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机器人
搜索文档
12月杭州见!与领军企业面对面!第六届中国机器人行业年会整体概况,早鸟票速来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1-21 09:14
咖啡机器人 30 秒制作一杯定制拿铁,康养机器人精准辅助康复训练,仓储机器人高效分拣包裹 , 四足和人 形机器人价格与一部手机相当 …… 步入 2025 年,全球机器人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迈向技术跃迁、全域渗透与生态协同的黄金时代。人工 智能与大模型技术的深度融合,驱动机器人从执行重复任务的 " 制造 装备 " ,加速进化为具备感知、决策与 自主能力的 " 具身智能体 ", 应用场景已突破传统工业边界,广泛覆盖智能制造、商业服务、医疗康养、物 流仓储等百行千业,实现从 " 工厂围栏 " 到 " 走进生活 " 的深刻变革。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已成为引领制造业升级与智能化变革的重要引擎。工业机器人领域, 通过视觉识别、力 觉传感等技术突破,逐步摆脱安全围栏限制,进化为可与人类协作的柔性生产单元 , 国产化率超 5 0% , 中国连续 12 年稳居全球最大应用市场, 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的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 人形机器人加速 从 " 炫技 " 迈向 " 真干活 " ,通过 " 具身智能 + 离身智能 " 双引擎实现环境感知与闭环反馈 ; 核心零部件 如减速器、伺服系统实现技术自主,产业链条日益完备 , 推动 ...
扎堆上市的机器人公司,会诞生下一个特斯拉吗?
投中网· 2025-11-17 14:34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财经 ,作者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 你好,我们是凤凰网财经,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传播最有价值的财经报道,你值得关注!欢 迎访问:http://finance.ifeng.com/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科技股的"滤镜"背后,是商业化落地难的集体焦虑。 作者丨 王迪 来源丨 凤凰网财经 "钢铁侠"试飞、机器人采茶、养老机器人助行……当这些科幻场景加速照进现实,2025年的政府工 作报告也首次将"具身智能"明确为国家战略,为这场技术革命按下了快进键。 在这场被誉为"量产元年"的浪潮中,一场资本的淘金热同步上演。估值百亿的智元机器人完成股 改,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十余家具身智能企业如过江之鲫般涌向交易所。 此外,京东、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强势入局,开启"买买买"模式,让机器人企业摆脱了对单一 资本的依赖,但也让这场竞赛的竞争门槛变得更高。 在这场喧嚣的盛宴之下,一个冰冷的现实被刻意掩盖:大多数明星企业仍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科技 股的"滤镜"背后,是商业化落地难的集体焦虑。资本的狂欢与产业的困境,构成了2025年具身智能 赛道最真实的写照。 资本"烈火烹油" ...
市场洞察:机器人热潮烧到资本市场,港交所成“智能制造第二战场”?
头豹研究院· 2025-10-23 19: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2][3][4][5]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机器人企业赴港上市释放出产业资本化提速的强烈信号,但当前趋势属于“头部驱动型”,即具备技术优势、商业化潜力和国际化意愿的细分赛道龙头企业优先上市,而非大规模普遍上市潮 [5] - 港股市场因其上市难度较低、政策支持力度大以及有助于企业全球化布局而成为中国机器人企业上市的重要选择 [6][7] - 赴港上市机器人企业财务表现显示,多数企业营收规模在数亿至二十亿元人民币之间,毛利率集中在30%左右,且近半数企业海外业务占比超过三分之一 [11][12] - 极智嘉作为2025年港股最大机器人IPO案例,其高规模、高增长、低亏损和全球化的商业模式得到市场验证 [16][17] 中国赴港上市机器人企业概况 -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共有13家机器人公司赴港上市,涵盖人形机器人、高阶自动驾驶、协作机器人、仓储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且均为各赛道龙头企业 [2] - 13家企业中,极智嘉、越疆科技、地平线机器人、优必选科技4家企业已成功挂牌上市,其余9家(如云迹科技、石头科技、埃斯顿等)上市状态为“待处理” [2][4] - 其中,埃斯顿和石头科技2家企业采用A+H上市模式 [4] 赴港上市原因与港股优势 - **上市难度**:港股包容性更强,对盈利要求相对宽松,适合高研发投入、尚未盈利但具备成长性的科技企业,例如暂未盈利的卧安机器人和乐动机器人 [6] - **政策支持**: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C章为特专科技公司(包括机器人企业)提供上市通道,中国证监会也出台措施支持内地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港交所同步推出“科企专线”提供快速审核 [6] - **企业全球化战略**: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便于国际资本运作和海外业务拓展,例如卧安机器人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高达95%以上,其中日本收入占57.7%,欧洲占21.4%,北美占15.9% [7] 赴港上市企业财务表现 - **营收规模**:62%(8家)的企业2024年营收为数亿元级别,8%(1家)为十几亿元级别,15%(2家)为二十亿元级别,A+H上市的石头科技营收达119.18亿元,埃斯顿营收达40.09亿元 [11] - **毛利率水平**:多数企业毛利率集中在30%左右,石头科技和卧安机器人家用机器人领域毛利率超50%,地平线机器人毛利率超70% [12] - **海外业务占比**:近半数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例如极智嘉海外收入占比72.1%,石头科技占比53.6%,越疆科技占比53.8%,卧安机器人占比95%以上 [12][13] 极智嘉商业模式与财务案例 - **高规模**:2024年营收24.09亿元,为港股已上市机器人企业中收入规模最大,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约29%,年度订单金额从2022年19.96亿元增长至2024年31.40亿元,复合增长率约25% [16] - **高增长**:业务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服务超800家全球大客户,其中超60家为财富500强企业,2024年整体客户复购率高达74.6%,关键客户复购率达84.3% [16] - **低亏损**:经调整EBITDA亏损从2022年6.83亿元收窄至2024年0.25亿元,经调整亏损净额从2022年8.21亿元收窄至2024年0.92亿元,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率低至3.8% [17] - **全球化**:海外业务收入占比72.1%,在欧美、中东和非洲地区收入占比达44%,在全球建立48个服务站点和13个备件中心 [17] - **市场表现**:极智嘉于2025年7月9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开盘一度报价每股17.00港元,市值超220亿港元 [18]
展示物流行业“未来图景”
深圳商报· 2025-09-26 07:16
展会概况与规模 - 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于9月25日启幕,展期三天,吸引全球6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2200多家参展商参展[1] - 展会主题为“拥抱大航海时代,构筑新经济力量”,展会面积近13万平方米,国际展商占比超过20%,覆盖欧洲、北美、东盟、中东、中亚、澳新、非洲等区域[2] - 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罗马尼亚、阿塞拜疆等国企业首次亮相,反映出中欧班列持续升级及跨里海、黑海新兴物流走廊加速形成[2] 区域参与与市场活力 - 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广西等沿边省份参展物流企业显著增长,青岛展商数量激增70%,来自上海的物流企业近200家[2] - 今年上半年深圳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9.0%,营业收入增长12.3%[3] - 1-6月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23.23万标箱,同比增长10.8%,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98.3万吨,同比增长14.0%[3] 物流通道与供应链韧性 - 中欧班列(深圳)累计开行87列,货值3.48亿美元,货重超过4万吨,海铁联运完成10.95万标箱[3] - 欧洲多个港口、航空货运枢纽、物流与运输协会连续多年参展,提供覆盖清关、仓储、多式联运、法律税务的全链路一体化欧洲解决方案[2] 行业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 物博会展示仓储机器人、物流无人车及SaaS、物联网、AI等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描绘行业数智化与绿色化“未来图景”[4] - 顺丰展示自研“顺丰超脑”智能决策平台,融合大数据和AI算法,可帮助数十亿个包裹提升时效,创造超过10亿美元经济效益,减少数百万吨二氧化碳排放[4] 绿色物流与新能源应用 - 羚牛科技在展会现场展示氢能重卡,每次加氢仅需十几分钟,续航里程达450-500公里,每公里运行成本0.9-1.1元[4] - 氢能重卡兼具油车续航长、能源加注快以及电车运营成本节约、低碳的特点,在商用车领域前景广阔[4]
第19届中国物博会开幕,高密度对接活动让参与者拿着方案走
南方都市报· 2025-09-26 00:21
南都讯 9月25日,第19届中国(深圳)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博览会(简称"中国物博会")在深圳会展中心 (福田)开幕。本届盛会为期3天,持续至9月27日,以"拥抱大航海时代, 构筑新经济力量"为主题,以 近13万㎡的(馆内外)展会面积,吸引全球60余个国家与地区的2200多家参展商、30万+人次专业观众 参展。本届展会以解决行业真问题、促进真合作为导向,将举办70余场高密度、高规格的论坛与活动探 寻行业发展的"智"与"机"。 从展商矩阵看全球供应链的"势"与"场" 展商阵容的广度与深度直接体现展会的含金量。记者从展会上获悉,本届物博会中国际展商比例超 20%。近年来,欧洲物流力量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与日俱增,欧洲展团带来了覆盖清关、仓储、多式联 运、法律税务的全链路、一体化欧洲解决方案,精准回应中国企业,尤其是跨境电商卖家在欧洲市场面 临的合规化、本土化深层痛点。 本届物博会彻底打破了"物流=运输"的狭隘认知,十大展区全景式呈现了现代供应链的复杂性与多元 性。在海运、空运、公路铁路运输之外,散杂大件、特种物流、项目物流等传统货代业务依然是展会的 重要组成部分。从各类特种箱,到各大散杂货、重大件运输服务商,他们服务于国 ...
科大智能:公司深耕非标定制化智能产品与服务、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
证券日报网· 2025-09-24 16:12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国内智能机器人应用领域的领先企业 [1] - 深耕非标定制化智能产品与服务、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1] 技术能力与行业经验 - 在方案设计、模拟仿真、工艺创新等关键环节形成深厚技术积累 [1] - 具备为汽车、新能源、电力、轨道交通等领域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的能力 [1] 产品矩阵 - 产品涵盖智能巡检机器人、机械手、仓储机器人等多种类型 [1] - 产品矩阵丰富多样 满足不同工业场景的复杂需求 [1]
机器人创业九十九死一生·避坑白皮书
机器人圈· 2025-09-19 18:12
机器人行业创业核心观点 - 机器人创业是九十九死一生的超高风险赛道 死亡率高达98% 仅2%公司能存活到最后 [11][50][64] - 行业具有超长周期特性 从创业到IPO需10-15年 且几乎无企业在IPO时实现盈利 [2][7][35] - 资金需求巨大 非人形公司需10-30亿 人形公司需30-60亿 月烧钱规模随阶段递增:0-1阶段数十万 1-10阶段数百万 10-100阶段数千万 [2][8][39] - 表面死因是融不到下一轮 深层死因包括方向错误 团队失配 估值过高 扩张失控和现金流管理失效 [3][50] 行业周期与资金需求 - 创业到IPO周期长达10-15年 目前无机器人企业在IPO时盈利 [7][35] - 资金消耗呈阶梯式增长:0-1阶段月烧数十万 1-10阶段月烧数百万 10-100阶段月烧数千万 [8][39] - 总资金需求:非人形公司10-30亿 人形公司30-60亿 优必选累计融资超130亿 美国Figure估值约2900亿人民币 [8] - 融资周期长达12-18个月 成功率不足1% 投资人看近1000个项目投不到10个 [30][34][64] 团队构建与合伙人选择 - 创始团队需具备技术大牛和商业老江湖 核心合伙人必须是传教士而非雇佣兵 [9][10] - 合伙人需真金白银投入且持股≥15% 签署竞业与归属条款 避免中途跳槽 [53][59] - 团队规模要精不要多 0-1阶段5-10人 年成本控制在500万内 [22][26] - 创始人需扁平化管理 直接接触一线 公司前300名员工必须亲自面试 [57][58] 方向选择与产品策略 - 认知优先于战略与执行 避免技术导向陷阱 坚持需求驱动而非供给驱动 [14][19] - 避开天花板低且有领跑者的赛道 避免价格战 产品价格7-8年内下跌80-90% 从10万跌至1万 [16][20][62] - 死磕单一产品 验证周期12-18个月 用真实付费验证市场接受度 [18][23] - 建议出海寻找蓝海市场 如泳池清洁 割草 除雪等细分场景 [20] 融资与估值管理 - 估值虚高是慢性毒药 易导致下轮融资死循环 宁可低估多拿现金 [31][59] - 现金安全线为≥24个月 融资时多屯粮 避免窗口期错过 [32][59] - 坚决拒绝个人对赌协议 控制风险比all-in更重要 [33][59] - 融资需接触50-300家机构 明星项目需10-20家 普通项目需50-150家 艰难项目需200-300家 [61] 商业模式与盈利现实 - 项目制模式可盈利但天花板低 难破亿级营收 依赖垄断行业如白酒 烟草 电网 石油石化 [36][37] - 规模化产品线公司上市前普遍亏损 营收2-3亿以上仍亏损 需5-10亿营收后亏损才收窄 [38] - 基金5年期回购压力大 项目制公司增长缓慢难达IPO 最终被迫贱卖或创始人回购 [37] 行业竞争生态 - 面临六重绞杀:价格战 账期战 人才战 同质化战 跨界竞争 融资节奏战 [40] - 价格战导致产品价格暴跌80-90% 账期战双向挤压:给供应商3-6个月 给客户6-12个月 [41][42] - 同质化严重 产品相互抄袭 创新周期缩短 展会跟风现象普遍 [44] - 竞争边界模糊 跨界对手凭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进行冲击 [45][46] 经营红线指标 - 现金可支撑≥24个月 人均营收≥50-80万 产品毛利率≥30% [59] - 应收账款周期≤6个月 办公成本占总成本≤5% [59] - 核心客户关系稳定且可持续 签署多年期合同 [59] 典型死亡案例与避坑 - 估值毒杀:仓储机器人公司A轮2亿高估值 18个月后资金链断裂 [51] - 豪华办公室魔咒:11家公司融资后搬CBD 月租从5万跳至50万 2年内阵亡 [52] - 盲目扩张:清洁机器人公司在18城市建团队 月成本从120万暴涨至950万 6个月后现金流断裂 [54] - 产业资本失败:博智林机器人5年投资800亿 研发超3000人 最终几十亿烧完被迫政府接盘 [56]
科大智能:公司机械手、仓储机器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等众多行业
证券日报网· 2025-09-10 21:45
公司产品应用 - 机械手和仓储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工程机械等众多行业 [1] - 公司将根据市场和客户实际需求不断拓展产品在新行业和新领域的应用 [1]
科大智能:公司机械手、仓储机器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工程机械等众多行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16:35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机械手、仓储机器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工程机械等众多行业 [2] - 公司将根据市场和客户实际需求不断拓展产品在新行业和新领域的应用 [2] 技术研发方向 - 公司未明确回应是否关注或研发用于固态电池制造的智能化生产线、工艺设备或检测设备 [2] - 固态电池产业化可能催生新一代生产设备需求 [2]
科大智能(300222.SZ)机械手、仓储机器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工程机械等众多行业
格隆汇· 2025-09-10 16:23
公司产品应用 - 机械手、仓储机器人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新能源、工程机械等众多行业 [1] - 公司将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实际需求不断拓展产品在新行业和新领域的应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