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远海
icon
搜索文档
国内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节奏如何?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 国内深远海海上风电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观点 - 国内深远海风电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未来装机容量有望持续增长,看好短期和中长期内行业景气度,重点推荐管桩、海缆及核心风机企业[1][3][4][8][9] - 海外市场空间广阔,预计2026年海外装机将显著释放[3][9] 论据 - **政策支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政府工作报告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战略产业之一,政策推动示范试点从点到面铺开,加速行业发展进程[3][6] - **资源储备丰富**:深远海风电资源储备量级在百吉瓦到千吉瓦之间[3] - **各地项目进展**:部分省份已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或招标阶段,如浙江、山东、福建等地推进较快;2025年国内开工速度加快,风机招标量同比增长显著,为2026年装机提供支撑[1][3][5][8][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各省份具体进展** - **浙江省**:2023年获批28GW项目,2024年规划六大区域,2025年启动2GW招标,计划2026年进入建设阶段,同时进行11GW勘察测量招标及配套产业园区建设[1][5] - **福建省**:规范了4.8GW示范项目,漳州六二二期已并网,连江外海和长乐DE两区等项目已核准,其他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1][5] - **山东省**:规划20GW项目厂址,多个项目正在推进,包括大唐青岛、华电青岛及半岛北厂址等,其中半岛北L厂址已经开工,青岛三峡的4GW项目也在前期工作中[1][5] - **辽宁省**:规划6GW国安海域项目,华电丹东寒宣一期1GW EPC总包已招标,计划2025年开工,2027年建成并网[1][5] - **海南省**:主要围绕漂浮式风机展开,万宁1GW漂浮式试点项目仍在推进中,大部分容量将在十五期间完成[1][5] - **上海市**:规划29GW深远海风电项目并获批复,2024年启动4.3GW竞配,相关项目陆续进入前期工作[7] - **广东省**:2023年进行16GW国安海域优选竞配,2024年底推动了名扬天成号示范风机投运,2025年启动阳江三三岛2GW的海岸工程开工[1][7] - **河北省**:计划2025年并网1GW,但整体进展较慢,之前规划了15GW国管海域容量,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3GW的新源海风电项目建设[1][2][7] - **广西省**:2023年开展十多个GW深洋海项目前期工作的招标,2024年开展6.5GW竞配咨询,目前仍处于前期阶段[7] - **江苏省**:自2023年至今大约有七个多计划项目进行了前期工作的相关招标,由于之前十四五期间受到非经济性因素影响,开工建设较慢,目前仍在推进过程中[7] - **行业数据**:2025年1 - 6月国内风机招标量同比增长超过两位数[9]
御风系列:国内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推进节奏如何?
长江证券· 2025-07-07 14: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家在顶层设计上明确提出海风建设,有望加快深远海海风快速发展;随着全国各省市深远海海风项目陆续启动,有望释放装机景气,进一步打开行业成长空间 [2][4][9] 各省市深远海海上风电建设进展总结 浙江 - 2023 年获国家能源局支持推进 28GW 深远海国管海风场址开发,2024 年规划六大深远海海风场址区域,获 8GW 国管海风项目资源指标批复;2024 年 12 月深远海海风母港项目开工,计划 2027 年初步集聚风电产业链;2025 年开展温州平阳 1 号项目 EPC 总包招标,计划 2026 年建成并网,还开展 2GW 海风项目 EPC、风机招标及 11GW 海上风电场址勘察测量招标 [20][23] 福建 - 2022 年规划示范开发 4.8GW 深远海海风项目,2023 年启动深远海海风平价示范项目申报;目前可见约 5.3GW 项目,包括已并网 400MW、已开工 700MW、已核准&已竞配 2314MW、前期工作 1900MW [24] 山东 - 此前规划 20GW 深远海海风项目场址,十四五原计划推进 9GW;目前约 9.8GW 项目在推进,包括前期工作 1.3GW、已签约 2GW、正在推进项目审批 1.1GW、已招标 0.9GW、已启动前期招标 4GW、已开工 0.5GW [25][27] 辽宁 - 2024 年规划的 6.1GW 国管海风项目获批;辽宁华电丹东深远海海风一期 1GW 项目 EPC 总包已中标,计划 2025 年开工、2027 年并网,二期 1GW 项目前期规划中 [29] 海南 - 此前“海油观澜号”漂浮式海风项目投产;中国电建漂浮式 1GW 海风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 200MW 计划 2025 年并网,二期 400MW 计划 2027 年底并网 [30] 上海 - 规划 29.3GW 深远海海风项目获国家批复;2024 年启动 4.3GW 项目竞配,近期相关项目进入前期工作招标阶段 [31] 广东 - 2023 年开展 16GW 国管海风项目优选,选出 8GW 作示范项目;2024 年底“明阳天成号”漂浮式海风试验平台投运;2025 年阳江三山岛 2GW 海风项目 500KV 柔直海风输电工程开工 [33] 河北 - 2022 年开展规划,唐山规划 15.5GW,十四五重点推进 3GW;2024 年规划 5.5GW,计划 2025 年前并网 1GW,同年金风秦皇岛 50 万千瓦项目获核准批复 [34] 广西 - 2023 年开展 13.4GW 深远海海风场址前期工作招标,2024 年开展 6.5GW 场址竞配咨询 [35][38] 江苏 - 深远海海风项目处于前期工作阶段,2023 年至今 7.3GW 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招标 [39]
走近大国重器 | 行走的蓝色粮仓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近日正式下水。受访单位供图 正式下水前,工作人员检查船舶主推螺旋桨。受访单位供图 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养殖舱内部图。受访单位供图 工作人员检查船舶底部渔网情况,做好正式下水前准备工作。 受访单位供图 在广东新会银洲湖畔,一艘巨型养殖工船静静停靠,红色船身蓝色"腰带"分外醒目。蓝色的甲板上,工作人 员穿梭往来,为正式交付做最后的调试准备;甲板之下,12个养殖舱如蜂巢般整齐排列,等待鱼苗入舱。作 为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于近日正式下水,现处于水上舾装作业阶段,建 成后将为打造"蓝色粮仓"添动力。 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 向海洋要食物。近年来,我国大力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海水养殖业不断向深远海、机械化、智能化 转变。 "湾区伶仃"号拥有近8万立方米的养殖空间,这将带来多少产量?与其他类型的养殖工船相比,"湾区伶仃"号 有何特别之处?除了养殖,它还有什么功能,将如何实现"渔旅融合"?让我们一同走近这个行走的"蓝色粮 仓"。 既能自主航行又能实现海水自然循 ...
新路径、新能源、新进展不断涌现 多领域“捷报”频传澎湃发展新活力
央视网· 2025-07-05 15:20
一,全程仅需18天左右。 首趟班列运载了26柜云南特色商品,实现"一单制""一箱制",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效率,为中国商品出海开辟了高效便捷的新路径。 央视网消息:7月4日,"郑和号"海公铁国际多式联运班列从云南昆明首发,沿中老铁路直抵老挝万象,随后再分成三条线路,分别运至泰 国、新加坡和孟加拉国。其中,中国昆明至孟加拉国吉大港为新开线路。新航线绕开马六甲海峡,运输距离缩短三分之一,时间缩短二分之 据了解,全球可用的海上风能资源超过710亿千瓦,其中深远海占比超过70%,但其开发利用率尚不足0.5%。深远海海域年平均风速可达9 米/秒以上,发电小时数显著高于近海,适合大规模风电开发。 广西:南珠高铁玉岑段全线转体工程完工 近日,南珠高铁玉岑段跨益湛铁路特大桥连续T构梁成功转体。至此,全线两处连续T构梁转体桥全部完成转体施工,为后续全线架梁和 铺轨施工奠定基础。 南珠高铁玉岑段跨益湛铁路特大桥全长1334.2米,其中连续T构梁长161.5米、宽12.6米,与铁路夹角为41度,转体高度约40米,总重量达 1.4万吨,是南珠高铁玉岑段的重点控制性工程。转体施工中,梁体以每分钟0.5度的速度顺时针转体,现场技术人员根据 ...
风电行业2025年中期策略:深远海加速推进,供需催生结构性涨价
广发证券· 2025-07-04 16:20
核心观点 - 国内深远海大型化加速推进,风机价格拐点已至,预计25年陆风装机100GW左右,海风装机15GW;聚焦铸锻件、叶片环节结构性涨价;海外风电发展向好,国内深远海市场启动;投资关注搭载“两海”东风&产值抗通缩主线 [5] 政策护航深远海发展,整机价格迎拐点 国内:深远海催化不断,风电发展进入快车道 - 十四五目标下各省市海风发展目标坚定,看好25/26年海风招标与装机高增,2025年并网项目或在24Q4及2025年开工,2026年并网项目或在2025年招标开工 [15] - “十四五”风电总装机量新增278.79GW,大部分省市风电新增装机量占风光总装机量达50%以上 [18] - 2025年1 - 3月国内公开招标市场新增招标量28.6GW,同比+22.7%,预计25年陆风装机100GW左右,海风装机15GW [21] - 预计2025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增长至4.2GW,同比高增36%,2026年达8.7GW,2024 - 2029年CAGR达27% [24] - 东南亚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大,预计2025年亚非拉地区风电装机约23.9GW [5] - 国内深远海项目进展良好,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降本助力发展,未来降本空间大 [35] - 大兆瓦降本推动收益率提升,深远海开发驱动大型化趋势可持续 [36] - 海上风电平价化进程中,规划放量与价格承压并行,“十四五”海风装机容量规划明确 [42] 整机告别低价中标,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 2024年以来政策防控行业“内卷”,风电行业调整策略,注重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 [42] - 2024年10月风电整机商签署自律公约,制止恶性竞争 [47] - 央国企开发商调整招投标策略,遏制恶性低价竞争,未来通过“价格 + 技术 + 服务”评标体系实现良性循环 [48][50] 出海:海外政策加码提升海风装机需求,国产厂商出口优势凸显 - 全球海上风电景气度高,各国政策加速发展,预计2023 - 2027年新增装机量CAGR达18.92%,2026年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65GW [51] - 欧洲电价高,对可再生能源成本接受度高,国内厂商整机价格优势明显 [53] 大兆瓦铸锻件供需偏紧,或迎结构性涨价机会 主轴:铸造主轴在深远海渐成趋势,25年大兆瓦型号供需偏紧 - 主轴是风电整机关键零部件,工艺分锻造和铸造,不同风机技术路线和容量应用场景不同 [66][69][71] - 风机大型化下,大兆瓦主轴有望价量齐升,海上多用铸造主轴,陆上多用锻造主轴 [83][84] 铸件:竞争要素在于成本,差异体现在工艺水平和规模优势 - 风电铸件市场将从产能过剩变为供不应求,24 - 26年总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8%,26年需求近319万吨 [86] - 长扩产周期叠加置换设备产能效率降低,未来3年产能增长有限,26年有效产能预计280万吨左右 [87] - 铸件竞争要素主要是成本,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公司产品价格和利润影响大 [92][93] 定价模式:成本加成为主,稀缺产能具备一定议价能力 - 风电铸锻件定价以成本加成模式为主,格局优的环节具备议价权 [102][106] - 铸件环节国内具备全球话语权,龙头全球份额约30%;主轴环节国内具备全球话语权,双寡头格局相对稳定 [109] 海风助力叶片大型化,供需偏紧催生涨价机会 格局:双寡头竞争,25年供需偏紧催生结构性涨价 - 全球海上风电景气度高,预计2022 - 2026年新增装机量CAGR达29.18%,2026年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460.5GW [110] - 风电装机大型化推动叶片升级,行业门槛提升,集中度提高 [120] - 2025年风电叶片市场有望量价齐升,需求侧国内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达115GW,同比+32.20%;供给端扩产周期长,短期新增供给弹性小 [120][121] - 叶片行业双寡头特征明显,时代新材和中材科技市占率接近50%,下游客户绑定紧密,海外市场拓展有望提升市占率 [124][130] 产业发展趋势:大型化、轻量化 - 风电新装机大容量增大趋势明显,大叶片是必然趋势,风机大型化对整机研发和叶片供应链提出更高要求 [131] - 时代新材在风电叶片技术领域有差异化竞争优势,技术突破带来产能提升 [133] - 风电叶片碳纤维替代化可减重又经济,未来碳纤渗透率将提高 [138] 定价模式:成本加成模式,原材料价格传导需3 - 6个月 - 风电叶片制造对上游材料依赖性强,时代新材毛利率受原材料价格传导时滞影响 [141][142] - 原材料价格与叶片报价联动周期有3 - 6个月滞后期,预计2025年二季度叶片订单合同单价增长 [147] - 环氧树脂存在结构性过剩问题,玻璃纤维是风电叶片重要原材料,玻纤市场需求缓慢复苏,产能供过于求 [147][149] 风电产业链:“两海”共振,聚焦结构性涨价环节 整机:竞争格局优化,价格有望筑底企稳 - 陆风大型化进入瓶颈期价格拐点初现,2025年陆风整机盈利有望触底回升 [153] - 《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发布,拉长陆风景气周期 [157] - 海风竞争格局变化,头部厂商凭借成本管控与区位优势有望受益,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升高 [157] 铸件:供需反转支持结构性涨价,行业格局持续优化 - 铸件成本竞争要素体现为成本,技术壁垒相对较低 [158][159] - 24 - 26年市场供需反转,从产能过剩变为供不应求,国内具备全球话语权,行业龙头为日月股份 [163][164] 主轴:双寡头竞争,大兆瓦配套产能仍稀缺 - 主轴是风电整机关键零部件,行业壁垒高,格局较稳定,大兆瓦机型适配的铸造主轴产能有一定稀缺性 [168][176][178] 塔筒:技术要求提高 + 码头资源稀缺,集中度有望提升 - 风机大型化提高塔筒技术壁垒,柔塔、桁架塔、钢混塔等新型塔筒发展良好 [182][183][184] - 码头资源稀缺,优良码头有利于产品出口和公司控费,2024原材料价格下降、产业规划集中有利于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189][191] 海缆:深海化不断推进,高电压等级量利齐升 - 需求侧海缆环节量利齐涨,供给侧行业壁垒高,预计25年风机大型化下海缆保持抗通缩特性 [196] - 东方电缆、中天科技等企业处于海缆行业第一梯队,亨通光电等有望获取外溢订单 [200] 叶片:双寡头格局,供需紧平衡催生结构性涨价机会 - 2025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预计达170GW,国内风电需求预计达115GW,同比增长32.20%,大叶片供需紧张 [201] - 风电装机大型化推动叶片升级,行业门槛提升,集中度提高,2025年叶片市场有望量价齐升 [206][209] - 叶片行业双寡头特征明显,时代新材和中材科技市占率接近50% [210] 投资建议 - 投资主线核心关注搭载“两海”东风&产值抗通缩,关注整机及零部件具备大兆瓦生产能力、积极推进海风部署及海外客户占比较高的厂商 [214]
全球最大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能源新变革
搜狐财经· 2025-06-30 16:05
近日,全球能源领域迎来里程碑事件——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单机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成功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产业正式迈 入"20MW+"时代,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强劲动能。这一突破不仅彰显了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硬核实力,更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 展的标志性案例。 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我国海上风电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从主轴承、叶片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突破,到海上施工装备的迭代升级,再到智能运维技术的深度应 用,我国已形成覆盖研发、制造、安装、运维的全产业链体系。数据显示,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连续三年稳居全球首位,2024年新增并网容量达247 万千瓦,带动产业链总产值超20万亿元。 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海上风电凭借风力资源丰富、发电潜力巨大等优势,成为各国竞相布局的战略高地。我国此次并网发电的机组不仅刷新了技 术纪录,更通过模块化设计、轻量化材料等创新,将度电成本降低至历史新低,为全球海上风电平价上网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我国海上风电正从近海向深远海加速挺进。政策层面,自然资源部已明确新增项目需布局于离岸30公里或水深30米 以上海 ...
海力风电(301155):公司动态研究报告:海风建设加速,公司交付有望放量
华鑫证券· 2025-06-27 16: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海上风电装备供应商,聚焦风电设备零部件研产销,重点研发布局深远海产品,加速海外市场开拓,拓展新能源开发和风电场施工、运维领域布局 [6] - 海上风电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增长,2025Q1公司营收同比大幅上升,2025年交付有望放量 [7] - 公司产能准备充足,在国内主要海上风电集群区域布局多个生产基地,满足产能需求 [8]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64.82、81.95、95.85亿元,EPS分别为3.25、4.34、5.3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4、16.0、13.1倍 [9] 公司概况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海上风电装备供应商,聚焦风电设备零部件研产销,主要产品为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及升压站等,产品全覆盖12MW以上大功率市场 [6] - 公司重点研发布局深远海产品,包括深水导管架、海洋牧场、换流站、漂浮式基础等;积极加速海外市场开拓,通州湾海力装备基地、吕四港海力启东一期基地已投产;持续拓展新能源开发和风电场施工、运维领域布局 [6] 行业发展 - 海上风电行业自2021年抢装潮后进入调整期,2022 - 2023年因用海审批、航道协调等因素制约,海风项目延期现象普遍,目前相关问题已逐步解决,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增长 [7] 公司业绩 - 2025Q1公司营收同比大幅上升,主要因江苏部分项目开始批量发货 [7]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签订合同但未履行或未履行完毕的履约义务对应收入约48.8亿元,将于2025年度确认收入,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7] 产能布局 - 公司在国内主要海上风电集群区域布局多个生产基地,包括浙江温州、广东湛江等省外基地及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江苏省南通市小洋口海力如东、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二期)等省内基地,叠加已建成投产的多个基地,基本完成基地布局 [8] 盈利预测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主营收入(百万元)|1,355|6,482|8,195|9,585| |增长率(%)|-19.6%|378.5%|26.4%|17.0%|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6|707|943|1,158| |增长率(%)|-175.1%|969.6%|33.4%|22.7%| |摊薄每股收益(元)|0.30|3.25|4.34|5.32| |ROE(%)|1.2%|11.6%|14.1%|15.6%|[12] 财务指标预测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毛利率|7.7%|19.0%|19.7%|20.4%| |四项费用/营收|13.1%|5.3%|5.3%|5.3%| |净利率|4.7%|10.5%|11.1%|11.6%| |ROE|1.2%|11.6%|14.1%|15.6%| |资产负债率|40.7%|64.5%|66.8%|67.4%| |总资产周转率|0.1|0.4|0.4|0.4| |应收账款周转率|1.3|1.3|1.3|1.3| |存货周转率|0.6|1.8|1.8|1.8| |EPS(元/股)|0.30|3.25|4.34|5.32| |P/E|228.6|21.4|16.0|13.1| |P/S|11.2|2.3|1.8|1.6| |P/B|2.8|2.6|2.3|2.1|[13]
华能/三峡/国电投/中能建/中电建/中交三航/龙源振华/中海油/海油工程/明阳智能/国家电网/南方电网...
DT新材料· 2025-06-26 08:50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电力央企长期主导海洋清洁能源开发 但在深远海领域面临海工龙头企业的竞争挑战[2] - 海工龙头企业(如中海油、振华重工、中集来福士)凭借深海油气工程经验 正强势切入风电基础与安装环节 成为EPC主导力量[2] - 行业呈现电力央企与海工龙头跨界融合趋势 双方在技术标准、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将成关键变量[2] 技术发展动态 - 漂浮式风电成为技术突破重点 涉及基础设计、系泊系统、复合海缆等关键技术[15][17][20] - 海上光伏领域聚焦浮体材料创新 已有长江设计集团等机构开展新型结构示范[21][22] - 海洋能开发(波浪能/潮流能)取得进展 南鲲号实现国际首台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15][24] 产业活动与论坛 - 2025海洋清洁能源技术与装备高峰论坛将设置4大专题 覆盖风电/光伏/海洋能/Power to X技术路线[3][12] - 论坛汇聚产学研资源 包括2场院士报告、15+技术专场 展示施工装备/发电设备等创新成果[15][17][21] - 活动由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 吸引10万+行业人员参与[27][45] 重点企业与机构 - 电力央企代表:华能清能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参与技术分享[15][20] - 海工装备龙头:中集来福士、海油工程、中交三航展示施工实践[2][20] - 科研机构:浙江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发布抗疲劳设计等前沿技术[20][22]
广州新船海上“牧鱼”
广州日报· 2025-06-24 09:47
该船如同巨型海上三文鱼养殖加工厂,夏季将开到黄海冷水团海域,带着鱼儿去环境舒适的地方"消暑旅 游",等到鱼肥舱满就会回来。全船全年满载养殖可产出8000吨三文鱼,约150万尾三文鱼,船上可进行冰鲜 和速冻加工,最快24小时内送到居民餐桌。首批三文鱼预计明年端午上市,届时三文鱼价格有望下降,未来 的国内海鲜消费市场将大大降低对冰鲜三文鱼的进口依赖。 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即将交付 6月26日,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将在位于广州南沙的中船黄埔文冲船厂正式交付, 标志着中国三文鱼深远海养殖进入新阶段,深海牧场开启蓝色粮仓新机遇。 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苏海1号" "苏海1号"是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总成建造,总造价近6 亿元。其投资运营主体为江苏连深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在连云港)。该船于2023年初启动建造,2025 年4月完成综合海试。 该船通过水体交换系统将适宜温度的海水交换到船舱内,24小时内可完成16次与自然海水的水体交换,保证 养殖水体的新鲜、干净。与以往固定式深水智能网箱养殖不同,"苏海1号"具有游弋式生产特性,面 ...
海洋清洁能源加速丨三峡、国电投、中交三航、龙源振华、中国海油、海油工程、明阳智能、国家电网......
DT新材料· 2025-06-19 23:38
行业格局演变 - 电力央企在近海清洁能源开发中占据主导地位 但深远海领域的壁垒正被海工龙头企业打破[1] - 中海油、振华重工、中集来福士等凭借深海油气工程经验 强势切入漂浮式风电基础与安装环节 成为EPC主导力量[1] - 海工企业与电力央企未来需在技术标准、资源共享、政策协同等方面深化合作 这是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开发的关键变量[1] 技术突破方向 - 深远海开发需解决施工装备、发电设备、支撑结构、系泊系统、输变电等领域的技术创新[8] - 大功率漂浮式垂直轴风电机组、氢电耦合系统、超声检测等前沿技术成为研发重点[8][9] - 复合海缆技术、海上光伏防护技术、石墨烯防腐涂层等材料创新推动降本增效[10][12] 产业链融合趋势 - 电力央企通过智能运维、柔性电网、生态融合三大策略提升深远海开发效率[1] - 海油工程结合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 探索降本路径[10] - 华能清能院与海工龙头共同探索"电力央企+海工企业"融合发展新范式[10] 新兴领域发展 - 海上光伏领域聚焦浮式结构设计、组件支架创新、环评认证等关键技术[11][12] - 波浪能、潮流能、温差能等海洋能技术路线加速规模化应用[12][13] - Power to X领域重点发展漂浮式风电制氢、海上氢氨醇一体化等示范项目[14] 学术产业协同 - 论坛汇集江苏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家科研机构[15][16] - 青年科学家10²论坛采用"10分钟10张PPT+5分钟专家点评"形式 推动产学研转化[6] - 设立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海洋能、Power to X四大专题论坛 覆盖全产业链[9][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