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稿

搜索文档
文坛抄袭风波发酵:读书博主打假多名作家,大刊开始查重
第一财经· 2025-07-08 22:05
文学期刊应对抄袭风波 - 《花城》宣布从2025年第4期开始启用查重软件辅助内容把关 [1] - 《收获》杂志公开感谢博主指正抄袭现象并呼吁纯净原创 [3] - 《天涯》声明将对抄袭作者公布谴责并拒绝刊发其作品 [3] - 《人民文学》表示将加大来稿查重力度强调原创性 [3] 涉事作家及回应 - 蒋方舟承认早期作品语句雷同对指正表示理解和接受 [7] - 孙频公开承认学习写作时模仿福楼拜句子属错误行为 [7] - 丁颜质疑"句子查重"标准并宣布未来写作改用笔名 [8] 抄袭界定争议 - 作家郭海鸿指出涉事作品符合"洗稿"特征且性质等同抄袭 [8] - 《上海文化》副主编张定浩认为曝光段落属不可容忍的抄袭 [9] - 诗人苏丰雷强调除经典文句外未注明出处的挪用均构成抄袭 [11] 历史抄袭案例 - 郭敬明2006年因《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被判赔20万元 [10] - 镕畅2009年小说《没有七彩的灯》被揭发照搬未发表作品 [10] - 琼瑶2014年起诉于正胜诉获赔500万元 [10] - 《锦绣未央》涉嫌抄袭200多部小说12名作者共获赔78万元 [10] AI时代抄袭新特征 - AI工具使查重更精准隐蔽抄袭更易曝光 [11] - 社交平台放大博主曝光效应推动话题破圈 [11] - 古典诗词"化用"与此次曝光作家直接剪切粘贴行为形成对比 [12] 行业改进建议 - 苏丰雷建议对高产作家地毯式检查并严格执行查重 [13] - 文学期刊启用查重软件被视为对原创的尊重措施 [13]
说说“洗稿”(金台随感)
人民日报· 2025-06-23 06:10
知识产权侵权现象 - 抄袭与洗稿是互联网时代常见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洗稿是通过篡改、增删他人原创作品使其看似新作但保持"实质性相似" [1] - 洗稿具有隐蔽性,本质是"骗"而非"偷",但最终会被识破 [1] - 2019年某微信公众号因洗稿知名媒体深度调查报道被取消原创标识及赞赏功能 [2] 洗稿行为特征与影响 - 洗稿成果多用于自媒体或投稿报刊,常伴随"一稿多投"现象以获取更多收益 [2] - 洗稿和一稿多投消耗编辑劳动并给媒体带来麻烦,违反学术界和媒体界"首发"原则 [2] - 上海三人团伙利用AI软件洗稿获利被判非法经营罪,最高获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 [3] 治理建议与行业态度 - 平台需建立洗稿听证合议机制,加强曝光和惩罚力度,简化投诉举报流程 [3] - 严重洗稿事件应依法惩处,维护知识产权法律效力 [3] - 人民日报批评洗稿违背新闻伦理,呼吁停止"洗稿不算偷"的错误观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