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园
搜索文档
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园总产值超3万亿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19 09:06
农业农村部昨天(17日)发布,"十四五"时期,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4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主导产业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率先构建了现代 农业产业体系,目前总产值超3万亿元以上,逐步形成以园区引领农业现代化的良好格局。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以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通过"生产+加工+科技+绿色+品牌",聚集科技、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形成建设水平领先的 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激活农业全链发展"园"动能 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如何破解产业链条散、加工附加值低等短板,率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起走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寻找答案。 在浙江嘉兴秀洲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稻生物育种实验室不久前刚刚建成。这几天,园区内外的企业机构陆续前来选育稻米新品种。 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黄海祥:在这里不仅可以鉴别水稻品种的品质,而且可以对重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机理解析,加速新品种的选育。 秀洲区现代农业产业园2024年通过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开始建设,依托鱼米之乡的区位优势,聚力打造"长三角种业硅谷"。 "十四五"时期,4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全链条升级。2024年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 ...
生产力、管理力、媒体+力:梅州柚百亿进阶
南方农村报· 2025-11-08 07:33
行业核心地位与规模 - 梅州柚产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高达20%,即全国每五个柚子就有一个产自梅州 [5][6] - 种植面积达64.95万亩,总产量约115.28万吨,是广东省最大柚果产区,种植面积占全省90% [6][7] - 产业地位为全球最大沙田柚生产基地和全国第二大柚类生产基地 [6] 产业经济与财政支持 - 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1个国家级产业集群 [9][10] - 共获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近6亿元,撬动社会资金达20亿元以上 [11] - 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9亿元,带动10余万农户增收致富 [12][13] 农户增收效益 - 梅县区有柚农5万多户,金柚产业带动人均年收入超1万元,占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的40% [13][14] - 在主产镇中金柚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80%以上,是农民重要收入来源 [14] - 梅县区雁洋镇南福村金柚年收入超5000万元,体现显著村级经济效益 [15] 品质管理战略 - 从标准化种植、品质达一级果标准、统一Logo等方面从严定义梅州柚 [20][21] - 严格落实"不熟不采、非熟不卖"原则,将品质赢得市场理念贯穿整个生产环节 [22][23][24][25][26] 龙头企业带动 - 全市有柚类龙头企业超过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300家,辐射带动就业超过70万人 [27][28] - 通过龙头带动和行业自律作用,健全利益共享机制,引导龙头市场主体提前发布收购价格稳定市场 [28][29] 市场拓展与渠道建设 - 通过亮相央视、"中国柚子看梅州"等系列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 [31][32] - 推动梅州柚进入阿里巴巴、美团优选、广东十记集团等商家采购清单,并与邮政、京东京喜、盒马鲜生等平台开展产销合作 [32][33] - 借助RCEP、梅州综保区等政策东风拓展国际市场,并完善物流体系以降低成本和扩大销售半径 [34][35] 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 - 头部企业对柚花、柚果、柚皮、柚肉等进行全果利用和精深加工,开发出金柚花茶、原浆、啤酒、休闲食品、日化等五大系列产品 [36][37][38] - 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建成年处理能力3万吨的柚果深加工生产线,开发柚子月饼、柚皮糖、柚子精油等产品 [39][40] - 因地制宜建设金柚公园、金柚小镇,开发"柚趣"系列文创旅游产品,如潮玩盲盒、钥匙扣等细柚IP时尚产品 [41][42]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人民日报· 2025-11-05 06:02
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与成就 - 产业园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龙头企业带动,通过“生产+加工+科技+绿色+品牌”模式构建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1] - 产业园解决农业经营分散、产业链短、竞争力弱和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构建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 [1] -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累计批准建设4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1] - 截至2024年底,产业园平均产值近9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1] - 园区内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平均达到3.2∶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 打造五常大米、安化黑茶等近60个价值超百亿元的农产品品牌 [1] - 累计集聚1830个专家院士工作站、科技小院等科研创新平台载体,孵化自动驾驶大马力农机等创新成果 [1] - 吸纳1000多万人在园区就近就业,园区内70%以上的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 [1] - 园区内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 现代农业产业园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 园区建设面临产业链延伸不够、资源要素集聚不足、专业化管理能力不高等挑战 [2] - “十五五”时期需推动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 [2] - 未来方向是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聚焦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2] - 需促进要素集聚融合,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2]
农业农村部: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收达到了18万亿元左右
经济观察网· 2025-09-16 11:32
行业规模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营收达到18万亿元左右 [1] 政策支持 - "十四五"期间支持各地建设210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1] - "十四五"期间支持各地建设2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1] - "十四五"期间支持各地建设1098个农业强镇项目 [1]
农业农村部扎实推进优势特色产业科技创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0 06:30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 农业农村部2017-2025年累计支持建设4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1] - 鼓励产业园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培育农业+多类型园区产业业态 [1] - 支持产业园与科研院校建立产业研究院等协作平台 [1] 花生产业科技创新 - 2024年以来筛选创制花生新种质40余份 育成新品种168个 [2] - 推广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应用 [2] - 建设国家花生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开展加工技术和设备改进 [2] 肉鸡产业技术发展 - 国产白羽肉鸡市场占有率超过28% [2] - 对肉鸡养殖所需的孵化机 喂料机等机具给予补贴支持 [2] - 改进肉鸡屠宰加工工艺 提升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 [2]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 农业农村部与20个省份共建33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 [3] - 2024年发布663家农业农村部定点市场 [3] - 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 提升流通效率和效益 [3] 未来政策方向 - 继续支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打造乡村产业振兴高地 [3] - 加快农业关键技术突破 为优势特色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3] - 开展十五五全国产地市场体系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3]
水产种业由“养得好”向“加工强”迈进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26
产业园项目进展 - 东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签约落地项目27个 总投资33 33亿元 [1][2] - 项目建设总体进度达76%以上 2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完成投资约6 3亿元 3个项目已投产见效 [2][3] - 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2万亩 覆盖东方市西侧部分海域和陆域 直接惠及2 8万户约11 4万沿海群众 [2]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产业园热带海水鱼鱼卵年产量占全国市场约25% 鱼苗占比约12% [2] - 石斑鱼新品种"龙虎杂交斑"市场占有率突破70% [2] - 鳄鱼小镇年出栏商品鳄近10万尾 养殖规模占全国总量80%以上 [2]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产业园从"养得好"向"加工强 链条长 融合深"迈进 推进热带特色鱼类精深加工技术研发 [3] - 已建成国家名贵鱼种种质资源保存中心 东星斑育种育苗生产基地等核心项目1740 6亩 [2] - 集聚院士工作站2个 院士创新平台2个 建有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 [3] 招商引资与合作 - 2023年招引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0个 跟踪服务涉农项目42个 [3] - 与20余家科研院校深度合作 引入主导产业专家团队10个 [3]
广西忻城万缕蚕丝织就振兴路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7
桑蚕产业智能化升级 - 广西忻城县红渡镇现代化桑园示范基地采用5G网络联动气象站和土壤墒情探测仪实现水肥精准灌溉[1] - 基地通过"宽窄行"种植法和大叶优质桑树品种使桑叶亩产量从1500公斤提升至3000公斤[1] - 智慧温控系统使标准化蚕房能根据幼蚕生长阶段实时调节温湿度[1] - 使用方格簇技术使每斤蚕茧比传统茧多卖3元[1]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忻城县桑蚕产业覆盖27.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5%[1] - 2024年全县桑园面积26万亩鲜茧产量4.59万吨同比增长8.1%[1] - 鲜茧产值达29.37亿元同比增长8.1%[1] 茧丝绸产业园建设 - 忻城茧丝绸产业园一期建成18个标准厂房累计生产真丝绸300万米产值1.5亿元[2] - 产业园采用温湿度传感器实时调控车间环境保持5A级生丝品质[2] - 数码印花区通过高速柔性生产线实现布匹精准印花[2] 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 - 忻城县入选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名单规划面积222.92万亩[2] - 计划实施25个子项目总投资20.13亿元目标2027年总产值达43亿元[3] - 其中蚕桑产业产值目标3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以上[3] 产业链延伸战略 - 一产重点建设优茧优桑繁育基地和智慧标准化小蚕共育基地[3] - 二产构建高端印花和面料全产业链开发生物医药保健护肤产品[3] - 三产通过科技集成中心和休闲农业园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3]
青海湟中:冷凉蔬菜产业成农民增收新“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6:32
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青海湟中区冷凉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蔬菜种植面积达12.34万亩,产量超30万吨,占青海省蔬菜种植总量近五分之一 [1] - 湟中区已建成多个万亩、千亩以上设施基地和露地蔬菜基地,形成规模化种植格局 [1] - 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和合作社务工实现年收入十几万元,较传统散干模式收入显著提升且劳动强度降低 [1] 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 - 2024年湟中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涵盖资金保障、人才培育和科技引进 [2] - 产业园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建成134家规模养殖场,培育合作社1100余家、家庭农场590余家,带动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 [2] - 建成800余座农产品加工存储设施(总库容14.52万吨)和7个蔬菜交易配送中心,年配送量2000多吨,覆盖西安、广州、上海等城市 [2] 多元化经营与科技应用 - 通过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网络平台)实现同城配送,打通"种得出、卖得好"的销售渠道 [2] - 多巴镇玉拉村开展草莓脱毒繁育技术研究,2024年向东部地区供应草莓脱毒生产苗400万株,形成"东苗西育、西苗东输"模式 [2][3] - 草莓产业带动1300余人就业,延伸出农家乐、民宿等"种、产、销、游"一体化产业链 [3] 产业规模与就业带动 - 全区从事蔬菜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达276家(含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覆盖2.06万名从业人员 [3] - 产业模式从"零星种植"升级为"产业集群",并开发农事体验、蔬菜研学等农文旅项目 [3]
20国媒体见证内蒙古现代农业新生态
环球网· 2025-05-16 12:39
数字农业培育与现代农业产业园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通过科技力量重塑现代农业,展示了中国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察右前旗植物工厂草莓基地和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新实践 [1] - 中国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自2012年成立以来,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示范推广,累计增效达2亿元以上 [2] - 工作站收集培育了240多个野生蔬菜和野生药材品种,将优秀基因注入生产,使农民受益 [3] - 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70万亩,成为全国三大蔬菜基地之一,带动数十万农民就业增收,户均年增收约1600元 [3] - 工作站研制的"可饮用农药"和节水技术、生态防治实践受到国际媒体关注 [3][4] 植物工厂草莓基地 - 察右前旗植物工厂草莓基地采用全数字化管控智能植物工厂解决方案,实现零污染零排放高收益 [4] - 基地产能可达传统种植的50-100倍,节约用水95%,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4] - 一个车间种植株数相当于6亩大田和2亩大棚的种植数量,年产草莓8640公斤,产量是同等面积大田的15倍,大棚12倍 [6] - 基地产品受到国际媒体记者好评,汤加播音员格文·利亚对草莓赞不绝口 [9] 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 - 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亚洲最大的单体智能温室,占地1600亩,采用智能化管控模式 [10] - 园区通过RO水处理系统、传感器网络、熊蜂授粉与生物防治技术等实现智慧种植 [10] - 单棚年产量2000吨,较传统温室增产近10倍 [10] - 产业园已通过GLOBALGAP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每天有近35吨"宏福柿"输送到全国商超 [13] 国际影响与示范效应 - 内蒙古的数字农业培育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实践为全球数字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13] - 菲律宾记者认为中国技术对改造荒漠土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 伊朗记者称赞中国注重有机种植方式,为世界各国树立典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