为中国两大国际金融中心,构建"双引擎"格局,通过制度型开放联动服务国家战略并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1] - 沪港协同发展"在岸+离岸"双轮驱动模式,强化上海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1]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现状 - 2024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达3650.3万亿元,同比增长8.2% [2] - 上交所股票市值和成交额分别位列全球第三和第五,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二,原油期货规模全球第三 [2] - 上海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占全国近50%,跨境收支中人民币占比达70% [2] -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达1782家,拥有全品类金融市场和外资机构集聚 [2]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现状 - 香港是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枢纽,2024年底人民币存款总额约1.1万亿元 [3] - 香港人民币即时支付结算系统2024年日均交易额达30975亿元,同比增长50%,处理全球75%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 [3] - 香港拥有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外汇市场及利率衍生工具市场 [3] 沪港金融合作基础 - 香港是上海最大外来投资来源地和服务贸易伙伴,中资在港资管规模逐年上升 [4] - 两地已建立"沪港通"、"债券通"、互换通和ETF通等互联互通机制 [4] - 在"一带一路"风险管理、绿色金融研发及监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4] 协同发展潜力与方向 - 上海发挥在岸市场"门户"作用,香港充当"超级联系人",形成优势互补 [5] - 沪港合作有助于香港应对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助力上海完善离岸金融体系 [5] - 促进人民币资产定价机制完善,增强在岸对离岸市场定价传导 [6] - 加强监管合作与制度创新,提升金融开放水平 [7] - 扩大人民币市场深度与广度,吸引国际投资者参与 [8] 制度创新与全球对标 - 参考伦敦-纽约"双子星"模式,构建差异化分工与协同机制 [10] - 上海自贸区可开展离岸金融试点,探索人民币"外循环"管理模式 [11] - 通过"规则互认—数据共享—风险共防"协作提升监管兼容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