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安全
搜索文档
跨界玩具不能越界
经济日报· 2025-10-20 06:22
监管机构要维护好市场秩序,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持续完善抽查检查、安全溯源、召回制度,加大标 准执行和处罚力度;及时更新、细化、解读安全标准体系,提高市场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加强跨部 门联合行动,实现数据共享与智慧监管,通力合作守住法律与规则底线。 情绪经济、童趣经济潮流下,玩具承载起一定的情感需求,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跨界玩具不越 界,才能玩出新天地,共同守护童心童趣。 锅碗瓢盆一应俱全、能动手又能吃的"迷你厨房"是颇得青睐的网红玩具,但"迷你厨房"安全吗?日前, 一些地方对线上购买的两款"儿童迷你厨房真煮玩具"进行检验,发现不少安全隐患:带电部件电压超 标、未标示生产信息、存在锐利边缘……玩具安全问题又一次被摆在公众眼前。 跨界为玩具产业升级提供了新机遇,但越界就会变成危险隐患。缺少防护的迷你棉花糖机存在触电风 险、没设置警示说明的磁性笔会导致误吞窒息……除了最基本的安全和质量问题外,还可能出现知识产 权侵权、数据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商家乐于创新、敢于跨界,与时俱进把握市场脉搏,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的同时,要严格执行国家安全 标准,守住根本底线。安全地基打得牢,竞争力的大厦才能建得高。 电商平台作为重 ...
警惕手边的“毒”玩具!有毒硼砂成解压软泥玩具配料,《财经调查》曝光→
搜狐财经· 2025-09-07 20:14
(央视财经《财经调查》)《财经调查》收到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们购买的"解压"软泥类玩具,经常散发出刺鼻气味,还导致孩子出现皮肤过敏等症状。有 些玩具包装中,没有厂名厂址信息和产品合格证,是典型的"三无"产品。 解压软泥玩具风靡市场 成型水含硼砂,有毒! 这一两年来,这种号称"解压神器"的软泥类玩具风靡市场,成为日常孩子们把玩最多的玩具。但软泥类玩具导致的儿童伤害的事件也屡见报道,安全性令人 担忧。 由于这类软泥玩具产品的质量问题和相关的安全事件频发,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多次发布消费警示,并在市场上加大了对这类问题产品的查处力度。 部分商家转移销售阵地,在网络上进行销售。《财经调查》记者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上发现,销售起泡胶、水晶泥等软泥玩具的账号不仅视频的点赞数量高, 购买的网友也很多。 除了成品软泥类玩具,各种自制软泥套装的销量也很高。这些套装里的核心材料是胶水和成型水。 不仅是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上这类软泥玩具销量同样很高。 根据产品介绍,成型水可以让胶水不再粘手,软泥玩具就可以随意揉搓拉伸。 电商客服坦言,成型水的成分除了水就只有硼砂。 记者了解到,硼砂是一种有毒化合物,1至3克就会使成年人中毒,儿童一旦误食, ...
生活观察丨“六一”必读:如何让孩子远离“毒”“危”玩具
新华网· 2025-05-31 07:07
毒危玩具隐患 - 水精灵和磁力珠是北京儿童医院急诊中心最常见的玩具伤害病例,几乎每月发生,低龄儿童尤其需警惕 [2] - 仿刀具类玩具尖锐设计易造成意外划伤,仿真迷你厨房玩具可能引发瞬间火势,小体积玩具误吞风险高 [4] - 部分史莱姆水晶泥含硼砂成分,误食3至5克即可引发儿童中毒,慢回弹解压玩具可能释放苯系物等致癌物 [4] - 广州市消委会测评显示超七成解压玩具不达标,河北省检测显示83.3%的捏捏样品二甲苯不合格 [4] 科学选购建议 - 北京市监局建议购买有CCC认证标志的玩具,根据孩子年龄性别兴趣选择,避免有尖锐边角小零件易脱落的玩具 [5] - 专家建议严格遵循年龄分级,核对产品名称厂址执行标准及成分表,远离三无或有刺鼻异味的玩具 [6] - 全国多地开展儿童用品安全守护行动集中下架问题产品,家长可通过12315平台举报违规玩具 [6] 紧急处理措施 - 若孩子误吞异物或接触有毒物质应第一时间送医,早发现早干预可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7] - 家长若发现孩子接触玩具后出现突发性皮疹呼吸困难持续咳嗽或呕吐头晕应立即停用并就医 [7] - 临床观察到许多家长不确定孩子误服误吞情况给诊疗带来困难 [8] 监管与教育建议 - 对低龄儿童实行玩耍前检查过程中陪同结束后收纳全程监护 [8] - 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因严格管理玩具准入鲜少发生类似伤害事件 [8] - 建议加强玩具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行为,动态完善国家标准 [8]
网红玩具冲上热搜!有网友发文称长时间玩会喉咙痛、头晕……
新华网财经· 2025-05-27 21:15
新兴解压玩具"捏捏"行业现状 - "捏捏"作为一种新兴可揉捏、挤压、慢回弹的解压玩具,凭借可爱逼真的外形设计和软糯Q弹的手感,迅速在年轻人中走红,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 [1] - 部分消费者反映长时间接触"捏捏"玩具后出现喉咙痛、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 [1] 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 - 博主测评显示8款网红"捏捏"中有6款甲醛超标,超标达数十倍 [4] - 8款"捏捏"的T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均超标 [4] - TVOC包含苯、甲苯、甲醛等300多种物质,过量吸入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受影响等症状 [4] - 部分商家宣称产品采用"食品级硅胶""环保TPR材质"并贴有3C标签,但多数商家未能提供有效证明 [4] 消费者选购建议 - 选购时应查看包装是否标有国家强制性标准号GB 6675.1至GB 6675.4 [5] - 确认产品是否具有3C认证标识,因捏捏玩具属于国家强制标注3C目录产品 [5] - 建议在宽敞通风环境中使用,使用后立即清洗手部 [5] - 不建议在无防护情况下亲手DIY制作捏捏 [5]
“捏捏”解压玩具安全吗?7款样品检测,甲苯最高超标35倍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14:23
行业概况 - "捏捏"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揉捏、挤压、慢回弹的解压玩具,凭借可爱逼真的外形设计和软糯Q弹的手感,迅速在年轻人中走红,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 [5] - 电商平台上"捏捏"商品价格区间为几元到几十元,部分店铺累计付款人数达几千 [5] 产品安全隐患 - SGS检测显示7款"捏捏"玩具中1款邻苯二甲酸酯含量0.126%,超标26%(国标限值0.1%)[8][9] - 7款样品中有4款TVOC超标,其中4号样品浓度达29960μg/m³(超标4倍),7号样品21640μg/m³(超标2倍)[12] - 4号和7号样品甲苯浓度分别为6714μg/m³和7277μg/m³,分别超标32倍和35倍(国标限值200μg/m³)[12] - 7款样品中有4款存在小部件且未标注安全警告语,不符合GB 6675.1要求 [15] 市场反应 - 博主患癌事件引发公众对"捏捏"安全性质疑,尽管未明确病因,但评论区普遍关联长期接触玩具的可能性 [2] - 消费者反馈长时间接触后出现喉咙痛、头晕、胸闷等症状 [5] - 广州市消委会2020年测试37款解压玩具已发现挥发性有机物超标、菌落总数过多等问题 [7] 合规建议 - 选购需查验包装是否标注GB 6675系列标准号及3C认证标识 [16] - 使用建议包括通风环境玩耍、及时洗手、避免无防护DIY制作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