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港口

搜索文档
为世界稳定繁荣贡献上合力量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44
城市合作与互联互通 - 天津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节点,已与50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城市建立友城关系,其中许多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 [2] - 上合组织副秘书长指出城市合作将在生态环保、数字化转型、交通互联、文化旅游、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 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市长希望扩大与上合组织城市在交通、绿色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3] 港口与物流发展 - 天津港已实现全球首个"5G+北斗"融合创新的全天候智能系统,建成国内领先的港口智能管控中心 [4] - 天津港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航运贸易往来,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47条,每月航班550余班 [4] - 2023年1-5月天津港货物吞吐量达2.076亿吨,中欧(亚)班列累计完成3.6万标箱 [4] 职业教育与技术合作 - 鲁班工坊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出海"的重要举措,已在24个国家建设26个工坊,其中上合组织国家占10个 [6] - 鲁班工坊致力于提升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技能水平与就业能力,为技术革新与产业转型提供人力支撑 [6] - 俄罗斯学者评价孔子学院与鲁班工坊形成"文化交流+技术合作"的双轮驱动模式 [6] 绿色发展与能源转型 - 天津出台全国首个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条例,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243家 [7] - 天津港建成146.5兆瓦新能源发电系统,年发绿电超3亿千瓦时,覆盖集团生产用电近70%,10家单位完成"碳中和"认证 [7] - 上合组织将生态友好型、宜居智慧型城市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年重点任务 [8]
南财快评|2万亿海洋大市场,打开广东经济增长新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8:28
海洋经济战略部署 - 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挥海洋优势,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对国际海洋竞逐[1] - 全球陆地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推动海洋开发成为共识,科技革命为深度开发海洋提供可能[1] 广东海洋经济优势 - 广东大陆海岸线长达4084.5公里,拥有近2000座海岛,海洋资源优势突出[2]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2024年突破2万亿元,占全国1/5,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贡献率达27.3%[2] - 海洋经济拉动广东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7个百分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2] 产业支持与企业发展 - 广东省政府2018年起设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7年累计投入近20亿元,重点支持六大海洋产业[2] - 2024年广东新认定涉海高新技术企业19家,存量达804家,同比增长2%,涉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3家[3] 海洋消费与内需拓展 - 广东海岸线狭长、海域广阔,为发展海洋低空经济、滨海观光、邮轮游艇等消费业态提供资源基础[3] - 海洋经济为扩大内需提供新空间,带来投资新增量和巨大消费场景[3] 创新驱动与未来规划 - 广东强调创新驱动,布局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引育现代海洋人才[4] - 深圳计划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建成"5G+卫星"空天地一体海洋网络体系,应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打造智慧港口[4] - 推动人才"出海"、场景"入海",通过国际合作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促进海洋经济发展[4][5] - 深圳海洋大学等机构将强化海洋科学发现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5]
特写:潮起东海岸 世界共此“港”
新华网· 2025-05-15 19:56
宁波舟山港概况 - 世界级深水良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突破10亿吨 [1] - 拥有200多个万吨级深水泊位,分布于20个港区,构建南北绵延220公里的港口群 [1] - 长三角经济圈的黄金节点,"一带一路"连接中东、非洲、欧洲的重要支点 [1] 港口运营与技术 - 基础设施先进,具备强大吞吐能力和联通功能,被誉为全球互联互通典范 [1] - 依托数字化平台实现高效管理与绿色发展,展现"智慧港口"运营模式 [2] - 运营不仅依赖硬件,更依靠数字化和系统化管理能力,体现开放进取的现代形象 [2] "一带一路"港口合作 - 港口合作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点领域,包括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莱基深水港等项目 [3] - 现代化港口建设拓宽海上贸易通道,为共建国家带来可持续发展机遇 [3] - 宁波舟山港成为多边合作象征,连接地区与发展机遇,体现互利共赢 [2][3] 国际评价与意义 - 埃及前总理评价其为全球贸易基石,远超其他港口项目 [1] - 非盟前副主席称其凝聚人力、科技与创新成果,定义"世界级"标准 [2] - 英国企业主席认为其展现全球枢纽港口应具备的水准 [2] - 被视为"希望之港、发展之港、未来之港",象征"一带一路"倡议的愿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