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油化切换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中民:智能化工技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科技日报· 2025-08-07 09:15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研发 的智能化工大模型2.0Pro亮相。这是我国化工行业首个大模型,它的问世,为化工行业实现"实验室一 步跨入工厂"目标提供了技术支撑。 该模型研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团队牵头。刘中民长期从事煤化工、石油化工领 域应用催化研究与技术开发,在甲醇制烯烃(DMTO)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近日, 刘中民向科技日报记者解读了我国煤制烯烃产业的发展思路。 人物档案 记者:您提出的"甲醇经济"战略如何与传统石化产业升级形成协同效应? 刘中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应用催化研究。获国家技术 发明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最高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0余项, 以及周光召应用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产业创新奖等多项个人奖励。DMTO技术引领煤制烯 烃产业发展 记者:您主导研发的DMTO技术已实现工业化应用。这一技术对降低石化行业碳排放、提升资源利用效 率有何突破性意义? 刘中民:大连化物所从上世纪80年代起便致力于DMTO技术的研究。2 ...
刘中民:智能化工技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科技日报· 2025-07-18 09:18
DMTO技术发展与应用 - DMTO技术已发展到第三代,单套装置甲醇处理能力达360万吨/年,已签订36套技术许可合同,产能超2400万吨烯烃/年,其中20套已投产 [6] - 该技术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煤炭燃烧降低约50%,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向 [6] - DMTO技术可用于生物质及可再生能源生产的绿色甲醇转化 [7] 煤制烯烃产业前景 - 2050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将降至1亿吨,不足目前30%,传统炼化行业加速"减油增化" [8] - 我国乙烯当量自给率不足60%,DMTO以煤为原料具有来源稳定、成本可控优势 [8] - 甲醇-石脑油耦合制烯烃技术将支撑化学品供给和石化产业转型 [9] 甲醇经济战略 - 甲醇是跨越油气时代的重要能源载体,具有储能密度高、便于储运优势 [10] - 我国甲醇产能达1亿吨/年,可连接清洁能源与煤化工、石油化工 [10] - 以甲醇为平台可生产上百种化学品,展现显著技术经济优势 [10] 能源转型挑战 - 能源与工业系统高度复杂,受技术经济性、系统稳定性等多因素影响 [12] - 可再生能源、裂变能、聚变能等低碳路径快速发展,需推进工业流程再造 [12] - 人工智能与科研产业深度耦合仍处探索阶段 [12] 催化技术创新 - 催化技术在石油化工"油转化"、煤-油融合、电解水制氢等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14] - 需利用已有资源设计新反应途径,兼具油品和化学品生产能力 [14] 氢能与CCUS发展 - 应打通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技术,加快电解水制氢催化剂等研发 [15] - CCUS需聚焦低能耗捕集技术,突破CO2加氢制甲醇等关键技术 [15] - 可再生能源与煤化工融合可引入绿氢实现源头减碳 [16] 智能化工发展 - 人工智能可突破化工技术开发逐级放大制约,缩短10年以上开发周期 [23] - 构建"实验室小试-虚拟工厂-实际工厂"的新研发范式 [23] - 建设跨尺度智能化工数字底座实现多源异构数据协同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