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

搜索文档
横澜灯塔:在历史风浪中闪耀归家信号
新华社· 2025-07-21 09:01
香港在1841年以前已经是一个商港。随着商业活动愈来愈频密,港口沿岸需要设置辅航照明设施。 被选中的横澜岛原本只是一座荒岛,岛上少有平地,也没有淡水,登岛的人极少。直到1893年,横澜灯 塔建成亮灯,灯塔管理员开始驻岛。 在香港东南端,有一座神秘的小岛——横澜岛。昔日它有人长期驻守,手动记录香港的气象和海域 数据。 如今,岛上已实现自动化运作,无人看守,但一座红白相间的古老灯塔——横澜灯塔历经130多 年,依然矗立着。 去年11月,以"岛屿棋布全香港"为主题的系列讲座之"灯塔·渔民·保育人",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 行。香港是中国航海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在历史的风浪里,横澜灯塔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海面亮起归家的信号 横澜灯塔当时设有一座先进信号灯,以石油为燃料,整个照明仪器在水银槽上旋转,它的模型如今 放置在位于中环的海事博物馆内。巨大灯具像一艘碟状飞船竖立在大厅一侧,中央的光线穿过一片片排 列成同心圆的棱镜,折射为强烈的光束。 海事博物馆教育主管李小燕表示,每年都有上万名学生前来参观,近距离观察灯塔的运作。资料显 示,横澜灯塔是全香港可视距离最远的灯塔,达24海里。 在未发明电子海图和全球定位系统的时代,当远洋船 ...
认识海洋,才能经略海洋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52
海洋文明与中华文明 -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是生命起源、人类文明发展和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1] - 中国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草原游牧文明融合数千年,共同构成中华文明底色 [1] - 当前建设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倡议等实践为中华海洋文明发展提供历史机遇 [1] 海洋经济与资源开发 - 人类从"鱼盐之利"发展到"耕海牧渔"、海上贸易和滨海旅游,持续发掘海洋经济价值 [2] - 联合国粮农组织2020年报告显示公海渔业覆盖48%公海面积,其中1/3种群已被过度捕捞 [2] - "可持续蓝色经济"成为解决"公地悲剧"的新发展模式 [2] 海洋科技与探索 -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案例展示水声通信技术突破 [2] - 泰坦尼克号残骸搜寻过程反映海洋观测研究手段的持续进步 [2] - 海洋被视为重大科学发现与新理论的孕育地 [2] 海洋文化研究与教育 - 《海洋文化十八讲》从科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多维度系统解析海洋文化 [1] - 内容涵盖海洋起源演化、全球化作用及当代社会关联(如海鲜饮食、海洋权益) [1] - 书籍旨在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全球视野,激发海洋创新能力 [2] 海洋战略地位 - 海洋被定义为地球宜居性命脉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2] - 当前海洋议题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并列全球关注热点 [2] - 海洋文化被视为海洋强国的根基和动力源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