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金融
搜索文档
1万亿美元缺口下,气候金融如何从承诺走向真正落地?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11-19 17:50
文章核心观点 - 构建支持可持续转型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是帮助各国缩减碳足迹的关键,这不仅是价值保护,更是价值创造 [1] - 金融服务领域需从讨论“该说什么”转向“该做什么”,各参与方需共同支持可持续转型以实现双重目标 [1] 设定议程:为何需要行动 - 极端天气事件导致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损失严重,预计到2035年每年损失达5600亿至6100亿美元,银行业自身也面临高达1亿美元的直接年损失 [3] - 全球银行业已积极行动,例如摩根大通承诺投入2.5万亿美元,阿联酋银行动员2700亿美元,西班牙凯克萨银行计划动员1050亿美元(较前三年增长56%),中国银行的碳减排贷款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达4,966.1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3] - 尽管美国主要银行退出净零银行业联盟,但行业对气候危机的承诺未动摇,约200家机构签署《生物多样性金融承诺》,92%的CFO表示将增加可持续发展投资,超半数计划“显著增加” [4] - 投资可持续发展具有明确商业逻辑,早期在五个关键领域投入1.7万亿美元可产生7.1万亿美元回报,93%的CFO认为其有明确商业价值 [5] - 保险业可通过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承保来催化转型,预计2022至2035年间可再生能源将产生2370亿美元保费收入 [5] 资金动员:具体行动方向 - 减排与气候适应是互补要素,减排旨在遏制气候变化进程,适应旨在提升对极端天气的抵御能力 [7] - 全球气候资金流动严重失衡,超90%(每年超5700亿美元)流向减排领域,适应资金占比不足10%,私营部门投资更少 [7] - 适应项目投资不足的原因包括缺乏清晰收入模式、气候风险信息有限、投资周期长影响私营资本投入 [8] - 需运用混合金融、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等创新机制动员资金,公共或慈善资本可缓冲私营部门投资风险,混合金融每年约动员150亿美元资金 [9] - 菲律宾海上风电案例展示了多方协作潜力,计划开发高达3吉瓦的项目 [9] - 金融机构需将可持续实践融入核心运营、风险框架和治理,近四分之三机构已设定自身运营净零目标,近五分之三采纳气候转型计划 [10] - 花旗集团战略聚焦增加低碳融资、管理客户气候风险、降低环境足迹,Visa与ecolytiq合作帮助银行利用支付数据实时计算个人碳足迹 [10] 推动落地:实施路径 - 需汇集具有适当决策权的高级代表共同设定优先事项并深入参与COP进程以弥合资金差距 [13] - 必须打破孤岛,构建生态协作网络,同时调动公共与私营资金,通过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向可持续商业模式转型 [14] - 需提升气候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确保可持续性数据的准确性与透明度,利用AI技术追踪管理全球排放 [15] - 金融服务企业面临三重任务:动员更多适应资金、创新混合金融机制、提升内部可持续性,最佳路径是与跨部门利益相关方协作 [16]
中国国际商会组织企业家代表团赴美出席“可持续市场倡议”2025年CEO秋季峰会
环球网· 2025-10-02 19:14
峰会参与情况 - 中国国际商会率企业家代表团赴美国纽约出席“可持续市场倡议”2025年CEO秋季峰会 [1] -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中国建设银行纽约分行、国新国际、晶澳科技相关负责人参加峰会并宣介中国工商界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贡献 [1] - 代表团在美期间还参加了第80届联合国大会边会非洲开放工商峰会、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赫斯特大厦建筑参访活动及澳大利亚福德士河公司举办的绿色先锋活动 [1] 峰会核心议题 - 峰会讨论议题包括核聚变商业化、可持续航空燃料全球规模化发展、电网与互联互通、混合金融 [1] - 近百名代表出席峰会,包括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视频致辞)、美国前国务卿克里、“可持续市场倡议”全球理事会主席美国银行行长布莱恩、全球理事会CEO塞菲以及福德士河、江森自控、迪拜机场、八达通能源、利洁时等公司负责人 [1] 中国理事会发展 - “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理事会于2022年8月在习近平主席关心和指导下正式成立 [2] - 中国理事会是中国工商界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合作平台 [2] - 截至目前,中国理事会理事单位有19家,吸纳外资合作伙伴30余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