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与投资协同
搜索文档
中经评论:消费投资协同发力扩内需
经济日报· 2025-10-31 08:09
宏观经济政策导向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发展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和做强国内大循环上 [1] -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5%,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17.5%,内需是经济发展的坚实依托 [1] -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3] 消费与投资的辩证关系 - 消费与投资并非简单对立,而是互为依托、彼此促进的有机整体,消费是最终需求和持久动力,投资是扩大再生产的关键手段 [2] -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可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让未来消费更便捷多样 [2] - 具有前瞻性的投资,特别是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能够创造新产品和服务,激发新消费需求,如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 [2] 扩大内需的实施路径 - 我国一年有近50万亿元的消费、超过50万亿元的投资,扩大内需既有空间又有潜力 [3] - 加快补齐消费短板,推动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3] - 服务消费是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和惠民生与促消费的重要结合点,需要重点培育 [3] 未来投资重点领域 - 在短板领域、薄弱环节和新领域新赛道投资还有很大空间,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4] - 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推进强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引导资本投向制造业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4] - 持续加大民生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实现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的有机结合,优化营商环境破除民间投资壁垒 [4]
【数说经济】消费投资协同发力扩内需
搜狐财经· 2025-10-31 06:42
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我国具备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的优势。正确把握消费与投资的辩证关系,对 于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一些认识误区仍需厘清。一是将消费与投资简单对立,视为一场"拔河比赛",认为增加 消费必然挤占投资,或扩大投资必然抑制消费。二是割裂短期与长期效益,要么过度看重投资形成的当 期增长,而轻视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要么认为投资增速放缓意味着投资空间收缩,甚至投资不再重要。 三是陷入"重规模、轻效益"的惯性思维,一提到扩大投资,就习惯于走"老路",聚焦于传统规模扩张, 而忽视了投资的结构、质量和效率。 事实上,消费与投资绝非相互排斥、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互为依托、彼此促进的有机整体。从经济循 环的整体过程来看,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和持久动力;投资是实现扩大再生产、提 升供给能力的关键手段,在形成当期需求的同时,还通过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等,为后续消费 扩张奠定坚实基础。比如,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显著降低社会运行 成本和交易费用,让未来的消费更便捷、更多样。 全 ...
消费投资协同发力扩内需
经济日报· 2025-10-31 06:1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 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这为"十五五"时期扩大内需指明了 方向。我国一年有近50万亿元的消费、超过50万亿元的投资,扩大内需既有空间又有潜力。要坚持系统 观念,推动消费和投资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互动和动态平衡。 全面扩大内需,不是让消费与投资简单叠加,而是让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成为指引投资方向、驱动转型 升级的"导航仪";让高效精准的投资成为提升供给质量、创造消费新需求的"发动机"。二者协同发力, 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以来,我国更加注重将发 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做强国内大循环上,有效激发了内需潜力。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 增长贡献率为53.5%,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为17.5%,内需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应对挑战的坚实依 托。 作为超大规模经济体,我国具备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的优势。正确把握消费与投资的辩证关系,对 于促进形成更多由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