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园

搜索文档
水产种业由“养得好”向“加工强”迈进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26
产业园项目进展 - 东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签约落地项目27个 总投资33 33亿元 [1][2] - 项目建设总体进度达76%以上 22个项目已开工建设 完成投资约6 3亿元 3个项目已投产见效 [2][3] - 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2万亩 覆盖东方市西侧部分海域和陆域 直接惠及2 8万户约11 4万沿海群众 [2] 产业规模与市场地位 - 产业园热带海水鱼鱼卵年产量占全国市场约25% 鱼苗占比约12% [2] - 石斑鱼新品种"龙虎杂交斑"市场占有率突破70% [2] - 鳄鱼小镇年出栏商品鳄近10万尾 养殖规模占全国总量80%以上 [2] 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 - 产业园从"养得好"向"加工强 链条长 融合深"迈进 推进热带特色鱼类精深加工技术研发 [3] - 已建成国家名贵鱼种种质资源保存中心 东星斑育种育苗生产基地等核心项目1740 6亩 [2] - 集聚院士工作站2个 院士创新平台2个 建有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科研平台 [3] 招商引资与合作 - 2023年招引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20个 跟踪服务涉农项目42个 [3] - 与20余家科研院校深度合作 引入主导产业专家团队10个 [3]
广西忻城万缕蚕丝织就振兴路
经济日报· 2025-07-03 06:07
桑蚕产业智能化升级 - 广西忻城县红渡镇现代化桑园示范基地采用5G网络联动气象站和土壤墒情探测仪实现水肥精准灌溉[1] - 基地通过"宽窄行"种植法和大叶优质桑树品种使桑叶亩产量从1500公斤提升至3000公斤[1] - 智慧温控系统使标准化蚕房能根据幼蚕生长阶段实时调节温湿度[1] - 使用方格簇技术使每斤蚕茧比传统茧多卖3元[1]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忻城县桑蚕产业覆盖27.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65%[1] - 2024年全县桑园面积26万亩鲜茧产量4.59万吨同比增长8.1%[1] - 鲜茧产值达29.37亿元同比增长8.1%[1] 茧丝绸产业园建设 - 忻城茧丝绸产业园一期建成18个标准厂房累计生产真丝绸300万米产值1.5亿元[2] - 产业园采用温湿度传感器实时调控车间环境保持5A级生丝品质[2] - 数码印花区通过高速柔性生产线实现布匹精准印花[2] 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 - 忻城县入选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名单规划面积222.92万亩[2] - 计划实施25个子项目总投资20.13亿元目标2027年总产值达43亿元[3] - 其中蚕桑产业产值目标38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以上[3] 产业链延伸战略 - 一产重点建设优茧优桑繁育基地和智慧标准化小蚕共育基地[3] - 二产构建高端印花和面料全产业链开发生物医药保健护肤产品[3] - 三产通过科技集成中心和休闲农业园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3]
青海湟中:冷凉蔬菜产业成农民增收新“引擎”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6:32
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青海湟中区冷凉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蔬菜种植面积达12.34万亩,产量超30万吨,占青海省蔬菜种植总量近五分之一 [1] - 湟中区已建成多个万亩、千亩以上设施基地和露地蔬菜基地,形成规模化种植格局 [1] - 村民通过土地租金和合作社务工实现年收入十几万元,较传统散干模式收入显著提升且劳动强度降低 [1] 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 - 2024年湟中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标准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涵盖资金保障、人才培育和科技引进 [2] - 产业园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建成134家规模养殖场,培育合作社1100余家、家庭农场590余家,带动农户户均增收6000元 [2] - 建成800余座农产品加工存储设施(总库容14.52万吨)和7个蔬菜交易配送中心,年配送量2000多吨,覆盖西安、广州、上海等城市 [2] 多元化经营与科技应用 - 通过电商平台(微信小程序、网络平台)实现同城配送,打通"种得出、卖得好"的销售渠道 [2] - 多巴镇玉拉村开展草莓脱毒繁育技术研究,2024年向东部地区供应草莓脱毒生产苗400万株,形成"东苗西育、西苗东输"模式 [2][3] - 草莓产业带动1300余人就业,延伸出农家乐、民宿等"种、产、销、游"一体化产业链 [3] 产业规模与就业带动 - 全区从事蔬菜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达276家(含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覆盖2.06万名从业人员 [3] - 产业模式从"零星种植"升级为"产业集群",并开发农事体验、蔬菜研学等农文旅项目 [3]
20国媒体见证内蒙古现代农业新生态
环球网· 2025-05-16 12:39
数字农业培育与现代农业产业园 -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通过科技力量重塑现代农业,展示了中国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察右前旗植物工厂草莓基地和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新实践 [1] - 中国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自2012年成立以来,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试验示范推广,累计增效达2亿元以上 [2] - 工作站收集培育了240多个野生蔬菜和野生药材品种,将优秀基因注入生产,使农民受益 [3] - 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70万亩,成为全国三大蔬菜基地之一,带动数十万农民就业增收,户均年增收约1600元 [3] - 工作站研制的"可饮用农药"和节水技术、生态防治实践受到国际媒体关注 [3][4] 植物工厂草莓基地 - 察右前旗植物工厂草莓基地采用全数字化管控智能植物工厂解决方案,实现零污染零排放高收益 [4] - 基地产能可达传统种植的50-100倍,节约用水95%,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4] - 一个车间种植株数相当于6亩大田和2亩大棚的种植数量,年产草莓8640公斤,产量是同等面积大田的15倍,大棚12倍 [6] - 基地产品受到国际媒体记者好评,汤加播音员格文·利亚对草莓赞不绝口 [9] 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 - 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亚洲最大的单体智能温室,占地1600亩,采用智能化管控模式 [10] - 园区通过RO水处理系统、传感器网络、熊蜂授粉与生物防治技术等实现智慧种植 [10] - 单棚年产量2000吨,较传统温室增产近10倍 [10] - 产业园已通过GLOBALGAP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每天有近35吨"宏福柿"输送到全国商超 [13] 国际影响与示范效应 - 内蒙古的数字农业培育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实践为全球数字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13] - 菲律宾记者认为中国技术对改造荒漠土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 伊朗记者称赞中国注重有机种植方式,为世界各国树立典范 [4]