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物流绿色化
icon
搜索文档
打通物流业降本增效“经络”
经济日报· 2025-11-15 08:39
行业总体表现 - 物流业呈现量质齐升、内畅外联的新格局 [1] - 2024年日均货物运输量达1.6亿吨,快递业务量增至1750亿件 [1] - 运行效率提升,运输结构持续调整,干线“公转铁”“公转水”纵深推进 [1] - 多式联运“一箱制”“一单制”在重点区域加快落地 [1] 区域发展探索 - 河北、山东等地以省属国企为主体整合辖区内港口资源,搭建一体化运营平台 [2] - 辽宁、海南等地通过市场化方式引进央企整合港口资源,提升专业运营水平 [2] - 江苏建立长三角电子航道图联动机制,实现跨省干支线航道数据共享与协同调度 [2] 现存挑战与差距 -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不均衡,缺乏在运力组织、通道衔接、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协同机制 [2] - 经营主体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服务同质化易引发低水平竞争,制约行业利润提升与转型升级 [2] - 物流服务标准缺失,服务质量在时效性、精准性与可靠性方面难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2] 未来发展方向与举措 - 完善协同运行机制,建立现代化物流治理体系,提升物流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安全性水平 [3] - 支持骨干企业加大对智慧港口、智慧仓储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投入,推动智能调度、数字孪生等技术产业化应用 [3] - 打造行业公用技术平台扶持中小物流企业,创新物流金融等服务模式 [3] - 完善消费端物流网络,融合低空经济、无人装备等新业态构建区域一体化物流服务网络,打通末端梗阻 [4] - 推动物流与制造、电商、医药等重点领域共建供应链协会,提升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个性化水平 [4] - 健全现代化物流服务标准体系,建立覆盖全流程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4]
展示物流行业“未来图景”
深圳商报· 2025-09-26 07:16
展会概况与规模 - 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于9月25日启幕,展期三天,吸引全球6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2200多家参展商参展[1] - 展会主题为“拥抱大航海时代,构筑新经济力量”,展会面积近13万平方米,国际展商占比超过20%,覆盖欧洲、北美、东盟、中东、中亚、澳新、非洲等区域[2] - 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罗马尼亚、阿塞拜疆等国企业首次亮相,反映出中欧班列持续升级及跨里海、黑海新兴物流走廊加速形成[2] 区域参与与市场活力 - 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广西等沿边省份参展物流企业显著增长,青岛展商数量激增70%,来自上海的物流企业近200家[2] - 今年上半年深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9.0%,营业收入增长12.3%[3] - 1-6月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23.23万标箱,同比增长10.8%,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98.3万吨,同比增长14.0%[3] 物流通道与供应链韧性 - 中欧班列(深圳)累计开行87列,货值3.48亿美元,货重超过4万吨,海铁联运完成10.95万标箱[3] - 欧洲多个港口、航空货运枢纽、物流与运输协会连续多年参展,提供覆盖清关、仓储、多式联运、法律税务的全链路一体化欧洲解决方案[2] 行业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物博会展示仓储机器人、物流无人车及SaaS、物联网、AI等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描绘行业数智化与绿色化“未来图景”[4] - 顺丰展示自研“顺丰超脑”智能决策平台,融合大数据和AI算法,可帮助数十亿个包裹提升时效,创造超过10亿美元经济效益,减少数百万吨二氧化碳排放[4] 绿色物流与新能源应用 - 羚牛科技在展会现场展示氢能重卡,每次加氢仅需十几分钟,续航里程达450-500公里,每公里运行成本0.9-1.1元[4] - 氢能重卡兼具油车续航长、能源加注快以及电车运营成本节约、低碳的特点,在商用车领域前景广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